關丁曄
[摘要]21世紀是創新知識的世紀,教育、特別是實驗教學是培養創新人才,建立創新思維的關鍵?;瘜W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重要的教學環節。所以化學中的創新教育不是去開拓和創新未知的知識和知識體系,而是創設一定條件和氛圍,引導、啟發學生去模擬、探究原科學家的實踐活動過程,發現“新”現象,通過聯想、判斷、推理和綜合分析,歸納出物質呈現如此現象的本質和規律,提出切實采取措施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創新精神,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方法。
[關鍵詞]化學教育 實驗教學 創設情景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420152-01
在創新知識的21世紀。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建立創新思維的關鍵?;瘜W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重要的教學環節,化學教學是基礎知識教學,也是理科教學,是對前人研究、發現所積累的基礎自然科學知識成果的傳播再現,不具有首創性。所以,化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不是去開拓和創新未知的知識和知識體系,而是創設一定條件和氛圍。引導、啟發學生去模擬、探究原科學家的實踐活動過程,發現“新”現象,通過聯想、判斷、推理和綜合分析,歸納出物質呈現如此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變教師觀念,領會大綱精神,充分認識實驗教學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未來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歸根結底是對教師的要求,無論是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將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態度,所以,教師必須掌握廣博的知識與各種技能,教師不僅要具備化學知識,還應該有社會知識與實用技術知識,不僅能講授,還能夠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儀器。21世紀教學改革的年代,教師要走在21世紀學生的前頭。
新大綱在“初中化學教學目的”中除了規定學生需要學習一些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特別突出強調要重視情感領域的教學和對學生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教學內容方面,從義務教育實際出發,新大綱適當降低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較大幅度降低化學計算的要求,在適當拓寬元素化合物知識面的同時,加強了化學實驗,把演示實驗列入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新大綱列出的64個演示實驗(必須要做的實驗)和26個“活動與探究”,其中有16個是以實驗為主要活動內容,可以說實驗是探究活動中重要的環節。“活動與探究”中的實驗,更加側重于探索和研究,這樣的實驗不是單純地以理解知識和培養興趣為目的,而是以實驗為活動的載體,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來完成科學的探究活動。要求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完成,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做實驗的機會”。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積極鼓勵培養學生敢于創新
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并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化學科學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和對化學知識及規律的擁有欲以及將所知化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類的動機。才可能激發創新潛能,才可能產生創新欲望。教師可以集色、態、味、光、聲于一體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鈉與水反應、鎂條燃燒、噴泉實驗、爆炸實驗、鋁熱反應、銀鏡實驗等。但這種好奇與興趣是本能的、不穩定的認識傾向,還應激發社會性動機使之成為主導動機。方才起著持久、穩定、強有力的動力和維持、調控作用。
三、養成良好實驗習慣,鼓勵創新實驗,實現創新價值
創新是道前人所未道,想前人所未想,補別人之不足。實驗創新既包括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從零開始,通過探究確定實驗儀器、藥品、裝置和操作方案,也包括對原有的實驗從新的角度給予新的思考、審視。找出缺陷和不足給予修正和揚棄。
根據化學實驗的特點,為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可引導學生進行以下方面的實驗創新。實驗原理的創新,實驗操作創新,實驗方案創新。對教材中沒有的實驗。鼓勵學生勇于開拓創新,在遵循科學、安全、可行的原則下,讓學生各自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探索合理的方法,設計各種可行的方案。如:設計區分食鹽水和溶液的實驗方案,可以利用密度、氣味、沸點、導電性、揮發性、可燃性來區分,也可根據AgNO3試劑對溶液的特殊反應現象來區分,還可以根據生物細胞對溶液反應等去設計。實驗創新訓練了學生靈活運用創造思維方法,同時又促進了學生自覺的、有意識地去進行創新,并不斷提高自身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就實驗教學而言,主要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對實驗問題的思維分析能力。強化課堂演示實驗、落實學生分組實驗、開發家庭小實驗,都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的重要途徑。這樣既能激發學生鉆研科學實驗的積極性,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驗活動,發展創新能力
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很好方式,興趣小組活動除了舉辦擴展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內容的專題講座外,還以做化學趣味實驗,制作實驗教具、組織參觀、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展開。在小組活動中我盡量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驗。
興趣的激發大大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學習“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時,要求學生調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嗎?請問你們父母,在他們當學生時,這條河是不是像現在這樣臟?”學習“燃燒和滅火”時,課后布置學生到汽車加油站、倉庫觀察“嚴禁煙火”標志,到車站了解哪些物品嚴禁帶上火車。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里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觀察沒擦干凈的鐵鍋、菜刀表面留下的銹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
創新活動的基礎是科技活動,科技活動的開展狀況深刻地左右著創新活動。為此在工作中必須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開展科技活動。沒有條件必須創造條件。從課外興趣小組開始,建立初步的創新活動的基礎。通過教師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現有條件,想方設法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比如:可以先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家庭小實驗:再結合課本,適當補充學習一些課外知識,拓寬知識面,進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義的實驗:并引導學生撰寫科技小論文。充分展示學生的創新才華。
總之,在科技高速發展的21世紀,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要培養創新能力,必須從各方面人手,在課堂上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互動性和積極性,利用現有條件,想方設法地去進行各式各樣的實驗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豐富多彩的各項活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聯系實際讓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鼓勵學生創新實驗,實現創新價值,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