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承民
摘 要:現在中學教育中,過于重視尖子生的培養,而忽視了一批學習中等,默默無聞,比較封閉的學生的教育。導致學生中出現被漠視的群體,我們應該反思教育教學過程,積極改進思維方式,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
關鍵詞:沉默反思教育教學盲點 關注
每屆學生中,每個班中都有十來個不太愛說話的學生,而這些學生既不惹是生非,做事又不積極,常常受到老師的忽視,因為老師更多的時間關注尖子生的學習、調皮學生紀律。而這些沉默中、不被重視的學生成了被漠視的群體,生活中很少被關注,學習上受到冷落。這些學生長期在這種環境中形成一種自卑感,在課堂上不敢直視老師的目光,處處躲著老師,對老師有一種畏懼的心理,經常處于一種焦慮、恐懼之中,所以在這種心境的情況下,自然在課堂上就不能認真聽老師講課了,也就不可能學習好。可能在一節課中,這些學生都在祈禱老師別叫到他。所以一節課下來都不看老師,害怕引起老師的注意,不希望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
首先,我們應該考慮學生的心理變化形式,中學生心理變化迅速,表現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兒童和成人的成分都有,極不穩定。時常表現出沉默、寡言、不愿與人合作,缺少交流,對老師不再惟命是從,對枯燥的說教和單一陳舊的訓練方式不感興趣,對學習更是難以集中精力,心理特征造成這些學生形成了自閉的性格特征。
其次,是在學校環境中,學科相對比小學增多,作業量增加,使原來能力就不是很強的部分學生覺得很吃力,加之,各學科老師在日常教學中過分重視尖子生的學習,而忽視了這部分學生的學業輔導,長期下來導致他們逐步放棄學習,致使學習成績大滑坡,被忽視、被冷漠的這部分學生更是變得自卑,遠離老師,遠離熱鬧的學生群體,封閉自己的交流與學習主動性,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便成了教育的盲點。
一、真心關注每一位學生,和諧師生關系
真心關愛班內每一位學生,是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陶行知說:“師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習慣要互相鍛煉。”首先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必須對學生滿腔熱情,不是對尖子生或對調皮學生,而是對所有學生,每個班級都存在一些基礎差,不善于學習和交流的中下等生,相對于這兩部分學生而言,他們更需要關愛,更渴望被肯定,更渴望成功,老師絕對不能排斥他們,因為這部分學生相當自卑,認為自己什么都不好。
二、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承認并接受學生心理成長中的各種表現
中學生的心理變化由于各種原因,部分學生在不同的時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根據此期間學生的心理變化特征,多方面去了解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走進他們的心靈,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對心靈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尊重他們,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逐步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感,并給予他們展示才能的機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老師對學生的理解、欣賞和鼓勵,對學生起到一種暗示,對學生的錯誤,不要夸大其錯誤面,寬容他們青春期的錯誤,正確引導。同時,我們老師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我們的言語態度、行為方式是否出了問題,不妨換個角度,換一個思維方式,也許事情就會有另外一種天地。
三、關注學生的家庭與社會交往
作為老師,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使家庭和學校間和諧,應做到“將心比心,以情動人”讓學生在感受到老師在關心他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學校和班級的認可,從而為和諧的家庭與學校關系作了良好的鋪墊,家訪不僅僅是班主任的事情,也是任課老師工作的重點,學生不良行為導致學生有些科目成績非常差,然而通過家訪與家長溝通,經常關注學生,使學生改善學習習慣,通過了解學生情況,在學校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教育,經常與這部分不愛表現的學生一起溝通感情。所以老師不僅僅在課堂上進行學科知識的講解,還要關注課后學生的思想變化,讓教學與教育和諧統一,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四、改善教學行為,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建構起符合現實學生的認知結構
對于班中沉默寡言的學生,不僅僅要關注心靈、生活。更多還要關注他們的學習行為,這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是害怕老師注意自己的,他們獨立思考能力較差,知識遺忘率很高,對各科的學習失去信心,其實他們也在內心渴望課堂內外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只是無法克服畏難情緒,因此老師在對全體學生的行動提出統一要求和目標的同時,要正確估計出學生發展水平和潛在的發展可能性,根據教材內容合理設置階梯,將學生分成不同階梯類型,在自學、聽講、討論、答問與作業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在班集體中相對獨立地得到發展,將知識內容進行彈性處理,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和每個學生不同的認識階段,保證尖子生“吃得飽”、差生“吃得了”,而這部分學生也能“吃得好”,要遵循“低起點、小步走、常鞏固、多鼓勵”的原則。
總之,我們教師在對待班中比較默默無聞、不善言辭、積極性不高的學生,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不放棄,不拋棄。對學生心存寬容、關心學生的學習、關心學生的生活、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的情感空間,關注他們學校以外的世界,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尋找各種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幫助他們,鼓勵他們,與他們一起體驗進步和成功的快樂。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崖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