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月英
摘要:教師要巧妙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新課導入一要求精,有概括性;二要巧妙,有趣味性;三要準確,有嚴密性。巧妙質疑,造成懸念,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能力。知識遷移,多媒體展示,動聽的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巧妙地用好多媒體,讓學生迅速投入,使他們快速集中注意力,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導課質疑知識遷移注意力教學效果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是導演,教師的任務是通過“導”,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巧妙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下面簡述幾種導入新課的方法。
一、巧妙質疑,造成懸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使你的學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東西,使他們面臨著問題,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主動探索和思維。古人云:“學則須疑”,“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教師要想創設教學相長的民主氛圍,為學生提出問題營造寬松的心理環境,必須首先提出耐人尋味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動腦筋,認真思考,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有力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講“時區和日界線”時,教師說:“一位孕婦乘海輪在海上自西向東超過日界線,恰巧生了一對雙胞胎,先生的是弟弟,后生下的是哥哥,這是怎么回事呢?”講到這兒,同學們的興趣自然被吸引到這節難點內容上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向他們講授有關概念和換算,因勢利導,順水推舟,將學生思維推向高潮。 這一導入不僅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且在對比中增強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鍛煉了思維能力,同時培養他們敢于質疑的能力。
二、故事導入,扣人心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動聽的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故事,可使學生神采飛揚、如癡如醉、興趣濃厚、情緒高漲。教師就可以把握住這有利時機,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及時轉換到有意注意上來,達到導入新課的目的。如講《保護環境》一節時,一上課,老師第一句話“今天先講個故事”。“在日本有一個水俁鎮,位于日本九州的南部,漁業發達,1953年,水俁鎮的一個人生了怪病,開始只是口齒不清、步履搖晃、面部疾呆,后來發展到耳聾眼瞎、全身麻木,最后體如彎弓,神經失常,高叫而死。1956年,一個女孩患了同樣的病。同年5月,又有4個同樣病人被送進醫院。緊接著又發現了50多個患者。這引起了全鎮人的恐慌。原來,因為汞污染了海水,人又吃了受污染的魚蝦而引起。就出現了上面的悲劇?!睂W生們驚訝不已,巨大的疑問,激發著他們的求知欲,接著教師導入課題:保護環境。
三、橫向聯想,知識遷移
聯想,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是一種探索性的思維活動,它具有連貫性、遷移性、發散性,橫向聯想,是指聯系運用學生已學過的其他學科的知識,有效地利用心理學的知識遷移原理,使學生原有的知識對所學的新課產生積極的影響,較快地轉移注意力,激發對新知識的興趣。如在講“中國的”時,教師可提問:“你們在語文課上學過《為學》,誰會背? ”學生們爭先恐后站起來便會朗誦:“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教師便可以問“文中的‘南海是哪兒?從而從普陀山引出五臺山,峨嵋山,九華山等。教師和學生一起遨游神州,領略祖國山川的奇光異彩。
四、多媒體展示,引人入勝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經歷著不可逆轉的變革,多媒體以其獨特的方式,再現五彩繽紛的生活空間。它不但能優化教學結構,以生動形象的視聽效果,來調動感官,而且還可以解決傳統教學的弊端。多媒體顯示圖象清晰,色彩逼真,操作簡便,它具有替代板書、放大圖像、展示過程等功能。在導放新課時,當學生看到真切的畫面、巧妙的演示,聽到繪聲繪色的解說,就會激起求知的心理和學習興趣。如講“中國人口”時,開始上課,教師就放映《別擠了》,學生們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眾多的乘客你推我攮地擠上公共汽車的場面時 ,情不自禁地說:“人太多了?!贝藭r教師點撥說:“大家都看到了我國人口的特點之一就是多。這么多人在全國是怎樣分布的,我國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國策是什么?這些都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睂W生很自然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本課學習的重點上來。在課上,引起他們的積極思考。此時學生的求知欲望異常高,教師很順利地進入新課。
總之,巧妙地用好開課,讓學生迅速投入,使他們快速集中注意力,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河北省蔚縣代王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