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揚華:出版集團上市的喜與憂
北方聯合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宋揚華在接受《編輯之友》采訪時說:眾多出版企業紛至沓來,站在上市公司的起跑線,有喜有憂。喜的是,出版業中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接受從事業性質轉變為企業體制,這樣會大大提高全行業體制機制改革的質量,和從傳統、單一紙介質出版的增長方式,向資本運營的跨越性進程。憂的是,上市不是企業一般性的梳理和進步,而是一次再生和涅槃,需要對以往多年的體制機制進行“化學反應”式的全新打造,從過去完全的封閉,一下子變為“魚缸效應”,從對企業資產和經營成果認定的標準、概念,和從治理結構到對人的評價體系等,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有些變革是傷筋動骨的,因此需要有充分的準備和堅定的基礎。
張書卿:業界對數字出版標準化的認識存在盲目性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的張書卿在《出版發行研究》撰文說:目前業界對數字出版標準化的認識還存在盲目性,認為數字出版標準化與傳統出版標準化完全沒有關系。其實數字出版只是載體發生了變化,數字出版還是以基本信息的標準化為基礎的。由于目前我國基礎性標準和傳統出版標準還很薄弱和不健全,影響到了傳統出版的發展,同時也影響到了數字出版的發展。我們在研究數字出版標準的同時,不應放棄基礎性標準的修訂工作,如出版物標識方面標準、字符集標準、信息的分類、詞表的分類等。同時要根據數字出版的新特點制定數字出版標準。此外,業界對數字出版標準化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對數字出版到底應該制定哪些標準,哪些標準是目前市場急需要制定的等問題還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
楊會:網絡小說走向實體出版,“點擊率”掩蓋下的失職
南京大學的楊會在《中國出版》撰文說:網絡小說走向實體出版,本來應該意味著在網絡上隨手寫作的作品接受了嚴肅文學的挑選,從而以一種嚴肅的姿態走下了網絡。網絡文學跨出這關鍵的一步,需要出版編輯的精心挑選與打磨。在決定哪部網絡小說能夠進入嚴肅文學領域的時候,他們應該有著獨立的審美判斷與文學價值評判標準,但是“與早些年相比,出版商更少有機會根據個人的愛好和判斷來做出版決定。當然,甚至是具有懷舊情結的勇敢的獨立出版商也不得不受限于追求利潤的框架中。”網絡小說一個重要的特殊性在于,其面對的是一群以閱讀追求娛樂性的讀者,這些讀者對作品不挑剔、不苛刻。他們帶著娛樂的心態閱讀小說。但是走上實體出版的網絡小說,就意味著會以穩固的紙質形式流傳下去。所以,浮躁環境下產生的網絡小說,在走向實體出版的過程中,更需要出版編輯嚴格地挑選與比較。
方允仲:中國出版資本輸出的銷售困惑送還是不送?
中國國際出版集團的方允仲在《編輯之友》撰文說:目前中國出版的圖書在國際市場上銷售不盡如人意,主要是從選題、內容、語言到裝幀、設計、印刷、營銷,都不能適應目標市場的要求。所以,在國家財力的支持下,從外宣的角度,有人提出“有效贈送”的觀點,認為可以提高國家的傳播實力,但這種做法目前看來弊端很多,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社會效益的角度,贈送不是不可以,問題是贈送這一行為,使有價值的商品變成了宣傳品,對于產品和出版單位的形象事實上是—種損害。一些出版物事實上“送”都很難送到位。因為印刷出來后,投遞到位本身需要成本。另外,送印刷品在一些西方國家是—種侵權行為。如果沒有經過接收方允許,往往對方會拒收,甚至作為一種商業騷擾被投訴。
顧金亮、史建農:出版企業核心層次業務外包,應先進行企業診斷
東南大學出版社的顧金亮、史建農在《出版科學》撰文說:核心層次的業務外包可能會影響出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導致出版企業空殼化。如果企業未認清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盲目實施外包,要想獲得利潤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企業在實施業務外包時,應進行企業診斷,通過EFE矩陣(外部因素評價矩陣)和IFE矩陣(內部因素評價矩陣)分析,以及CPM矩陣(競爭態勢矩陣)分析,挖掘競爭對手難以獲得并難以復制的資源和優勢,將其演變為企業獨有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在清晰地明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做大揚長避短,再實施業務外包,才能使企業獲得真正的效益。
郭嘉、肖真等:農家書屋建設中的六大問題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郭嘉、肖真等三人在《出版科學》發表文章說:如今農家書屋已經陸續在一些地方建立起來了,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認識問題。部分地區仍對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缺乏足夠認識,害怕一陣風、不長久,存在消極應付思想。二是協調問題。一些地區協調力度不夠,部門之間相互扯皮和推諉,導致農家書屋工程建設進展緩慢。三是資金問題。農家書屋工程建設資金尚未完全解決,一些地區還在等待觀望。四是質量問題。一些地區急于求成,只重數量不重質量,沒有達到最低標準。五是發展問題。部分地區仍存在重建不重管,忽視書屋可持續發展的現象。六是服務問題。一些地區服務手段單一,缺乏主動意識,農家書屋的作用沒能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