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 日
宿春禮,北京華夏書網圖書發行公司董事長。華夏書網是一家進行專業策劃、組稿、編輯,出版代理及提供出版資源服務的專業文化公司。圖書品種涉及財經、社科、管理、傳記、青少年教育、專業教材等大系。
幾乎接觸過宿春禮的人,都能感受到山東人特有的豪爽性情,雖然是浸潤書業十幾年的“老江湖”,但他的臉上時刻保持著溫和而誠摯的笑容,絲毫沒有許多人常會表露出的“深沉”。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宿春禮就開始接觸圖書行業了,那時候尚在石油大學讀書的他組織了一個“愛心服務社”,為了籌措社團經費,他帶領同學們批發了一些工具書,在學校進行銷售,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也深淀了他內心中的文化情結。畢業后,他放棄了在機關工作的機會,投身圖書行業,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最初,宿春禮一直在做他熟悉的工具書批銷,在接觸了行政管理類圖書后,他發現了一個市場空白,于是在1996年,他初次策劃了一套《領導語言藝術》叢書,這套書恰當地把握了市場的需求。它的暢銷為宿春禮書業的起步奠定了基礎,也增強了他投入圖書創意運作的信心。
之后的發展如所有的民營圖書公司一樣,由于國家政策的不明朗,處于“灰色地帶”的他們對自己的事業不敢有長遠打算,在且行且觀望之中,緩慢艱難地前行。
2001年,宿春禮組織策劃了一套“主持人藝術實錄”叢書,雖然沒有相關的專業背景,但他從市場的需求中找準了切入點,并邀請了相關專家,對主持方面的知識做了重新的梳理和整合。這套書不但取得了相當好的銷售業績,其中有幾本還被中國傳媒大學(時稱北京廣播學院)收錄作為教材。
宿春禮在書業中日漸練就了敏感的市場意識,他組織策劃的名著“經典文庫”書系,把一部部歷史、文學經典重新整合,加入注釋與名家點評,滿足了讀者的閱讀訴求,整個書系近300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就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當年,宿春禮又推出了“國際化管理叢書”77本,在當年的京豐賓館民營渠道發行會上,規模盛大的發布會曾引起轟動。然而,成功的策劃、恰當的契機以及高層的參與助陣,卻并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發行環節出現的失誤,讓宿春禮為此付出了幾百萬元的損失。至今談起,宿春禮充滿了釋然,國際化管理叢書的失誤,成為他帶領公司轉型的一個拐點。
經過一番沉靜的思考,宿春禮決定逐漸淡出了發行,另辟一條新路。通過調研國內外圖書運作的態勢,他認為在圖書上游的內容提供環節,還存在一片“藍海”,隨著書業的勃蓬發展,內容提供商的舞臺,將會越來越大。2003年,他完全放棄編、印、發一條龍的公司運作模式,專心投入到圖書的策劃和內容提供上來。也是在2003年,宿春禮的公司更名為“華夏書網”,之后公司也步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作為專業的內容提供機構,華夏書網處于出版創意產業的源頭,而創意產業所依賴的是人的創造力。宿春禮將“人本理念”深深地植入了企業文化,無論哪個部門什么職位,領導對普通員工都是合作的姿態,絕對尊重人的價值,以員工的利益為出發點經營公司。人本理念的另一個體現便是任人唯賢的管理方略,2004年,邢群麟加盟華夏書網擔任總經理職位,在他的共同努力下,華夏書網進入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華夏書網先后獨立策劃、組稿完成的“員工書架”,青少年成長勵志書系“財經商學院”書系,中醫養生精品工程等,在大眾暢銷書板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中,《比爾·蓋茨給青少年的11條準則》、《責任勝于能力》等圖書均取得良好業績。《思路決定出路》單品過百萬冊、《責任勝于能力》系列作品達80萬冊。
良好的暢銷書戰績證明了華夏書網對市場風向的預測能力和準確的把脈能力。把研究市場當成書稿生命力的源泉,華夏書網的每一個選題的最終成型至少要通過選題策劃人和領導、客戶、執行編輯多次的雙向交流,不允許任何一個沒有合理事實支撐的選題輕易付諸操作。在策劃流程上,華夏書網要求全員參與策劃,然后報事業部討論,并且要到市場實地調研,對選題進行準確的市場評估,這種由下而上的選題策劃方式,最大化地發揮了集體的智慧,降低了圖書操作風險。此外,華夏書網內部還定期舉行“向一切好作品學習”的沙龍講座,通過詳細分解某部優秀作品的選題策劃、標題、目錄、章節設置等,找準差距和突破點,以不斷提高自身水平。
如今,華夏書網已成為出版上游環節全國最大的集策劃、供稿及制作為一體的圖書公司之一,宿春禮表示,成為創意文化產業的領跑者——是華夏書網人為之不息奮斗的共同愿景。“抵制誘惑,拒絕浮躁,多做好書,全心全意服務于大眾讀者,是每一位出版人內心中需要堅守的信條”,宿春禮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