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陽 楊 萌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呼吁,讓中國的文學走向世界,在兒童文學圈里,也有著這樣的有識之士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向世界推廣著我們本國的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其實眾所周知兒童文學比成人文學更容易突破政治制度的界限和宗教信仰的藩籬,更順利地、迅速地、廣泛地贏得其他民族的讀者,因此兒童文學也最容易橫向流傳,最容易相互擁有。記者在采訪眾多專業少兒社和出版少兒圖書的“大社”時了解到,目前我國兒童文學作品雖然上升很快,在國內銷售年年增長,但是在版權輸出上仍然比較遲緩,兒童文學是全人類共享的,從中國兒童文學走向世界這一面說,確實是還沒有得到足夠的證明。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王泉根教授認為,中外兒童文學讀物的交流意義是顯而易見的。上個世紀,兒童文學引進有兩個高潮:是“五四”前后,當時引進的主要是西方經典性兒童讀物,包括《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木偶奇遇記》、《愛麗斯漫游奇境記》等等,在這個翻譯過程中,使中國文學界第一次看到了具有現代意義的少兒讀物,看到了兒童文學文體特色和時代精神以及兒童本位立場。20世紀30年代以后,我國引進了大量蘇聯兒童文學。另一個高潮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整個翻譯引進走向多元化、系統化、序列化,被西方20世紀最新兒童文學引進。最有代表性的是林格倫“長襪子皮皮三部曲”、“淘氣包埃米爾三部曲”,體現了20世紀教育理念,對現行教育體制提出挑戰,塑造了反傳統具有獨立個性的少兒形象,作品充滿游戲精神和浪漫色彩,對中國兒童文學創作產生了不小影響。隨后是中少社引進《丁丁歷險記》。直到《哈利·波特》出現,在少兒圖書市場重新掀起波瀾。整個出版界中少兒讀物熱點層出不窮,幾乎都是引進版圖書獨領風騷。而我們至今還沒有走向國外并引起很大反響中國少兒作品。
翻譯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們的兒童文學很少被歐美人了解,一個原因就是語言文字的障礙。只要克服語言文字的阻隔,我們的兒童文學也會在某種程度上被西方人所接受,走向世界的問題也能部分地得到解決。
中國作品要走向世界,翻譯是中間一個無比重要的環節。但和許多中國人從事西方文學的中譯相比,幾乎很少有西方人翻譯中國作品。正如國外的優秀作品引入國內,都是由中國的譯者來翻譯一樣,中國的兒童文學要走向世界,需要的是精通漢語的西方人。但是,和中國會英語的人相比,國外會漢語的人太少了。對于西方人來說,中國繁復的方塊字理解起來有相當的難度。中國不是沒有好作品,但西方人很少讀懂中文,文化交流存在著語言的隔閡。歸結到底,翻譯人才太少了。
幻想性有待進一步增強
很久以來,中國兒童文學就是以教育兒童為天職的,加上“文以載道”傳統的影響,兒童文學更多地承擔了教育功能,而忽略了其他思想內涵。上世紀80年代以后,中國原創兒童文學在內容上有了極大的豐富,但是從整體上看,思想力量仍然比較貧乏。好的兒童文學作品,都是在對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在對人情和人性的藝術揭示上有所專長,但我們的原創兒童文學在這些方面卻很匱乏。和成人文學相比,兒童文學最大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它的幻想性。梅子涵曾經說過,超凡的想象力和幽默感是兒童文學的兩個翅膀,兒童文學因此才可以高高飛翔。對于兒童文學來說,幻想幾乎是它存在的靈魂。好的兒童文學作家和兒童文學作品,都是以其無與倫比的想象力創造出一個令人驚嘆的奇妙世界,比如愛麗絲漫游奇境,比如木偶奇遇記,又比如近十年來大紅大紫的哈利波特。
而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品,通常在想象力方面表現令人失望。中國的現代兒童文學從一開始就帶著濃重的現實主義色彩。缺乏想象力,是中國作家的通病。中國人的性格特點是務實的,腳踏實地的;而西方人是浪漫的、擅于想象的。在兒童文學的創作上,顯然后者更能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審美趣味有待進一步豐富
中國一直不乏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和一批致力于為兒童寫作的作家們,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為兒童寫了幾十部書集,如《女兒的故事》、《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等;作為兒童文學的研究者,他寫作、主編了多部理論著作。梅子涵倡導兒童閱讀,并為孩子們推薦值得讀的好童書,也為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的傳播做了不少事情。對于記者問及中國兒童文學在走向世界的路上為何步履艱難的時候,梅子涵表示缺少大師和精品是中國兒童文學界的遺憾。梅子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有自己的兒童文學也有自己的比較優秀的兒童文學,但是中國的兒童文學和中國的比較優秀的兒童文學翻譯成其他的國家的文字還是比較少的,很多國外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都是靠中國人翻譯到中國的而不是靠國外的漢學家翻譯過來的,為什么我們的翻譯家沒有很勤奮或者就沒有把我們的兒童文學翻譯出去呢,翻譯水平或許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假設我們的翻譯家把中國的優秀兒童文學通通翻譯到國外,是不是就意味著中國的兒童文學已經可以和世界上和歐美眾多優秀的兒童文學等量齊觀,等質齊觀了呢?是不是我們的兒童文學作品只要翻譯出去就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安徒生獎了呢?梅子涵表示,文學是有其標準的,不能只靠感情來評價中國的兒童文學是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兒童文學之一,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去認識,不能閉著眼睛說我們中國兒童文學是世界上最好的。很客觀說中國的兒童文學與外國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差距非常明顯,我們翻譯過來的國外兒童文學是不會靠翻譯提高作品的水平的,因此想讓中國的優秀兒童文學走向世界,我們首先需要從自身的寫作上努力,從整體上提高我們水準上的差距。
梅子涵介紹說,現在已經有一些中國的兒童文學通過我們的翻譯家介紹到國外了,我們的文學寫得是我們的生活,有我們中國的味道這是我們的特色,是吸引國外讀者的一大亮點,我們還要努力去提高寫作兒童文學的水平、寫作童話的水平,知道什么才是兒童文學,明確怎么敘事、怎么運用語言。
在梅子涵眼里,兒童文學和一般文學是不一樣的,不是只使用優美的母語就能寫好文學,兒童文學有其特殊的趣味、有其敘事的規律,既得讓兒童喜歡還不能一味遷就兒童,真正好的兒童文學是兒童喜歡能夠讀懂的,同時又是兒童長大后仍然喜歡的作品,真正的兒童文學作品里面包含著人格魅力和審美趣味。
綜合國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很多人都在強調翻譯對兒童文學走出去的影響,但是語言文字障礙無論如何只能說是造成中國兒童文學走向世界步履艱難的問題的一部分,而遠不是問題的全部。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教授認為,中國兒童文學走向世界,需要一系列的觀念變革,需要社會大環境的改變,有賴于國家經濟實力的提高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進步,同時兒童文學作家也要提高素質。
國內作家輸出的作品少,主要是交流不夠。我們與西方國家文化背景不同,對方缺乏對中國兒童文學的了解,所以我們要更積極主動地加強對話交流。但實際上,中國兒童文學界對外交流卻很少。我們的兒童文學對外交流,目前還局限在華語圈和亞洲,中國的少兒讀物輸出到歐美西方國家的非常少。每兩年一屆的世界兒童文學大會,我們參與交流的程度并不高,西方世界對中國兒童文學的理解也很少,有的甚至還停留在五六十年代張天翼的作品時期。
其實不止是兒童文學,在走向世界方面,整個中國文學都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的作品無法走向世界,并不是因為它們不夠出色,而是因為西方世界對于中國、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盡管近些年來中國在世界的地位不斷提升,但從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到文化語境,我們還仍然處于一種弱勢的地位。經濟發達的國家形成強勢文化,不太接受發展中國家的文學作品。這么多年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只有高行健一個,但他獲獎時已經加入了法國國籍。
隨著經濟的發展,世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中國,而從文化了解中國是絕大多數外國人的選擇,我國政府近年來充分認識到文化的傳播的重要性,這一兩年頒布了很多鼓勵文化(圖書)走出去的政策,并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效,文化中最為重要的文學、文學中最為基礎的兒童文學,站在國門的門檻上我們可以看到前方的光明,但是如何邁出門檻,如何扎實穩步地向前走,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