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亞玲
【關鍵詞】愛 教學 教育
“愛”是教育的橋梁,是教育教學獲得成功的基礎。教師不要因感情的好壞或其他原因,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態度,應一視同仁,因為愛是無私的,公平的。對于一些后進生要關愛的態度去做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耐心地幫助他們,個別輔導,抓住他的閃光點,多進行鼓勵和表揚,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自信心。使他們從思想上主動認識自己的不足。
一、心里疏導,使其正視自己,增強其自信心
人貴有自知之明,所謂自知之明,不僅表現在能如實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表現在能恰如其分
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可惜后進生就很難這樣,所以自卑感很強,認為自己什么地方都不如他人。因此,對任何方面都不求進步,索性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所以,要想轉變后進生,首先要從他的思想認識上“開刀”,轉變他們那種極端的錯誤認識,使其重新調整自我價值的評估,建立信心,走出自卑的陰影。有一個學期,我接了一個新班,數日后,我發現班中的一位后進生課堂上一次手也沒有舉過,從沒有回答過一個問題。一日課后,我與他談心,我微笑著問:“你上課怎么不單手回答問題呢?”“我知道我肯定講不好。”“你有沒有認真去想那個問題”“沒有!”,“你沒有認真去想,怎么就知道自己回答不好呢?要相信自己,只要肯動腦筋,只要勇于實踐,你就會發現,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我又對他說:“要不今天我們上課時就來實踐一下,你只要認真讀、仔細想,我保證你能夠回答出我提出的問題。,那一天在課上他聽得非常認真。結果正確地回答出了三個問題,打那以后各學科的課堂上他都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了,學習成績由此也逐漸地提高了。
二、提不同要求,實行“一班兩制”,減輕其思想壓力
后進生的能力相對于其他學生來講是比較差的,如果老師每次布置學習任務都要求后進生與其他學生一樣去完成,這樣會使后進生有望而生畏的感覺。思想壓力大,他們完成任務的信心就不足,導致不能正常的去完成任務;更有甚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點也不去過問了。由于如此,他們就不能嘗試到自己單獨川頁利地完成任務的甜頭,所以一見到學習任務便是心煩。惡性循環就從這里開始了。因此,我們不能要求后進生和其他學生一樣都在((J陜車道”上前進,也就是說在此方面不可“一視同仁”,可采取降低要求“一班兩制”的做法。(即對后進生和其他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給后進生布置的作業相對于其他學生的作業在分量上少一點,難度上小一點,減輕其思想上的壓力,使其感覺到自己有這個能力去完成,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自愿學習的動力。)如此循序漸進地進行下去,還怕“鐵樹不開花”嗎?
我在實際教學中采用了這種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一次教學中遇到一篇要背的課丈,我要求其他同學都第二天背,而要求幾位后進生第三天背,但又對他們說:“如果你們當中誰 也能明天背出來就更好了。”這種“一班兩制”的方法還真靈。
平時幾天都不能背誦一段課文的同學,這回有的如期完成,更可喜的是有的和其他同學一樣同步完成,首次出現了背課文“滿堂紅”的喜人局面。
三、投之感情,真誠關愛,撫慰其冷落的心
我們深知,后進生由于自己有自卑感,所以就覺得老師和同學都會看不起他(她),由此,自己顯得很孤獨。有被冷落在一旁的感覺。這時老師一旦要去親近他,主動與他熱情聊天,或問寒問暖,他們便會感到莫大的安慰與欣慰。同時,也可能就是這種“安慰”在他們身上便會產生出一種努力學習的動力,使其揚起前進的風帆。我班有一位后進生,父母離異。他跟著爸爸在一起。爸爸忙著為生活奔波,經常不在家。有時夜里只剩他一人在家。只有讓電視機陪伴著他。可想而知他還顧得上溫習功課的事嗎?我知道情況后,常常找他談心,和他談生活、談人生。鼓勵他通過自己努力學習,長大后用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在以后的學習中,這位后進生多次受到表揚。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危難之中,受滴水之恩,必涌泉相報。”這句話說得確實在理。所以,我們老師不要吝嗇自己的愛心,要無私地向孩子投之感情,真誠關愛。用一顆熱心去感化他們。看來轉化后進生也并不是像有些說的那樣“難如登天”,難的是看老師去不去了解他、觀察他、分析他、關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