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要攝入適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等等才能夠有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和工作,可是我們有想過自己的心靈需要什么嗎?其實我們要感到幸福也需要給心靈補給不同的幸福元素,首先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的心靈最缺乏和渴求的幸福元素,然后慢慢地去補充它們,讓我們的幸福隨著我們一起成長。
PART1幸福的金字塔
幸福是什么?許多心理學家都認可幸福就是自我滿足,人類有太多需求,從低等的到高等的。亞伯罕納,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鼻祖,在他的需求層次三角形中把人類的需求歸為了5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這5個層次成遞進關系,只有在達到了第一個層次后,才能夠真正地進入第二個層次。不論我們現在身處于哪個層次,我們都會有現階段的需求不足,如果這些需求被滿足了,我們就會感到幸福,但是當我們進入下一個階段時,又會有新的需求不足,于是我們需要滿足新的需求來補充或者維持幸福。可是我們又如何未了解現在自己的心理需求呢?
乘著幸福往上走,你走到了階梯的哪一級
Level 1&2當我們處在第一個需求層次的時候,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赤著腳餓著肚子渴望的不過是萬家燈火中的一點的安全與溫暖,這時候一個張舒適的床和一碗濃濃的湯就可以讓我們感到幸福。
Level 3可是在人人都吃得飽,穿得暖的現代社會里,大家都幸福了嗎?顯然不是的,因為我們已近邁上了另一個階梯,我們開始渴望有朋友的關心,家人的支持,以及愛人的親昵,我們殷勤地在重要的日子獻上禮物和問候花下精力去維持各種良好的人際關系,于是我們又感到了一種新的幸福。
Level 4不過這時候我們發現原來臺階還在繼續,并不能滿足于停在這里。接下來,我們需要的是別人的認可和尊重,這樣才能夠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自我的價值,在工作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發揮著重要作用,這讓我們感到幸福,對于那些不那么自信的人,他們可能需要別人對于自己價值的肯定和贊揚才能夠更真切地感覺到這種幸福。
Level 5好了,現在這個人有了安穩的生活環境,關心自己的周遭人,以及工作上面的成功,可是他還是覺得真正的幸福離自己差一點,那這時候,只有實現自我的最大價值才能讓他感到幸福了。例如,他可能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渴望成為一個偉大的發明家,隨著成長漸漸覺得這個夢想遙不可及,可是現在他愿意激發自己的最大潛力去靠近這個夢想這種追求讓他感到幸福。
幸福就像身體,越成長越需要更多的營養
我們的身體過了青春期就不再發育了,可是我們的幸福卻有可能在我們的一生當中一直“成長”。想象一下,漸漸長大的身體需要比以往更多的營養才能夠滿足,就好像漸漸變大的幸福需要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和吸收更多的元素才能夠達到一樣。
起初我們總是滿足于小小的幸福,例如一個溫暖安穩的家,長大后,我們開始去尋求更大的幸福,例如好的工作,別人的認同,以及理想的達成,這并不是一種野心或者貪婪,而是一種成長。就像有的人個頭高,有的人個頭小一樣,有的人在生命的盡頭可能還在掙扎于滿足那些位于前幾個階梯的需求,當然他們有可能也還是幸福的,只不過他們關于幸福的體會難免顯得單一了些,這也許是種遺憾。而有的人可能已經來到了最后一個階梯,他的人生擁有了更豐富的層次,體會到了更深和更廣的幸福,那些歷史上各個領域中的杰出者大多就擁有這樣的一種幸福。
那到底什么才是幸福需要的營養元素呢?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教授Steven Reiss博士認為,有16種讓我們幸福的基礎元素,吸收其中的5到6種就能夠讓一個人感到幸福了。
幸福元素表
權利:渴望去影響和領導別人
獨立:渴望自立
好奇:渴望知識
接受:想要包容別人對自己的意見和批評
秩序:喜歡—切都有條有序
保存:討厭丟掉東西
榮譽:想要成為一個有道德原則和忠誠的人
理想主義:看重社會公平
社交:想要得到友誼,被大家視為有趣的人
家庭:孩子對你來說很重要
地位:重視社會地位
復仇:在別人傷害自己后想要得到公平
浪漫:喜歡追逐性生活和美貌的外表
食物:喜歡美味的食物
身體活動:重視身體的健美
寧靜:追求情緒上平靜
PART2吸取幸福元素并不簡單
Steven Reiss博士認為,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在面對這些幸福元素時都各有側重。在這16個基本元素中,只要你能夠找出5到6個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元素,并且能夠最大程度地吸收這5到6個幸福營養素,那你就能夠感到幸福。這看起來十分簡單,但是生活讓它變得復雜又有趣。
小心獲取這些元素的手段
在追求幸福的過程當中,我們很難去真正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在追求這些基本元素,還是只看到一些更表面的目標。例如,前美國總統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對于社會地位十分重視,她渴望被人尊重,而變得富有顯然是獲得社會地位和尊重的一個重要手段,于是她前后嫁給了兩位有錢人,約翰肯尼迪總統與希臘船王歐納西斯,而后一位雖然十分富有但是并不在乎地位以及人們對于他的看法和尊重,所以這一次的婚姻并沒有如前一次那樣給她帶來真正的幸福。如此看來,同樣的手段有可能帶來幸福,也有可能失敗,這在于我們有沒有認清楚手段背后的目標是什么。
如果說我們需要5到6個基本元素才能夠得到幸福,那么我們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追求這么多個元素嗎?于是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比較方便和快捷的辦法,例如婚姻就可以讓我們一次性獲得好幾個幸福元素,穩定的性生活,美味的晚餐,另一半的包容和體貼,孕育下一代,甚至可能通過婚姻得到社會地位與權利等等。而事業也有可能讓我們獲得這些幸福元素,除了能夠獨立,獲得權利和地位等等以外,我們也認為成功的事業會讓我們獲得愛情和友誼,有時候的確如此,有時候卻不是這樣。差錯出在那兒呢?我們有時候會混淆了內在目標和外在目標。
最近,紐約的羅切斯特大學做了一個關于幸福的調查,大學生們在剛畢業的時候都給自己設定了許多外在目標,例如變得富有和有名望等等,以為這樣自己就可以變得幸福,可事實上當他們達成了這些目標過后仍然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是那些達成了內在目標的人,例如變得獨立自主,建立了穩定親密關系等,最后得到了幸福。我們總是想通過達成那些外在目標來滿足自己的內在需求,但是有時候并不一定能夠成功。
幸福并不會永遠都在那兒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窮人他原來的幸福指數只有40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變得富有,結果有一天他中了大獎,突然變成了百萬富翁,于是他的幸福指數立即上升到80分,可是幸福并不會乖乖待在那兒,兩個月過后,他的幸福指數又回到了40分。這
讓人感到沮喪,不過從好的面看,悲傷也不會永遠都停在那兒。我們具有非常強大的適應能力,不論是好事還是壞事,一旦給我們一些時間去適應了它們,那么我的幸福指數就會回到原先的水準。
我們的一生可以說是由一個接一個的目標串聯起來的,我們期盼著考上大學,期盼著找一份好的工作,期盼著組建家庭,又期盼著孕育下一代……每一次達成了目標我們都會感到滿滿的幸福,但是就像潮汐一樣,它又總是會慢慢地褪去。為了維持幸福水平,在新婚的幸福開始退去過后,有人開始尋找婚外情,可是他們并沒有分清楚愉悅和幸福的區別,前者可能更多地來自于感官,過去后讓我們感到更加空虛和痛苦,而后者是建立在自我價值之上的。例如,短暫而繁多的性伴侶可能讓你感到刺激和新鮮,但是在這之后你感到空虛和自我厭惡,婚姻也許帶給我們苦惱,不過解決之后我們可以感到一種自我的提升和邁進。
所以,當你感到你的幸福在一點一點地消失時,別跌入了“愉悅”的陷阱,如果你覺得原來讓你幸福的事情現在讓你感受不到幸福了,你應該積極地來個幸福升級。例如,梅和宇,他們結婚多年了,剛開始兩個人都有著各自側重的5個幸福基本元素有些是重合的,有些是獨立的,他們享受這些相同
尊重那些不同,一切都很幸福。可是現在梅越來越看重孕育下一代了,可是宇卻恐懼養育小孩,最后梅偷偷停止了服用避孕藥成功懷孕了,這個小家伙的到來徹底打破了以往的幸福和寧靜。他們現在要找回幸福的方法就是要升級自己的婚姻,所以他們就一起多花時間去追求那些共同的幸福元素,營造婚姻的新重點來蓋過弱點。
PART3通往幸福的3條路
積極心理學家談到幸福時認為,幸福就是一種深層次的自我滿足感。而要達到這種自我滿足,有三種道路,第一種是愉快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充滿了歡樂時光;第二種是充實的生活,你把你的激情都投入到了某種活動當中;第三種是充滿意義的生活,也許你并不會有太多歡樂的時光,但是始終都有一個指引目標。在追尋幸福時,有可能你選擇了其中的一條道路,也有可能你在走一條三者兼備的路。
這三種通往幸福的道路告訴我們有些人可能很難出現微笑的表情,有些人可能沒有豐富多姿的生活,有些人可能沒有優質的生活環境,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就不能擁有幸福,如果你恰巧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員,別擔心,你仍然能夠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
當我們認清了對于自己最重要的5到6個幸福元素過后,尋找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最終將會看到幸福。
通往幸福的第一條路幸福的元素在每天的生活里
關鍵元素:獨立
補充來源:忙碌的生活當中
閏月是一位38歲的公司會計,離婚已經5年了。她離婚的時候,女兒剛剛4歲,做了6年全職太太。生活圈子只有自家和夫家的女人,離婚就好像魚兒離開了水。有錢的老公有外遇,很多人都遇到,她也只能忍氣吞聲。丈夫轉移財產,要求離婚。沒有分到家產,卻留下了女兒。她長時間沒有工作,都不會安排自己生活了,日子當然過得很狼狽。沒有錢請保姆、沒有錢買高檔衣物、還沒有個穩定的收入來源……雖然最艱苦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但現在她的日子還是比以前差很多,送孩子上學都坐公共汽車,連打車都舍不得。孩子半夜生病得自己送醫院,在醫院照顧女兒三天三夜,連個換班的人都沒有。單親家庭的辛苦,說也說不完。
閔月:我現在隨時隨刻都能感覺到快樂
剛開始我很驚慌,覺得自己失去了安穩的生活環境,需要外出為生活而打拼,沒有了丈夫,這樣的生活應該如何繼續,可是又回想起,當我擁有這一切的時候不也同樣不幸福嗎?我開始尋找什么才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我把以往的名牌衣服和皮包全都拿到二手店去賣掉,然后給現在的小公寓添了些實用的家具,這讓感到我的生活有了一個新的開始。
在努力開始新生活的時候,我慢慢開始發現,我要的并不是金絲雀般的生活,就算每天都是粗茶淡飯,只要這一切都是靠我自己的雙手得來的,我就會有一種深深的滿足感和自豪感。在單位上,領導一個贊賞的眼神,同事一聲誠摯的謝謝就能讓我更加努力地工作,真心想要把它做的更好,這讓我能體會到工作中的樂趣,而不是一直痛苦地想著這個小時我賺了多少錢。回到家過后,女兒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她很明白現在是媽媽一個人在撫養她,所以變得特別懂事和乖巧,相比以往,會更主動地來親我,和跟我說愛我,這讓我感到一天的疲憊都消失了。有時候,我笨手笨腳地打破了杯子,或者是燒焦了飯菜,她會一邊笑話我,一邊力所能及地幫我收拾,我的沮喪感立馬就一掃而光,覺得跟女兒一起“收拾殘局”其實也有很多的樂趣。
以往那些讓我感到害怕的事情突然都變成了我生活的樂趣,我不再是整日無事可做,胡思亂想了,就算做錯了,或者遇到困難也沒關系,我甚至覺得這些困難讓我的生活變得充實了起來,我很享受為了自己和女兒去解決一個—個的難題。
編輯手記:
很多的錢并不能給所有人都帶來幸福,同樣,為生活而努力拼搏也不見得帶來的全都是煩惱,其中也有可能蘊藏著一些幸福的元素,例如閔月就從忙碌而瑣碎的新生活當中體會到了獨立與女兒給自己帶來的幸福。
通往幸福的第二條路幸福的元素在你投入熱情的事情中
關鍵元素:好奇
補充來源:對音樂的探索
民間藝人阿寶,在成名前其實就已經走了20年的音樂路了,那時候他到處流浪漂泊,他考上了音樂學院,卻被人走后門頂替了下來,他得到了一個出國深造的機會,卻因為沒有錢辦護照失去了,他參加過無數次的音樂比賽,卻因為不夠專業而被淘汰了,在民間賣藝的時候,也沒有少受人的白眼和奚落,這樣看來,歌唱沒有為他帶來什么真正的好處,并沒讓他吃得飽,穿的暖,可是阿寶還是堅持了20年,成功雖然到來了,但這似乎又不是他一開始就追求的。
阿寶:只要唱著歌我就很幸福
在這20年里歌唱是沒有為我帶來名和利,但是卻為我帶來了數不清的快樂,我知道只要我一直唱下去,這種快樂就會一直存在,現在的成功對我來說是一個額外的獎勵,我很感激。我并沒有去刻意追求什么,但是卻很實在地享受著每一次的歌唱。
農家的孩子生活很簡單,小時候每天干完活后,我就樂顛顛地跑去跟隔壁村的老藝人學唱歌,說來也奇怪,其他孩子都十分怕這個每天都醉醺醺的老藝人,只有我很安心地聽他唱歌。后來我考上了藝校卻被人頂替了,父母都勸我算了吧,可我不,還是到處找機會,例如在茶座或者戲班子里唱歌。我被人笑話過,排擠過,這些都算不得什么,因為在這走走唱唱當中,我學到了好多關于唱歌的新東西,每次我都會像撿到寶一樣找個沒人的地方偷偷練習,練好了,就一個人傻樂。
后來我開始學習信天游,要學到正宗的信天游,就得到偏僻的地方找那些民間老藝人,這些都是現代人覺得土的掉渣的東西,沒人聽,失傳了多可惜啊,我就把它們都一一錄下來,這些就是我的命。我想應該讓更多的人來聽聽這些好東西,就試著用現代一些的方法來唱那些老歌,例如“山丹花開紅艷艷”,這讓很多人都感到
新鮮和好聽。
在這20年里面我也不是沒有懷疑和掙扎過,畢竟生活是現實的,我覺得自己有些愧對父母,他們一直都在害怕哪天我要是唱不動了是不是就沒有飯吃了。每當這個時候,我就開始唱歌給我自己聽,從自己的歌聲當中我能夠獲得繼續下去的勇氣和心靈上的平靜。我那時候想也許我一輩子都不能像那些歌星一樣輕輕松松地就賺好多錢,可是唱歌還是我最愛的事情,我愿意把一輩子都用來做這件事。
現在,多一個人從我的口中聽到這些接近失傳的鄉間音樂藝術,我的幸福就會多增加一分。
編輯手記:
有時候一件事情就能為我們帶來幸福的感覺,可能會有阻力,但是只要它還能夠讓我們持續地把精力和熱情都投入進去,我們就能從中繼續吸收幸福的元素,就像唱歌對于阿寶一樣。也許是因為阿寶在這個過程中一次次地滿足了自己對音樂無窮無盡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也許唱歌能讓他掙扎的內心變得寧靜,結果已經變得不再重要。
通往幸福的第三條路靼福的元素在你對目標的努力追求中
關鍵元素:理想主義
補充來源:幫助他人讓世界變得更好
這個僻靜的小村落,在一個極其不起眼的小門里面,一個簡單但是干凈的小院落,一排平房,幾張渴望的小臉,這就是張雯工作的地方“國際兒童希望之家”兒童寄養中心。幾個簡單的兒童活動場地,簡單的床鋪,幾只畫筆幾張紙,十幾個孩子由五到六個老師照看著,他們是身患疾病或者殘疾的孤兒,完全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甚至連存活下來都極其困難。他們要看病,老師們就得抱著他們坐幾個小時的公交車去城里的大醫院。這里的待遇幾乎都是象征性的,一天、兩天或者偶爾的探望可以滿足我們的行善之心,但是成年累月地奉獻卻一定有著我們所不能想象的壓力和困難。畢竟,我們不是活在真空中,難道他們沒有物質需求,難道孩子那一瞬間的依戀,千辛萬苦取得的一點點醫治效果,真的能讓她幸福到足以支撐17年嗎?
張雯:我很幸福,因為生命的意義我有了努力的方向
1992年6月前,我還是一名記者,走南闖北的日子讓我的生活充實而又充滿了挑戰。完成一個成功的采訪,發一篇出色的稿子對于那時候年輕的我來說仿佛就是我生命動力的源泉。然而,偶爾,我也有困惑,當我面對那些或者無奈或者痛苦的現實的時候,有
種無力的感受,除了報道這些事實,我還能做些什么?那個時候我從來不知道中國還有“福利院”這樣一種地方。我永遠都記得第一次走進福利院時見到的景象潮濕悶熱的房間
夾著尿布味道的空氣、擁擠著擺放的嬰兒床,臟兮兮的小臉,布滿蚊子包的小胳膊等著喂奶的小孩子們不停地搖晃著小腦袋……這場面深深地扎著我的心,于是,我抱起一個孩子,我要給他找到屬于自己的家。當這個小可憐重回父母懷抱時,我的心被巨大的幸福感沖擊著,淚流滿面,我知道我將來的人生要走一條什么樣的道路了。
我辭職去了美國社工系最好的學校,專門學習這個。1997年取得華盛頓大學社工系碩士,之后留在兒童希望美國圣路易斯總部更投入、更專業地開始了我的社工生涯。我丈夫凱文是美國人,當時我們在美國已經過得很舒適了,但我要回國繼續事業。,他覺得我做的事能幫助好多人,就跟著我回來了。
我能想象,每一個被遺棄的孤殘兒童,在被遺棄的那一刻,他們的媽媽肯定非常難過和無奈,那么,現在,我希望能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他們重新找個媽媽,找個家庭,讓他們再次得到媽媽的愛,家庭的愛。我幫助過的孩子世界各地都有,是愛讓我們走到一起。現在我的小女兒在幼兒園里經常被老師夸獎是最會為別人著想的孩子,我感到自豪,這種滿足感是金錢代替不了的。我一直堅信愛能創造奇跡,如果我們不吝惜自己的付出,去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就能匯聚成一股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
編輯手記:
張雯透過幫助那些需要照顧的孩子來找到了自己所缺失的幸福營養元素,也許是她是想要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公平,也許她是有了實現自己人生原則的途徑,慈善貌似是一種付出和利他的事,只有行善者才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因為這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