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華
復雜的講解,老套的教學,枯燥的課本,諸多的因素讓我們的學生越來越疏遠我們的語文課堂。語文課走到這般境地不能不令眾多的語文工作者為之尷尬。而事實上,語文是一門特具人文性、情趣性的課程。它不僅有著五光十色的外衣,更兼具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如何讓課本上的華文麗章煥發新的活力,讓學生不再對語文課望而生厭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要讓學生愛上語文課,讓語文課鎖住學生的目光,其實并不難。這需要我們多管齊下,方能奏響“愛”的旋律。
一、增強語文課的趣味性
中學生正處于感性認識較強的階段,厭倦枯燥的理論知識,喜愛生動有趣的內容。因此,我們可以因勢利導,利用他們好奇心強、喜愛聽故事的特點,結合課文的需要添加一些小故事、謎語、野史、趣聞之類的素材,增加課堂內容的趣味性,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初中語文課本上《論“基本屬實”》是篇較為抽象的議論文。為了不讓學生一看到抽象的題目就望而卻步,筆者精心安排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導入此文。我說:生活中有一類人愛說“基本上”、“差不多”,我把這類人稱之為“基本上先生”。有一次,“基本上先生”的老婆半夜舊病復發,打發兒子找大夫,可一條街上只有一家獸醫店燈還亮著,兒子把情況告訴了老爸。“基本上先生”說:“獸醫、人醫基本上一樣,叫來看看。”大夫來了說針頭忘了消毒,他說:“消毒的和沒消毒的基本上一樣,打吧。”過了一陣兒,老伴鼻子里只有出的氣沒有進的氣,兒子哭了。他卻說:“哭啥哩,進的氣和出的氣基本上一樣。”老伴死了,大家猜想“基本上先生”會說什么呢?學生笑著說:“活著和死了基本上一樣!”由此,我總結:看來生活中“基本上”思想要不得,既害人,又害己。學習或做學問,它就是大敵。不信,我們就讀讀《論“基本屬實”》這篇文章吧。生動的故事讓學生的興趣大增,饒有興致地閱讀起這篇看似抽象卻蘊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除了內容,形式上的翻新也能有效增強語文課的趣味性,讓學生愛上語文課。比如多媒體的運用,它能全面地、多角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這是傳統教學做不到的。因此,語文教學要從形式到內容,雙管齊下,為語文添色加彩,讓學生不愛也難。
二、增強語文課的實踐性
傳統教學中學生大多數的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知識是吸收得不少,但卻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而厭倦課堂、厭倦學習。如何讓學生重新愛上語文課,增強語文課的實踐性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方法。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語文學習離不開實踐性活動,而事實上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是非常愛動、愛表現的。在課堂上因勢利導學生通過自主賞析、自我評改、辯論、表演等活動,有效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不知不覺中愛上這個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語文課。
例如,課堂表演,它是促進學生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表演,把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情動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僅僅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體的語文素質。在教《孔乙己》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加形象深刻地感知孔乙己的形象,我請學生對文本中人物的言行進行表演。學生躍躍欲試,踴躍參加。事實證明,學生的表演鮮活而有感染力。比如,文中有一處描寫: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學生在表演這部分時,不僅把文中提到的語言、動作生動地表現出來,還給人物添加了鮮活的表情,讓文中的孔乙己形象呼之欲出,也讓看表演的學生形象地感受到孔乙己誠實而迂腐的性格。通過諸多切合文本的表演,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增強了真切體驗,提高了學語文的興趣。由此不難看出,語文學習應該讓學生動起來,親自實踐,親自感悟。
三、增強語文課的開放性
開放性是指營造自由寬松的閱讀、感悟、寫作的氛圍。教者對學習者不要過多干預、約束。和諧民主的課堂是學生更樂于接受的。越俎代庖的講解不僅浪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而且即使教者講清了,學生也未必聽得清、記得住;即使會用,未必有用處。既然無用又何必費九牛二虎之力去研究學習呢?與其如此,還不如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會更喜愛的。
俗話說,勤快婆婆懶媳婦,這話不無道理。教者什么事都做了,學生便無事可做。因此,作為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盡可能地提供學生展示風采的空間。教師會聽、會說、會寫,不足為奇;學生會聽、會說、會寫才真正值得驕傲。
著名語文教育家魏書生的成功事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他是校長,又是班主任,還教了兩個班的語文,并且一年有很長時間在外講學,給學生上課改作業的時間很少,但他的學生歷次考試在本地區都名列前茅。這不是運氣,也不是學生先天聰明,而是因為他為學生營造了更多的自由、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再加上周密的計劃安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內在潛力,才達到了這種“不教之境”。更何況語文中的“美”,往往容不得我們條分縷析。既然如此,就讓我們在科學安排的基礎上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品味,去一顯身手。莫信蓬萊風浪隔,垂天自有扶搖力。相信學生的潛力,給他們一個開放的空間。學生會愛上這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語文課堂。
讓學生愛上語文課是我們每一位語文工作者共同的心愿。那么,就讓我們行動起來,為“愛”加油,運用我們的智慧把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等有利因素滲透進語文課堂。在課堂上蕩起陣陣春風,將知識與智慧化作春雨靜靜地播到學生渴求滋養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