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素
面對新的教育理念的沖擊,人們不約而同的發現,先進技術手段的運用,絕不只是一種時尚而是一種必然。時至今日,基于Internet的網上教學是當今最活躍、最有發展前途的一個領域。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方法的探討與研
究已提上日程。下面是實際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認識,愿與同行商榷。
一、網絡環境下中學語文教學的特點
互聯網上的遠程教學,以Internet為基礎的WWW(World wide wed)技術。WWW是世界最大的電子信息倉庫,而Internet則把分布在全球的計算機網絡連接起來,從而使每個操作者都能共享這些信息。WWW提供了多種超文本信息,其表達方式除單向展示外,還可通過與客戶端ASP程序實現雙向交流。用戶可以通過瀏覽器觀賞Internet中的多媒體信息,還可通過文件傳輸協議FTP、電子郵件E-mail、新聞組NEWS、電子公告BBS等方式實現雙向交流,也可通過服務器提供的查詢功能對全球信息進行查詢。因此,通過WWW教師可以快速方便的組織學習材料。學生可以共享廣泛豐富的資源,而且能夠彼此協作。
1.廣泛性。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沒有校園的限制,網上資源對每個人都是開放的、平等的。不管課型如何,內容怎樣,每堂語文課的第一個環節,學生都能盡情的在我們學校自建的語文校園網上查找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也可通過其他網站自由查找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學生們享受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刺激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
2.個性化。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一對多的教學模式,對每個人“量體裁衣”,以學生為中心,采取“一對一”或“多對多”的網絡模式,讓學生主動安排自己的學習環境。每個人可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自己需要的信息,充分發揮學習者的個性。比如在《三峽》的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對重點品讀段進行個性化設計,開拓了學生思維的空間,使課堂成為學生收獲希望的田野,而不是老師展示自己的舞臺。
3.交互式。Internet是一個交互式的網絡,每一時刻都有成千上萬的用戶在網上進行雙向交流。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虛擬”了一個多功能教室,它將教學內容與老師、學生聯系起來,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各種“面對面”的學習交流。“面對面”是“你見即我見”從而保證教學的規范統一。
二、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對于絕大多數語文教師而言,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遠遠談不上“得心應手”,因為教師們大多是業余參加課件制作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因此,技術上很難與專業人員相提并論,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辛辛苦苦制作出來的課件,由于操作程序復雜,或是教學步驟設計獨特,往往只能供作者一人使用,相當大地限制了資源共享。
探索的艱辛讓我們明白:教師多媒體技術的提高是優化多媒體語文CAI的切實保證。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多種途徑盡快提高自身技術素質。1.加強多媒體技術再學習,通過自學掌握有關理論,或參加業余函授班學習。2.借鑒制作課件的成功經驗,請教高水平教師具體介紹優秀課件的制作過程和技術要領,快速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例如我校每周四下午抽出一節課讓專業人員系統介紹多媒體技術,收到較好的效果。3.積極投身于自制實用的多媒體課件中去,以課堂教學的省時高效,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激勵自己,增強掌握計算機技術的信心,積累課件制作的經驗,不斷提高制作課件的能力。
網絡環境下的中學語文教學徹底改變了“一塊黑板一支筆,一個先生一張嘴”的傳統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發散了學生的多項思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優化了教學效果。網絡環境下的中學語文教學的探求之路還很遙遠,未來的探求之景一定是風光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