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紅
摘要: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披露已成為我國證券市場中有效地一種信息交流形式,但是如何規范會計信息披露,保證會計信息的有效性、及時性、準確性等是當前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試圖探索解決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方法,希望能夠為規范會計信息披露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上市公司 會計信息披露 財務舞弊
近年來,我國的股票市場猶如過山車,從900多點一直上漲到6000多點,然后狂瀉到1600點。縱觀這輪股市的表現,經濟危機是其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也是不能忽視的問題之一。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直接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投資判斷,之所以出現很多妖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披露不完整導致的。作為股市的重要力量,中小投資者一直以來得不到有效的信息,我國的市場有效性還處于較弱的層次,怎樣解決中國證券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的學者。本文將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層面去探討,通過對當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現狀分析,討論解決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方案。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念及含義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以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以及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等形式,把公司及與公司相關的信息,向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公開披露的行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與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全面溝通信息的橋梁。投資者和社會公眾主要是通過大眾媒體閱讀各類臨時公告和定期報告對上市公司進行了解和研究。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在獲取這些信息后,可以作為投資抉擇的主要依據。真實、全面、及時、充分地進行信息披露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對那些持價值投資理念的投資者真正有幫助。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充足度是形成股票市場有效性的必要和充分條件,這種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充足度不僅是對上市公司的客觀要求,更是對市場監管的客觀要求。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現狀分析
1.財務舞弊現象嚴重
隨著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財務舞弊案的發生,會計舞弊現象又重新被各界所重視。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暴露的最大問題就是財務舞弊現象。一般來講,會計人員對會計報告的粉飾和作假帳現象是有一定的經濟利益所驅動。比如,上市公司為了獲得再融資的資格,會將財務報告粉飾成滿足證監會再融資條件的虛假財務報告;或者為了獲得銀行貸款或者政府撥款等等利益。之所以存在財務舞弊的現象,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會計人員主觀的過失或者錯誤。會計人員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較低,不能正視自己的職責,往往屈從于公司的領導和主管人員,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再者,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一人多職的現象很嚴重,職責不明確,牽制制度不完善等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2.信息披露內容不完全
會計信息的正確披露有利于投資者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降低不利預期,但是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卻無疑增加了上市公司的成本,而且有可能會將商業機密等透漏給競爭對手,降低自己的競爭優勢。比如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水泥行業一般不會披露對環境的評估;上市公司還有意隱瞞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等等。在種種條件的約束下,上市公司往往選擇延后披露和不充分披露,而且對于一些直接決定投資者預期和上市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信息選擇保留不予披露,這直接影響了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也影響了各界對上市公司的了解,進而影響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
3.監督機制相對乏力
監督機制不完善也是導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現在全國人大、證監會、財政部門等機構是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法規的主體單位,但是各個機構之間缺乏協調,管理不統一,責任認定不清,規劃比較混亂,一旦出現問題無法按照統一的標準實行監管職能。并且這種監管制度往往會導致部門之間出現分歧,出現問題后互相推脫。加之,民法通則中的“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又不利于受害的中小股東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4.市場有效性較弱,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
我國的眾多學者經過研究論證了我國的證券市場屬于弱勢有效市場,這種市場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基本上是有大股東操縱,而且內部人控制現象非常嚴重,擁有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股東利用自己對公司的控制權,會讓會計人員編制有利于自己利益的財務報告,而中小投資者通常不會獲得準確的信息,導致在二級市場總是被牽著鼻子走,難以獲得應該獲得的股權利益。這種問題是因為我國的經濟正處在轉軌過程中,各方面的建設機制不完善造成的。
三、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建議
1.強化外部約束機制
外部約束機制包括很多內容,比如會計事務所、政府監管、中小投資者的監督等等。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應該讓獨立的第三方進行監督,以會計事務所為例。會計事務所是具有專業素質的會計信息認定機構,是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措施。會計事務所應該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絕不能存在互相包庇,堅守注冊會計師應有的職業道德素質。而且注冊會計師應該拓展學習的范圍,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復雜的經濟事項給外部審計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另外,政府要加快會計師事務所體制改革,改善執業環境,制定相應的執業自律準則,大力提高注冊會計師的風險意識、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準。政府的監督職能也應該充分發揮,從最近證監會調查肖時慶的案件,我們已經看到了曙光。
2.規范公司治理結構
2009年7月1日起,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五部委聯合發布的《公司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將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上市公司應當堅決貫徹落實,逐步建立并完善以公司為主體、以政府監管為促進、以中介機構審計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內部控制實施機制,在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另外,上市公司應該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大國有股的減持力度,股權的分散有利于股東之間的相互監督和牽制,杜絕內部人控制現象。加之股改過后,上市公司股東的利益趨于一致,一些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被有效制止,也有利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完善和發展。
3.加大舞弊操作成本
財務舞弊是由于各種利益的驅動,如果將財務舞弊的操作成本擴大,加大懲罰力度,應該可以從本質上遏制財務無比的行為。具體應該從以下方面加強:首先,應該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通過法律手段強化上市公司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責任,制定有關信息質量管理法規,加大懲罰的金額。比如上市公司的股東違規操作獲取利益1000萬,而法律懲罰才50萬,這樣的違規成本不會對起到懲罰的作用,也不會遏制這種現象的發生,只有加大操作成本才能杜絕這種現象。對于會計事務所與上市公司互相勾結的現象也要堅決打擊,絕不姑息。其次,將控方舉證制度向辯方舉證制度過渡。由于讓違規一方舉證自己沒有違反操作規范的證據,這使得違規方舉證的難度加大,判決的結果更加趨近于罪名成立,最終違反操作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4.完善信息披露機制
應當研究制定完善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體系,明確規定披露的時間、披露的內容、披露的方式等等。對于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根據行業的性質規定披露的特有內容,比如污染嚴重的企業應該披露對環境影響的評估。
參考文獻:
[1] 林麗,郭桂花,張紅彩. 論加強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監管[J]. 商業研究, 2004,(14)
[2] 孫燕東. 會計信息披露與中小投資者保護[J]. 商業研究, 2006,(08)
[3] 劉治宇,張京,陳蕓蕓. 會計信息失真及會計監管探討[J]. 市場周刊.研究版, 2005,(04)
[4] 楊燕. 影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因素研究[J]. 企業家天地, 2007,(07)
[5] 吳剛. 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及治理對策[J]. 涪陵師范學院學報,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