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坤南
案例中的“我”感慨:備課,還是常態的好。那么,什么是“常態”呢?不用準備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備課就是常態嗎?沒有同事間的合作和專家的指導的備課就是常態嗎?答案是不肯定的。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什么是備課。所謂備課,顧名恿義就是為課堂教學做準備的過程。備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備課是大備課,它既包括寫在備課本上的有形教案,更是指在教師心中的無形教案。它蘊含著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知識底蘊、情感態度、教學智慧以及語言表達等等,以潛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師的大腦之中。這種無形教案的書寫需要教師的終身努力,是教師的終身備課,并無常態與非常態之分。而狹義的備課是指為課堂教學設計教學預案。以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這種備課的主要形式就是書寫教案,這就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教案。備課需要書寫有形教案。但更需要教師書寫無形教案。由此可見,我們平時的備課并不僅僅是為了做好一個多媒體課件,寫好一份教案,為上課有一個順暢的教學流程做一些準備。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時的備課中時時不忘書寫無形教案,它要求我們時時記得充電,做到內外兼修,寫好每一份有形教案,同時要用一生的精力寫好無形教案。
其次,我們必須明確備課的目的。常態備課也好,非常態備課也好,總該有個“為什么備課”的問題。我認為。備課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不管怎樣,首先要追求的是課堂教學的效果,只有達到有效果,才能謀求有效率。案例中的“我”,因為做了多媒體課件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感嘆還是常態好。由此。我想到了一些問題:備課一定要做課件嗎?不做課件的備課就是常態了嗎?做了課件的備課就不是常態了嗎?而做了課件的備課,教學就一定有效果了嗎?等等。我覺得。真正的問題并不在于此,因為課件的使用與否,學生學具的操作與否等等。都只是教學手段而已,而任何一種教學手段都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希望能使教學更加有效。因此,備課不能只考慮形式,只考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而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解讀,從學生實際出發,去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教學智慧,有效地去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這本身就是一個常態的工作,這是教師所應該做的。它是教師的一種態度,也是教師的一種教育思想的問題。——也許,這才是備課的最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