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榮瑞
學校會議是必要的。例如校長辦公會議,它是學校許多重大決策的主要平臺。又如教職工代表大會,涉及到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理應通過這樣的民主形式,讓教職工充分表達意見,同時體現(xiàn)教職工在學校的主人翁地位。教師大會也是需要的。按照相關理論,灌輸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有效途徑。目前很多人對學校會議比較反感的主要原因是無效會議太多。
學校的“例會”制度是一種僵化的傳統(tǒng)形式。一所學校的副校長哀嘆:校長辦公會議開兩個多小時,行政會議又開了接近兩個小時,內容與校長辦公會議相差無幾。再是兩個小時的教師會議,“布置”經過研究的工作。“一個星期的時間有限,花費在毫無意義的會議上就這樣多!”其實,這就是目前比較普遍的“例會”制度。
行政指揮式的學校管理是會議多的主要原因。那種學校,每一個星期都要召開校長辦公會和行政會議,達成的共識就是學校的主要工作。在一般的學校。校長的意見經過了這樣的“民主”,就形成了學校的決策。行政會議往往是聽取校長對工作的布置。至于教師會議,就是統(tǒng)一思想的過程,因為教師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參與學校決策的。用行政指揮的方式管理學校,是一般學校起碼的做法。即便是一個新手走上校長崗位,也會用開會的方式實施行政指揮。
盡可能減少會議,又能確保學校正常管理,這是學校管理的一種境界。其一,學校管理層要對學校發(fā)展的目標理解得比較清晰。學校在5到8年時間里會實現(xiàn)哪些重要目標,近3年會取得哪些方面的進展,當年應該在哪些工作要點上作出努力,如果管理層的每一個成員心中無數(shù),要想減少會議是不大可能的。其二,所有的管理層對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自覺。這種自覺,不僅是具體工作操作的主動性。更主要的是作為管理層的層次性決策。如果每個中層管理崗位沒有主動決策的意識,或者沒有自主決策的能力,要想減少學校的會議同樣是不可能的。
一所學校,如果領導群體是有影響力的,規(guī)劃與計劃是切實有效的,各項制度是健全且行之有效的,一些能動的機制在隱性地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個管理層的責任與相應的權力比較到位,還真的需要那么多的會議嗎?會議減少了,校長進入了自由境界,就有可能把更多的時間用于對深度的教育問題做調查研究。也只有這樣,校長和他所在的學校才有可能走向內涵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