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勇士飛行隊兩機相撞
據俄塔社16日報道,著名的俄勇士飛行特技表演隊兩架蘇-27戰機當天發生碰撞事故,一名飛行員喪生。
報道稱,勇士飛行隊計劃在即將開幕的MAKS 2009莫斯科航展上表演特技,當天在排練5機空中編隊變換隊形時發生碰撞事故。俄空軍發言人透露,事故發生在航展舉辦地茹科夫斯基市的機場附近,2架飛機上一共有3名飛行員。但俄新社和國際文傳電訊社透露,其中一名飛行編隊的指揮官在彈射后喪生,此外墜毀飛機還造成多名地面人員受傷。目前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中。
美聯社16日稱,因為飛機老化等原因,俄空軍戰機近年來發生多次墜毀事件。今年年初,兩天內就有3架蘇-24戰斗轟炸機失事。去年俄空軍米格-29也發生過類似的兩起墜毀事故,導致全部米格-29停飛。隨后的調查顯示,由于老化和缺乏保障,俄空軍中大量戰機已經無法保障飛行安全。▲(馬 俊)
德媒稱亞洲掀起潛艇競賽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德國《明鏡》周刊16日以“潛艇和反潛護衛艦:亞洲為核力量展開軍備競賽”為題報道稱,印度第一艘核潛艇的下水,加速了亞洲的潛艇競賽。
報道稱,幾個月后,如果包括核反應堆在內的所有系統表現正常,印度海軍第一艘國產核潛艇會在明年出港試航。預計它主要部署在東印度洋地區。印度總理辛格的夫人古爾沙蘭·考爾自豪地宣稱“它足以粉碎敵人。”印度亞洲通訊社16日報道,印度陸海空三軍在2012年前從國外采購武器費用將達300億美元。其中印度海軍將在2015年前,建造5艘核潛艇,目前印度還有16艘常規潛艇。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的高級代表認為,印度的新潛艇引發了該地區的軍備競賽,“巴基斯坦不可能制造這樣的武器,所以會發展另外的裝備”。巴基斯坦軍備專家也認為,印度“正在持續不斷地發展撒手锏武器”,“巴基斯坦和中國這兩個新德里的競爭對手也正加強軍備,并為此進行合作”。
該刊稱,中國和巴基斯坦把這看成是“戰略平衡強有力的干擾”。為此中國正在巴基斯坦建立深海港口。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重點發展相對較弱的海軍力量,其目標不僅是美國控制的亞太海域,還包括印度洋。巴基斯坦正從中國購買4艘新型反潛護衛艦,同時還將擴大潛艇編隊規模,從6艘增加到9艘。據透露,一個德國基爾的財團已獲得3艘潛艇的備件訂單。▲
跟敘伊搞合作生產 向巴國賣技術裝備
本報特約記者 羅山愛
日本共同社14日刊登的關于朝鮮在敘利亞試射導彈失敗的獨家報道引起多方關注,美國合眾國際社、新加坡《聯合早報》、中東門戶網站阿爾巴瓦巴網等多家媒體15日紛紛報道此事。該報道稱,朝鮮發射的這枚導彈殘骸掉入一座集市,造成20余人死亡,60余人受傷。這篇報道將朝鮮與其他國家聯合研制導彈的問題提上臺面,美情報部門一直指責朝鮮與中東國家保持密切的“導彈技術聯盟”。
共同社引用熟悉朝敘伊三國關系的西方人士的話說,事故發生在5月中下旬,當時有兩枚新型導彈從敘利亞西南部發射,其中一枚偏離軌道,墜落在靠近土耳其的敘北部某邊城集市內,造成20余人死亡,60余人受傷。關注敘利亞動向的中東消息人士也認為發射失敗,并表示問題出在制導系統,但一些消息人士則稱“敘利亞只發射了1枚,聽說飛向東北方向”,對導彈墜入北部城市表示懷疑。
該報道還透露,出事導彈是處于開發階段的“飛毛腿-D”型近程彈道導彈,這是由朝敘伊三國在俄制“飛毛腿-B”型導彈基礎上開發的新品種,射程由原來的300公里提升到700公里。三國在該導彈研發過程中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導彈的火箭發動機由朝鮮研制,而戰斗部和制導系統由敘利亞和伊朗負責。
此前美國“導彈威脅”網站曾披露,在朝鮮的幫助下,敘利亞已完成“飛毛腿-D”導彈的生產設備安裝工作,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平壤已經向大馬士革提供多枚這種導彈。目前敘利亞的導彈生產設施只能制造射程僅500公里的“飛毛腿-C”型導彈。以色列媒體則透露,作為回報,敘利亞曾將少數更先進的俄制SS-21“圣甲蟲”導彈輸出到朝鮮,朝鮮以此為基礎開發出該國首種固體燃料導彈。
美國《防務新聞》按照軍品銷售額發布的2008年全球軍工企業100強排行榜,朝鮮宇航工業公司名列第94位,美國認定正是這家公司成為世界上主要的導彈產品及技術的擴散者。韓專家稱,導彈工業已成為朝鮮賺取外匯的重要途徑。朝鮮每年以導彈、導彈零組件及技術等出口創匯1.5億美元,尤其從1987-1992年,總計創造5.8億美元的出口業績,整個導彈工業也幾乎成為朝鮮出口的“支柱產業”。
韓國媒體透露,早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朗曾于1983年同朝鮮簽訂共同進行彈道導彈開發的協議,之后敘利亞也參加合作,形成著名的“飛毛腿聯盟”。美國情報部門透露,朝鮮還曾在1993年向來訪的巴基斯坦代表團展示了可攜帶核彈頭的“勞動-1”中程導彈,而當時印度還不能生產中程導彈。按照美國方面的統計,1994-1997年間約5-12枚“勞動-1”導彈以散件方式海運至巴基斯坦,因此美方認定巴基斯坦的“高里-1”型中程導彈就是“勞動-1”的改進型。而對于伊朗,朝鮮不僅轉讓了全套“勞動-1”導彈生產線,還提供了射程可達2500公里的“舞水端”導彈零部件,使伊朗的彈道導彈技術近年來突飛猛進。
美日韓情報機關一直長期關注朝鮮導彈技術外流的情況。據分析,通過這樣的合作,受到制裁的朝鮮導彈工業能獲得先進技術和急需的戰略物資,而朝鮮正與西方國家處于對立關系,在遠程武器出口上沒有太多限制,這一點正是那些受美國打壓的中東國家客戶所青睞的。因此朝鮮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扮演的這個角色,將在相當長時間里讓美國頭疼。▲
環球時報200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