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娟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水資源的戰略性地位日漸重要。發展節水灌溉,已經成為緩解我國水資源緊缺矛盾的戰略選擇。面對新的形勢,必須進一步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切實把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為此,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節水灌溉;問題;對策
1 發展節水灌溉事業,是緩解我國水資源緊缺的戰略選擇當前,節水灌溉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節水灌溉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還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業、農村經濟乃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水資源的要求。首先,發展節水灌溉,是保障國家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發展節水灌溉,是提高用水效率、建立節水型社會的需要。我國水資源緊缺,同時,農業用水浪費十分嚴重。一是灌溉水利用系數低。二是灌溉定額普遍偏高。三是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四是農業用水效率不高。五是用水效率在地區之間的差距很大。六是初步改造的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僅占全國灌溉面積的31%。農業節水潛力巨大。
發展節水灌溉,是恢復和建設良好生態系統的需要。我國生態環境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大力推進節水灌溉發展,對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大力發展節水灌溉,節約農業用水量支持生態環境建設用水。二是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從源頭節水,嚴格控制上游用水,可以緩解下游用水緊張矛盾,遏制下游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逐步恢復和保護生態提供支持。三是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是草原生態建設的根本保障。四是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減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水環境改善,有利于遏制地下水進一步超采和減少地質災害。
發展節水灌溉,是調整農業與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水利現代化的需要。節水灌溉,說到底就是科學灌溉、現代灌溉。推行節水灌溉的過程,就是加快農村水利現代化、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建立面向市場和資源雙重約束的節水型種植業結構,優化各有關生產要素的時空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農業自然資源的生產潛力,是持續增進我國農業生產力、保障農民增收、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和確保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大力推行節水灌溉,推動農業節水工作,也是服務于農業和農村中心工作、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措施。一方面,以市場為導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對灌溉排水和耕作栽培技術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實行適時適量灌溉,還要保證作物的水、肥、氣、熱的綜合要求,不僅要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還要保證作物的質量,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建設高效農業,增加農民收入。
2 我國水資源缺乏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水資源短缺對生態環境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遠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下面闡述水資源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的辦法。
發展節水灌溉在全局上應注意把握的幾個問題節水灌溉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涉及國民經濟的很多行業和部門。大力推進節水灌溉必須綜合運用法律行政、技術、經濟、宣傳教育和管理等各種手段,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協調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研究節水灌溉工作,關鍵是要研究建立有中國特色農業節水技術體系,研究如何調動廣大農民節水的積極性。配合和協調,特別是提出系統性的政策保障措施。
大力引進先進科學技術,開展節水灌溉技術、設備設施研究,建立完善節水灌溉技術研究、產品推廣體系。一是加強節水灌溉基礎研究,特別是節水管理和節水經濟的研究;加強作物需水規律、灌溉用水定額、評價指標等基礎研究工作;積極開展雨水資源、劣質水資源、旱區水資源的高效利用研究等工作。二是加強實用技術研究。在總結各地節水灌溉技術和設備應用推廣的基礎上,組織技術人員研制適合我國發展的各種節水灌溉設備設施,通過改進和創新,降低成本,提高設備的質量和性能。三是加速節水灌溉科研成果的轉化。積極推動科研院所和設備生產企業的聯合,加速節水灌溉設備技術科研成果的轉化。
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引進市場競爭機制,規范節水灌溉技術標準體系,健全節水灌溉市場。一是完善適應節水灌溉發展新形勢的節水灌溉技術和設備標準體系,促進節水灌溉技術運用和節水產品設備生產的標準化。二是規范市場秩序。建立國家節水灌溉設備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制度和國外節水灌溉產品的市場準入制度,加大產品設備的質量監督和檢查力度,實行節水灌溉產品質量定期監測制度,及時發布抽查結果,嚴厲打擊偽劣產品進入市場。建立國家節水灌溉技術、設備產品信息庫,實現信息共享。建立節水灌溉工程設備的集中采購制、招標投標制和監理制,打破地方保護主義,保證工程質量,維護市場秩序。第五,突出農民在節水灌溉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水利技術人員在節水灌溉服務中的主體作用,建立健全節水灌溉服務體系。廣泛調動科研院校、生產企業的積極性,建立以各級水利服務組織為主體,科研、高校、企業、管理單位廣泛參與的推廣服務體系。
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建立全國旱情預報和灌溉信息服務系統,定期發布信息;充分發揮近4萬個鄉鎮水利站、13萬基層水利技術人員的主力軍作用,全面開展以技術推廣和生產示范為重點的基層培訓,普及節水灌溉知識,讓基層水利技術人員和部分農民切實掌握節水灌溉知識和技能,形成一支能帶動和影響廣大農民把發展節水灌溉和增加收入結合起來的骨干隊伍;組織科研人員開展節水灌溉規劃設計、技術咨詢、信息服務、人員培訓等服務,鼓勵科研人員在科技成果轉讓、承包經營等活動中參與效益分配。三、當前節水灌溉應著力抓好的幾項工作“九五”以來節水灌溉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發展規模、速度、節水產生的效果都還不適應客觀形勢的要求,與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把推廣節水灌溉作為革命性措施來抓”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要使節水灌溉有一個更快地發展,當前應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抓緊制定和完善節水灌溉規劃。節水灌溉雖然在我國已開展多年,但目前有的地方仍存在概念不清、認識不到位、標準不具體、措施單打一等問題,非常有必要針對節水灌溉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工作的總體思路和科學規劃,以進一步明確不同類型地區節水的指導思想、原則以及工作的總體部署、具體的目標任務要求、可操作性強的行動計劃。二是抓緊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推進節水灌溉發展的政策和辦法。近年來,國家已出臺了一些促進節水的政策措施,但與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和客觀形勢需求比力度不夠大、成效不夠顯著,有些政策亟待完善配套。如,中央早已明確“開源與節流并重,把節水放到優先位置”原則,但節水至今尚無穩定的投資渠道,現行投資政策仍是向“開源”傾斜;又如,一些靠灌溉水費維持運轉的灌區積極節水,水費收入隨著供水量減少而減少,社會效益非常顯著,但管理單位的財務出現困難。目前缺乏能持久調動管水單位節水積極性的經濟補償政策。三是加強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推行節水灌溉,無論是實施用水總量控制、田間用水定額管理,還是采用其他管理措施、農藝節水措施都要有必要的物質基礎條件,如完善的渠系工程,配套齊全的水量水位控制建筑物和監測設施等。
結束語:
綜合以上所闡述,只有這樣去理解、實施節能灌溉及其一些相關的保護措施,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民,,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建設高效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實施節水灌溉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考慮文獻
[1]錢蘊壁等.節水農業新技術研究[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2.
[2]郝仲勇等.淺析北京市農業節水發展方向[J].節水灌溉,2002(2):42-43.
[3]李世英,對我國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的幾點思考[J].節水灌溉,2001(1):30-31.
[4]馬承新,劉繼永.節水灌溉的體制與機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1(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