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從文
摘要:強化施工現場管理意義重大,針對施工現場管理的主要內容,分析并提出優化現場管理的對策有助于提高施工現場管理和控制的效率。
關鍵詞:施工現場;管理;優化
1 強施工現場管理的重要性
加強施工現場管理促進文明施工,是施工企業管理的客觀要求。考核建筑施工企業的質量、安全、工期、成本四大指標,也稱施工企業的第一系統目標的落腳點都在施工現場。建筑施工企業ISO9000族標準的貫徹實施,要求施工企業把質量管理的重點投放在施工現場,建立以項目為對象的施工現場質量保證體系,突出施工現場質量控制。“三檢制”的實施,質量管理點的確定,現場QC小組工作的開展,質量信息的反饋,信息網的建立等等,這一切都是在施工現場進行的。
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在施工現場。施工現場是事故隱患多發地點,施工現場露天高空作業多,多工種聯合作業,人員流動大。物體墜落和物體打擊等事故最易發生,所以,加強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力度,改善施工作業人員條件,消防事故隱患,落實事故隱患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傷害的發生是極為重要的。合同履行率是施工企業確立企業信譽的最關鍵指標,只有施工現場管理的好,施工組織的好,特別是在施工現場推行應用網絡計劃技術控制工期,才能確保合同工期的完成。成本是企業效益的源泉,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的消耗在施工現場最大,加強施工現場管理,改善人、物、場所的結合狀態,減少或消除施工現場的無效勞動,盡量減少設備占用時間,提高機械設備利用率,減少施工材料消耗,這是施工現場管理的主要內容,也是節能降耗,節支增收的主要工作內容。
因此,抓好施工現場管理意義重大,是施工企業不斷降低施工材料消耗,提高工程實體質量,確保施工安全,保證合同工期履約,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最重要途徑,現場管理是施工企業各項管理水平的綜合反映。只有重視施工現場管理,才能促進文明施工。為此,需要將企業決策層的重視施工現場管理意識,轉化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施工生產過程的群體施工現場管理意識,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2 施工現場管理的主要內容
施工現場管理的主要內容為施工作業管理、物資流通管理、施工質量管理以及現場整體管理的診斷和崗位責任制的職責落實等等。
2.1 施工總平面管理
施工總平面管理是合理使用場地,保證現場交通道路水、電、排水系統暢通,文明施工的主要措施。施工現場的布置是以施工總平面為依據的,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
運輸道路的布置:盡量利用原有永久路基,應與現場加工點、倉庫、水泥庫、砂、石、鋼筋等材料堆放位置結合布置并與場外道路要保證連接暢通。
臨建設施的布置:盡量避免二次搭設,臨建設施布置應緊湊合理,保證安全防火等,現場辦公室要盡量靠近施工現場。
臨時水、電管線布置:盡量利用現場原有的水源和永久線路。
2.2 施工進度管理
施工進度現場管理的任務是,以施工網絡進度計劃為指導,通過計劃、組織、協調、檢查與調整等手段,調動施工活動中的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實現施工過程中各個階段的進度目標,以確保工程施工全過程的總工期目標的實現。
2.3 施工質量管理
質量是工程建設的關鍵,是爭取用戶、占領市場和發展企業的根本保證。各專業技術人員應按以下幾項要求進行工作:
做好進場原材料、半成品,設備的規格、性能、技術參數質量的檢查驗收工作,并做好記錄,對未經檢查驗收的或經檢查不合要求的材料、設備一律不準在工程中使用。
做好隱蔽工程的記錄和預驗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進行處理,并積極通知,組織業主、設計院、總監理工程師等參加隱蔽工程驗收,并作好隱蔽工程簽證。
在施工過程各環節中,必須注意加強經過巡視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防患于未然”。特別是主要的結構部位,關鍵設備、關鍵部位的施工,施工現場一定要有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并根據施工圖紙、《施工技術規范》、《施工操作規程》提出自己的意見及要求。
2.4 施工作業管理
技術交底。交底內容包括圖紙交底、施工組織設計交底、分項工程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等。
測量控制。包括:對于給定的原始基準點、基準線和參考標高等的測量控制點復核工作;對施工測量控制網的復測;對工業建筑的測量復核等。
工序控制。對于現場工人來說,工作質量通常表現為工序質量,工序質量是指工序的成果符合設計、工藝(技術標準)要求的程序。工序質量控制是為把工序質量的波動限制在要求的界限內所進行的質量控制活動。工序質量控制的最終目的是要保證穩定地生產合格產品。
工程變更控制。工程變更可能導致項目工期、成本或質量的改變。因此必須對工程變更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
3 施工現場管理優化對策
3.1 以人為中心,提高施工現場全員的素質
現場管理的復雜性和艱巨性突顯了規章制度的局限性。龐雜的施工現場,眾多的工種和崗位,越來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斷壓縮的管理層,使得我們不可能做到時時監督,處處檢查。因此,優化施工現場的根本就在于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科學管理,千方百計調動、激發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責任感。充分發揮其加強現場管理的主體作用,重視現場員工的思想素質和技術素質的提高。
3.2 以班組為重點,優化企業現場管理組織
班組是企業現場管理的保證。班組的活動范圍在現場,工作對象也在現場,所以,我們加強現場管理的各項工作都要無一例外地通過班組來實施。班組是施工企業現場管理的承擔者,抓好班組建設就是抓住了現場管理的核心內容。因此,優化施工現場管理組織必須以班組為重點。
3.3 以技術經濟指標為突破口,優化施工現場管理
質量與成本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動力。任何時候市場都只會鐘情于質優價廉的產品,而質優價廉的產品是通過技術經濟指標體現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上去了也就意味著企業生產產品的質量和效益上去了。因此優化現場管理必須以技術經濟指標為突破口,而取得技術經濟指標的突破也必須通過嚴格的現場管理來保證。否則,企業經營將因為產品質量與成本問題而難以為繼,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和經濟效益將大幅度下滑,企業的生命力也將隨之枯竭。
3.4 進行科學的施工組織、合理的平面布置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科學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是指導現場施工,全面布置施工生產活動,控制施工進度,保證質量和安全,調整勞力和機械的基本依據;合理的平面布置是施工現場優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合理配置施工資源是保證施工現場動態投入生產要達到最佳組合,完全階段施工任務,獲取較大經濟效益的關鍵。
3.5 建立和完善競爭、激勵、約束、監督四大機制
建立競爭機制,自上而下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廣泛實行競爭上崗制度;建立激勵機制,將施工現場的職工收入與施工產值、質量、安全、成本等指標掛鉤;建立約束機制,使各項規章制度切實發生效力;建立監督機制,圍繞提高工程質量和企業經濟效益這一中心,切實建立有效的項目管理監督機制。
3.6 建立有效的質量監督新模式
為了全面貫徹執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一系列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以及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根據工程質量不斷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工程普遍實行監理的情況下,針對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角色和職能的變化,積極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改革,健全執法運行機制,建立工程質量管理與監督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鐘敏.加強施工現場管理的途徑及其重要性.科技資訊,2006年18期.
[2]陸天星.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現代商貿工業,2007年10期.
[3]黃桂池.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的策略的探討.廣東建材,2007年3期.
[4]丁立偉,李勝利.工程施工階段施工現場管理.科學與管理,200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