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
摘 要:作為學術傳播的重要媒介,學報在社會知性理論提升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學報編輯作為審核整理期刊發表內容的把關者,必須在各方面職業素養上有相對較高的要求標準。學報編輯的職業素養不僅影響著學報刊發內容的變化,更影響著學報在同界中的發展形勢與走向,甚至對學術界的知識構架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或牽制作用。那么學報編輯的職業素養究竟涵蓋了哪些內容要素,又應該朝向哪一種方向發展進步,本文將對此問題做簡要探析。
關鍵詞:學報編輯;文字編輯;職業素養;學術性
1 學報編輯的工作內容與工作目的
學報編輯作為文字編輯的一個門類,承襲了編輯工作者固有的一切本質行為:審核、校對、整理編排等。而此外,學報編輯鑒于其對學術負責的職業特性,又與普通的紙制媒介文字編輯有著工作內容與目的的不同。
之所以強調比較范圍局限于紙制媒介編輯,是因為現今的編輯種類中還包括網絡文本頁面編輯、電子書冊編輯以及影像動態編輯等多種非紙質媒介編輯。這些編輯均屬于將已經被審核通過的文字圖像進行整理排版,不需要對所編輯內容進行再次調查。這些編輯不會被作為比較的對象。
1.1 學報編輯的工作內容與普通紙質媒介編輯具有相似性
所謂紙質媒介,從機構上講主要包括報刊、雜志、圖書;從內容上講,主要包括學術性、新聞性、知識性、娛樂性、綜合性等幾個方面。
紙質媒介編輯的主要工作內容為:對消息進行被動采集后,審核消息內容并進行文字校對,部分編輯需要進行頁面排版。學報編輯除需要完成上述工作外,還需要在整個流程中將所編輯文章遞交外界相關學術專家進行單獨審核。這個審核過程是一般紙質媒介編輯所不具備的。
1.2 學報編輯的工作目的與普通紙質媒介編輯具有差異性
在市面上可見的紙質媒體具有不同的發行周期,其中以報紙的周期為最短——時限一天;圖書沒有發行周期。非學術類媒體在運營過程中會大量加入攝利手段,同時作為該媒介的文字編輯也需要在消息采集上有針對性的挑選一些具有經濟賣點的信息。
學報編輯作為學術性編輯,也可以對所發表文章進行篩選,但是篩選標準是學術重要性與專業性。可以說,學報編輯的工作目的就是將最真實、最符合時代特征的學術觀點進行及時反饋[1]。這個反饋的對象是整個社會,反饋過程為非盈利過程。
2 學報編輯的業務素質與職業道德
編輯業務素質的完善有助于日常工作的順利完成,而職業道德的完善則有助于工作質量的提高。在學報編輯范圍中,兩者又同時影響著學報的發展與進步。因此它們對于學報編輯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兩個要素。
2.1 學報編輯應具有普通文字編輯所具有的業務能力
對于雜志等生活性傳媒單位,如果出現了句法錯誤、文字錯誤一般不會影響到閱讀質量與信息表達。甚至很多娛樂性媒介刻意標榜新興語言,采用一些網絡詞匯、外來詞匯和社會俚語。這樣的行為手段對于學術研究類的學報期刊是不允許使用的。
學術分類從廣義上講分為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兩大方面。而學報在分類上也大多遵循這一原則。在該原則下,不同的學報依然還具有細致化的分類。例如理工類學報中有將有機化學作為立項重點,也有將其他化學作為立項重點。因此學報編輯在對自身定位上首先需要分清其所處的學報學術范圍。
除了對所處學報立項重點上的認識外,學報編輯還需要深入了解學報自身體制,認識到其運行的重點所在,其中主要包括對稿件審核的評定標準認識與對外界關聯審核專家體系的了解。
2.2 學報編輯需要具有文字工作者的敬業精神
在媒體傳播發達的現今時代,媒介傳播的內部職務組成越發細致,幾乎每個工作步驟都存在有一個獨立工種。以報紙為例,對稿件進行審核與校對的工作由文字編輯完成,但是對稿件信息的采集與編纂則由記者完成。
相比之下,學報編輯的日常工作范圍則相對寬泛與模糊——既需要征集稿件,還需要對稿件進行校對,而與其他編輯有著本質不同的一點就是學報編輯還需要將對所審核的稿件遞交給學報外界的專家進行另外一次審核。這次審核過程雖然不需要學報編輯的參與,但是從聯系專家到將稿件復位仍然屬于學報編輯的工作范疇。因此,學報編輯相對其他種類編輯的工作量更大,工作周期更長。
過程中所需要的敬業精神主要體現在認真評定稿件是否屬于所在學報的研究范疇、積極尋找相關專業專家以及在稿件進行專家審核前后的多次校對整理。
2.3 學報編輯需要具有客觀公正的研究態度
作為學術期刊稿件的把關者,學報編輯在面對收集來的稿件時必須保持有一種客觀公正的態度[2]。
這種態度的體現形式為:將一切工作重心放置在對文章進行學術性的研究與驗證。學術論文是否具有可發表的價值需要通過相關專家的審核得出結論。學報編輯的個人喜好與對該文章作者的其他看法不可能成為稿件刊發與否的判定標準。
為了著想于所在出版社的經濟利益,編輯在對待眾多征集的稿件時會迎合讀者的獵奇心理,而將一些不具有關鍵性乃至與事實產生了一定違背的事件認定為可刊發信息。這樣的行為是學報編輯所不允許的。
2.4 學報編輯需要具有完善嚴謹的工作作風
在日常工作中,學報編輯和其他編輯一樣會遇到難以對收集稿件進行綜合性定奪的情況。在此時嚴謹專注的工作作風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很多在學術界可能引起轟動的重要論調會在這個過程中產生。
學報編輯當對一項學術觀點產生質疑的時候,應該慎重考慮即將對文章進行審核的專家人選[3]。假使在此前無法確認該文章是否符合所處學報標準,也應盡力尋求上級領導或其他學報編輯的幫助,綜合相對全面的意見后再做結論。
2.5 學報編輯需要具有為學報負責的責任心
學報編輯作為學報刊發文章的第一道審核關卡,大幅度的影響著學報整體刊物的文章質量。而刊物的內容質量是其生存下去的唯一影響要素。因此學報編輯的責任行為關乎到學報的發展與進步。在這個環節中,學報編輯必須本著對學報認真負責的態度。這種態度和敬業性、嚴謹性、公正性一樣成為學報編輯職業道德的準則之一。
3 學報編輯職業素養的發展方向的建議以及對其進行培養所具有的深遠意義
在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綱要》中,對于職業道德的概括為“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這項概括是對全職業的職業道德總結,也是對學報編輯職業素養綜合發展指明的一個方向。
學報編輯應針對自己所處學報涉及的知識范疇盡力補充相關知識,完善其知識架構。因為專家在審核過程中往往只針對論文的學術觀點與論述過程進行判定,而不會將其中所出現的句法錯誤一并指出。這就需要學報編輯在專家審核完成后再次進行校對。校對時為了保證不更改原文觀點與論述,學報編輯應該盡力了解論文中所講述的事實。
學報編輯為保持對文字的敏感性,應經常進行文字培訓。這種培訓過程可以通過外出實踐學習完成,也可以通過獨立練筆寫作完成。保持對文字的高度掌握能力是編輯進步的唯一出路。
學報編輯在對自身素養進行培訓的同時,也會連帶出很多其他的積極意義。首先即為提高了學術界流傳的學術文章的閱讀質量。這一點的延伸意義就是有利于學術進行更新與新理論的誕生。對于整個社會而言,這是頗具益處的。
其次,學報編輯職業素養的完善與提高是打造學報內部優秀團隊的重要一環[4]。學報的構成并不是只有學報編輯。但是編輯工作卻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報編輯的行為直接影響到了學報內部的綜合實力與學報的發展前景。
最后,學報編輯職業素養的完善與提高也是對編輯自身的一種升華。學報編輯作為職業的一種,其擔任者同樣具有相關的生存需要。而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則有助于使其在業內知名度與被重視程度有所提高,這將引起其生活現狀的更變,并以此在學報編輯行業中樹立優秀的典范與榜樣。
參考文獻
[1]《實用學報管理》邵東華 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6.
[2]《學報編輯與編輯學》周曉燕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7.
[3]《編輯專業化:介入或退出》陳錟. [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02,1.
[4]《論編輯活動的主體性》王曉初. [A]編輯工作論叢[C].1997.4.
作者簡介:劉佳(1981-),女,助教,黑龍江大學新聞學畢業。現主要從事學報編輯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