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強
摘要:中職語文在中職類學校中的"雞脅"現象,是現階段的普遍現象,各個學校為了專業的發展,為了學生便于管理,為了學生的就業等,過分強調語文與專業的關系,強調實用性,把語文課改得面目全非,這是急功近利的一種表現。語文的實用性不僅僅與專業相關,因此,語文實用性更多的突出實用,兼顧人文,不忘工具本性。
關鍵詞:語文;實用性;人文性;工具性
近年來,中職語文課的“雞脅”現象困擾著大部分的中職類學校。一方面,學生甚至教師不重視語文,另一方面,語文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又不容忽視。這種開設艱難,摒棄可惜的現象,迫使著中職語文在繼承和發展中存優去劣,另謀出路。
在眾多的中職學校中,相當一部分學校的大部分專業已經一改過去的綜合性語文課,取而代之的為寫作課,口才課甚至寫字課等與專業聯系較為密切的相關課程。這一改革,突出了中職語文的實用性,既克服了過多過泛的毛病,又避免了學生的厭煩心理,使學生能夠學有所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意識。
然而,這種實用性的改革是否就有利無弊呢?我認為,是利弊兼半。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诖?我認為,中職語文的實用性改革不是簡單地改變課程設置,而應該在改變在語文教學的態度上,突出實用性,兼顧人文性,不忘工具性。
1突出實用性
簡單地說,突出實用性,就是指語文教學應該與應用結合起來,特別是與專業結合起來,與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認識到語文對自己所學專業和對現在、將來的生活都有用,從而自覺愛上語文課程的學習。
1.1正確認識語文的實用性,做好中職語文的準確定位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核心是職業教育,而非基礎教育,更不是研究經書的學術教育。因此,中職語文的實用應根據學生就業、從業、創業的需要,貼近專業學習,貼近生活體驗,同時,也要防止因急功近利過分強調實用性,搞專業化語文。
那么,如何的定位才是中職語文的準確定位呢?
我認為,中職語文的準確定位是服務于專業技術理論的文化基礎課。中職語文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和良好素質以及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中職語文應定位于服務專業技術理論基礎上,為學生的做事、做人、求知打下基礎,作出向導。
1.2把握中職語文實用性的尺度,更好地服務于專業技術理論
中職語文既然要服務于專業技術理論,就要以學生選擇的專業為本,圍繞學生的專業發展進行專業輔助教育,但這服務性的輔助教學雖然強調實用,卻不能僅僅是為了實用而忽略作為基礎學科的培養語文素養的任務。因此,語文課不是簡單地改為寫作課或口才課,而是保持語文的基礎學科特點,在突出實用性的同時,兼顧人文性,不忘工具性。
要做好這點,就需要在教材的選擇和處理上,在課堂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任務的定位上,在作業練習的設計上,任課老師都應從實用性出發,根據不同的專業技術理論和實操訓練等特點,將語文知識與專業技術理論聯系起來。
例如:在聽說訓練的教學中,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可利用語音錄入軟件作為突破口,讓學生知道,說一口流利而準確的普通話,不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提高專業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需要。以此作為激勵學生讀、說,學生自然樂于接受老師布置的任務了。
而對于電子專業,特別是打算畢業后自己創業,開維修店的學生來說,一些情境對話和文字游戲卻是很好的激發資源。
例如:“修電視機的是張三的父親”,“裝空調的是李四的鄰居”……這些帶文字游戲性質的歧義句,不僅聯系了學生的專業特點, 也讓學生明白了語文作為基礎學科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如果語文素養不好,在今后的就業、從業和創業中,勢必鬧笑話不可。
再如在信息的收集與整理等方面的作業布置上,如果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布置一些搜索與閱讀等相關的作業,相信不少學生都樂意獨立去完成,而不至于東抄西拼的應付。
1.3體驗中職語文的實用性好處,緊密地和生活聯系起來
如果說語文聯系專業還有少許的牽強,那么,語文聯系生活應該沒有人會反對的了。我們姑且不說聽、說、讀、寫都離不開語文,也不說所有的專業都是構建在語文的基礎上,以語文為載體傳遞專業信息,僅就語文課文和知識訓練點出發、對生活的幫助這一角度來說下語文教學的實用性。
先舉個和課文內容相關的例子:《田忌賽馬》中,孫子所設計的避長擊短之策,就教會了學生避敵鋒芒,以長擊短的迂回戰術。如果學生學會在學校舉行的拔河比賽、籃球比賽中應用,當然會取得良好的成績。如再長遠些,將這個課本里的經驗應用于今后的商業競爭中,同樣也是很好的戰術。如此有用的戰術,難道學生會拒絕?
再說些更貼近生活的:初中時不少學生都習慣把某科的老師叫做“某佬”或者“某婆”,在交際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陷阱,很謙虛地請教大家,既然可以把教語文的老師叫做“語文佬”,也可以把賣豬肉的商戶叫做“豬肉佬”,那么,在外面做工的人呢?在大家饒有興趣的回答之后,我接著問大家:“那養豬的呢?”大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沉默了。我不等他們回答,接著問道:“大家家里那個做飯的呢?”看著大家面有愧色,我開玩笑的問道:“能不能把養豬的人叫做'養豬佬',把我們家里那個做飯的叫做‘飯桶呀?”在震耳欲聾的“不能”聲中,學生學會了尊重,也學會了交際中的禮貌用語。
2兼顧人文性
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是語文實用性的一種延伸,其實質就是通過語文教會學生做人。然而,教會學生做人,既不是某個老師也不是某種理論就可以做到的,而是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綜合體驗人生、人性、情感等,激發心靈深處審視自我,關照社會,弘揚德行的一種行為結果。在語文的教學中,只要能找準切入點,通過情感的陶冶,事跡的激發,完全可以啟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增強學生的自信力和創造力,幫助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例如:學生學習朱自清的《背影》,在感受朱自清的父子情深的同時,聯系到自己的父輩祖輩為養家供學而東奔西走,自然就學會了對父輩祖輩的感恩;學習巴爾扎克的《守財奴》,在感慨葛朗臺的瘋狂執著的同時,聯想自己親人的無私,也就擁有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豁達,學會了對親人對社會的奉獻;看王安石“以竹鞭馬為篤”的笑話,體會了嚴謹的重要;讀《梁大夫有宋就者》感悟了寬容魅力;《毛遂自薦》是突顯自己才華的范例;《天山景物記》是激揚愛國熱情的引線……
3不忘工具性
作為文化基礎課的語文學科,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進行思維的必須工具,是語文實用性的直接體現。生活中,我們的言語對話使用語文,書信交流使用語文,信息傳遞借用的是語文,思考歸納靠的是語文,就連歌曲電影都離不開語文。
把實用性擺在首位的中職語文,除了注重專業實用之外,更普遍的是注重作為生活工具的實用,所以,在教學中,比較多的是訓練語文的表達,常見的是事務應用文的寫作,演講與口才的訓練,以滿足現在的中職學生、將來的技術員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中職語文向實用性發展,是語文教學的一大改進,但實用,不只是應用,還應該是精神的感染,人格的升華,建議廣大中職語文老師,在突出實用性的同時,兼顧人文性,不忘工具性, 還語文一個綜合的、完整的學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