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波
摘要:本文通過研究影響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的各種因素,來研究如何調動會計人員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以尋求最佳行為路徑,達到行為優化的目的。
關鍵詞:提升;會計職業
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是影響信息質量的關鍵因素,然而,作為一項主觀很強的活動,如何正確、公允地運用職業判斷,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將于會計人員主觀職業判斷失誤而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1 影響會計職業判斷行為因素的分析
1.1 有形因素
1.1.1 社會經濟因素
社會經濟環境決定著會計人員的人生觀、價值觀、理論結構和知識層次,不同的經濟環境下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的依據不同。會計職業判斷的實現不僅僅受到會計人員所處的會計小環境影響,而且會隨著社會經濟大環境的改變而轉變,從而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也不同。合理的職業判斷可以為整個國民經濟宏觀管理和調控提供真實客觀的公允信息,從而推動其所處經濟環境的正常發展。采取行之有效寬嚴結合的管理辦法,為企業營造一個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社會經濟環境,以保證其信息的真實性。
1.1.2 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是一系列契約的集合,也是利益共同體。公司治理結構就是眾多利益主體之間在責、權、利的劃分和相互制衡的機制。由于很多契約的確定是以會計數據為基礎,因此,公司會計活動是公司治理結構的一個重要環節。而會計部門作為公司內部一個職能部門,決定了會計人員行為的價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管理當局的價值偏好,會計人員實際也成為企業的“內部人”之一,其獨立性受到很大的挑戰。一方面,專業技術上要按職業標準行事,另外在管理關系中又要服從上司的要求,這對矛盾常常使會計人員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使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不可避免地受到管理當局的外部干預,影響其作出正確的判斷。從這個角度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是會計人員進行公正的職業判斷的保證。
1.1.3 法律因素
政府對會計工作的影響或干預,一般是通過制定會計制度等法律規范進行的。法制規范的完善程度,特別是有關經濟法規的健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會計人員行為的發生和發展。當會計法律規范與相關者的利益發生矛盾時,相關者只能是千方百計地鉆法制規范的漏洞。濫用會計職業判斷以作出利已的行為。而健全的、高質量的會計法律規范,往往對會計人員的行為具有良好的指導性,使會計人員有更大的職業判斷空間。因此,會計人員運用職業判斷要受到會計法規制度的制約與影響。而健全的法制,是從根本上消除影響會計人員職業判斷不良行為的關鍵因素。
1.2 無形因素
1.2.1 觀念
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活動相對簡單,會計制度規范比較詳盡,我國現有的會計職業者很多經歷了經濟體制的逐步變更。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養成了遇到具體問題直接從有關規定中尋找具體處理方法的習慣,客觀上不需要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而主觀上會計人員也沒有職業判斷的意識。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沿襲原有的工作模式已經行不通了。因此,會計職業者以及相關部門要盡快轉變觀念,增強職業判斷意識,明確會計職業判斷已經成為會計工作的重要內容,提高會計職業判斷的能力。
1.2.2 道德素質
會計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它是一種技術方法和理念并重的職業。遵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上崗的必備條件,也是防止會計信息虛假誤導的基本前提。在市場經濟社會里,會計信息代表著一個企業的品質,在會計信息的生成過程中,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職業品格、工作作風和工作紀律等各方面都會影響到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行為。而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旨在促使企業在準則、制度允許的前提下選取會計政策,保證會計信息。會計職業判斷始終面臨著會計信息的公允揭示與利益驅動等觀念和立場的矛盾。因此,會計職業判斷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恪守職業道德。
1.2.3 業務素質
會計是一門應用性科學,具有完善的技術方法體系,會計職業具有很強的技術性。會計職業判斷本身就是專業知識在解決實際總是中的運用,扎實的專業理論和知識是正確進行會計職業判斷的前提,不僅包括會計法、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等相關財政政策法規,還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稅務會計等理論知識。隨著現代經濟的蓬勃發展,市場的經濟的錯綜復雜等,與會計工作相關方面的知識如經、金融、貿易、外匯等,也成為會計人員專業知識的組成部分,會計行業已成為一個知識高度密集型的領域。會計人員專業知識的掌握的程度直接影響著職業判斷能力。
2 提升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方法
2.1 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執業水平,健全職業判斷外部約束機制。
要盡快健全和完善以注冊會計師外部監管為核心的社會監督體系,并以此約束和監督企業的會計職業判斷。同時,也要做好政府的外部監督,加強對準則、制度執行質量的監督檢查,對借職業判斷之名弄虛作假和屢次違反財經紀律的,必須及時糾正或處理,情節嚴重的要給予經濟制裁,行政處罰直至追究其刑事責任。
2.2 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完善企業會計制度
首先,應完善所有者對經營者的控制。體現在會計控制上,其具體措施可通過由所有者委派財務總監,財務總監應作為監理會成員,列入董事會,對董事會和股東負責;其次,應加強經營過程的控制。該層次上行使會計控制權利和責任的是企業的會計人員,財務總監在領導和維護財務的工作同時,必須要對會計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和評價,以明確控制責任,為企業會計人員進行獨立的職業判斷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這樣,通過公司內部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控制主體的相互制衡,保證了財務人員為企業股東的利益進行更好的合作。
2.3 完善、加強相關法規的建設,改善會計執業環境
一方面應當加強會計法制建設,要建立、健全、完善會計法律體系,嚴格執行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杜絕人情大于法的現象。另一方面要建立的有效的懲戒機制,以約束信譽缺失的個體行為,使造假、欺詐行為得到應有的懲罰,使不講信譽的成本大于收益。
2.4 更新觀念,適應會計改革的需要,不斷提升會計職業判斷的意識和水平
會計人員必須建立職業判斷的意識,更新觀念,以作適應現代企業不斷的發展。具體來說,會計人員在加強理論知識、法律知識學習的同時,要積極投身會計工作實踐,在業務處理過程中,學會分析、判斷、綜合、總結,并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通過不斷積累,提高職業判斷的自覺性和水平。
2.5 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
會計人員作為特殊的行業人員,既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也要有較強的政策觀念和職業道德水平。會計人員在作出職業判斷時,應當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會計人員在工作中要嚴守職業道德,依法核算,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基于會計信息而提出的“誠信為本”的會計職業道德要求已成為會計行業的新風尚。會計人員只有以誠信為本,恪守會計職業道德,才能自覺地遵守有關法律和規范,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反映經濟業務與事項,恰當地運用會計職業判斷技能來處理會計事項。
2.6 提高會計人員綜合業務素質
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直接影響到會計職業判斷行為的精確性。因此,會計人員應不斷提升業務素質水平。一方面通過會計法規、準則、制度的學習,熟悉和掌握各種相關法律知識,保證會計職業判斷不偏離法制的軌道。另一方面,通過全面系統地掌握會計各門主干課程知識,廣泛涉及與會計工作相關方面的知識,如經濟、金融、貿易等,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為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行為的合理化進行充足地儲備。
2.7 加強實踐訓練,提高職業判斷能力
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必須通過不斷訓練、實踐,長期積累才能形成。作為一個高水平的會計人員,除了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高的理論素質外,還要善于實踐。在實踐中學會分析、判斷、綜合、總結,養成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只有通過持續不斷的訓練、實踐,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才會形成,并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企業會計制度[M].中國財經出版社,2001.
[2]唐松華.企業會計政策選擇與會計職業判斷[J].財務與會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