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
摘 要:在時代變遷的今天,科教文已經在高校之中實現了廣泛而全面的有機結合。這種結合從本質上講,是將單純的知識學術教育向素養素質教育拓展延伸的過程。學報在高校中臨現出的角色已經漸漸得到了非學術研究人群的重視。伴隨著社會教育重心趨向的變化,高校的文化發展重點也隨之相應的改變。學報作為高校學術的一個重要集合體,依然屬于高校文化的關鍵一環。而學報和高校二者的發展之間也同樣存在著一種互通、互輔、互補的利弊關系。這樣的關系為兩者固有的包容與被包容式發展帶來一種落葉效應。
關鍵詞:學術更新;高校傳播;落葉效應
校園文化發展程度是考察高校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而高校發展的重點即為:學生素質發展、教職員工素質發展、校園管理體系發展以及學校傳統理念發展。由校園文化引發的在校人員素質全面發展,培養在校人員綜合素質的教育方式,作為高校學生教育的重要途徑不僅能陶冶師生的情操,規范師生的行為,而且能夠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歸屬感,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同時,還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換言之,校園文化是締造校園新生命力的重要拳權。作為高校學術研究的重要輿論陣地,學報在校園文化恒定發展的工作中充當了一個相對重要的角色。高校學報在科學發展史上發揮了三大作用:對高校教學科研的促進作用,培養高科技人才的作用,學術交流的橋梁與紐帶作用[1]。綜上三個作用發現,學報是一個單純的對外效應集合——在這些效應中,它起到的本質作用歸納為“輔助”。按照自然法則定理論調,凡是輔助的單位不對自身效用進行更新,便會逐漸消亡。在同理下的學報卻依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除了借力于官方的經濟支持外,這樣的情況還歸功于學報自身對這條法則的運用,而這條運用就是落葉效應。
1 落葉效應
當春生之際到來,樹木開始大量的汲取養分,用來供給樹葉;而到了秋落時節,被自然界淘汰的落葉又會在大樹下腐化變質,成為樹木將要汲取的養分。這條自然法則運用到社會原理中可以被歸納為:主動付出與被動輔助的相互轉換。詳細的說,就是當一件事物借助外界能源發展起來后,便需要對這個能源進行義務性的反哺,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該事物自身具有更加頑強的生命力。這就是落葉效應。
1.1 高校與學報處于落葉效應主體相應的關系狀態
高校是知識文化的集中地——這不僅是因為高校具有一定的學生積累和書籍儲備,也因為在高校中存在著大批量對專業進行研究的學者專家。他們又恰恰是將學術內涵整理為紙質文獻的中堅力量。高校建辦學報正是為其提供了一個履行其職務與義務的場所,繼而高校便是落葉效應中的大樹,而學報以及編纂學報的學者們便是葉子。當高校自身對學報建設力度加大的時候便實現了學報質量的提高,從而支持了新高水準學術研究圈的養成;反作用,這個研究圈的成長有助于提高高校的學術綜合實力,又讓高校在社會地位、知名度、學術成就中得到提升。
1.2 落葉效應中第一主體的發展是本質目的,而第二主體的發展卻具有更強的影響力
落葉效應的第一層面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落葉對大樹的反哺。但是當這個效應運用到整個社會范圍內,便出現了新的意義——原本歸屬于某棵大樹的葉子在落下后,依然可以對其他的樹木進行營養供給。將此公式帶入到高校與學報之間的關系也是依然合理的。高校學報,是一種學術理論期刊,它是高等學校教學與科研成果的匯集,是教師和專業人員的學術觀點、見解,教學探索成果與經驗的載體,它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對于科技事業的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2]。在落葉效應中,大樹的生存是第一要務。高校作為落葉效應中的大樹這個第一主體,其本質目的是通過興辦學報發展自身。但是之所以說高校與學報之間的關系是“落葉效應”關系,而非普通的相互影響關系,是因為學報在收到高校支持后,反饋回去的作用效果往往要在影響范圍上產生量變與質變。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學報并不是單純的內刊,其中所含納的信息會在整個社會上公布發表。這種影響范圍有時甚至會覆蓋現今所有的媒體宣傳面積,可以被定義為反作用過程中的影響范圍擴散。在這樣的前提下,最為普遍的一種擴散即為“該高校學報學術對其他高校學術的影響”。而這也正是落葉效應與其他相互影響效應本質上一個非常明顯的不同。正是由于學報是高校學術傳播的一個重要媒介,并存在上述的“對外影響”,促使了整個影響過程由高校自身的“內循環 ”,轉變為了內外雙循環。而當學報學術對外界高校產生影響的同時,自身所在高校的知名度又從而得到提升。新的落葉效應也就隨之產生了。
2 落葉效應的延展使得學報主動承接新興運行手段
在傳播學領域有著一條非常著名的公式——拉斯韋爾公式。其內容為美國政治學家哈羅德·拉斯韋爾在1948年提出了一條命題:“描述傳播行為的一個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個問題:'誰?說了什么?通過什么渠道?對誰?取得了什么效果?”落葉效應的延展事實上就是將一棵大樹延伸到一片樹林,將一片落葉拓寬為各種樹木的落葉。在學報建設中,這樣的延展效應帶來的后起狀況就是一種學術傳播與交流。很多學報具有一定的專業局限性,即該學報只對某一方面的專業問題進行研究與發表。當然這種局限性并非是缺憾,反而恰恰提高了對各個領域問題研究的層次。但是倘若缺少相互溝通與交流,學報式研究就會出現一種“自立門戶、閉關鎖國”的尷尬局面。曾經的學報式研究手段大多為自顧自的發表學術言論,而并非廣泛比較。這就使得拉斯韋爾公式連最為基礎的運行前提都難以具備。這樣的局面在網絡普及化的今天已經不復存在。而這恰恰是因為學報式學術研究人群對彼此見地的認可與渴望交流的意念明朗化才得到的結晶。
3 高校與學報之間的落葉效應正在逐步走向良性循環
作為擁有獨立教學體系的社會團體,高校在這個社會中擔當的角色表面上似乎僅僅是培養優秀的知識青年。單從此一方面看來,學術研究也就成為了高校之中唯一的要務。而作為育德養性的模式化經營組織,事實上高校還肩負著對學生人性品格、生存之道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務。學報作為高校中學術痕跡猶重并能動目的單一的運行單位,在這一點上應該具有它另外一面的影響特質。
3.1 學報的建設方向正在向真正意義的校園文化方向發展
學報在高校中充當的角色絕非教科書,也不是休閑雜志。作為一個供養知識、推動學術發展的傳播主體,學報對其所在高校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與此同時,各個高校獨立興辦的學報往往是具有各自學校特色的。這樣的特色在校園的小范圍內會形成獨立的學風,在社會的大范圍內就會標榜出自身的形象。就小而言,學報本身的內容就是為鞏固校園學風設立的。當學報的研究方向越來越趨近于校園教學方向乃至生活化元素的時候,其本質目的就完全達到了[3]。而這個本質目的則包含了前文所提到的發展高校自身;就大而言,高校形象的樹立是需要多方面立體化的。一個優秀的高校必經的發展歷程中最重要的兩次就是內涵式發展和跨越式發展。這兩次發展的有機結合完整的打造了純粹的校園形象。
3.2 落葉效應的純粹利益——學報權威化與高校知名化雙贏
一個學報權威性的樹立,往往是通過學術大家的筆耕或者研究方向的獨到,漸漸樹立起來的。但是在這個知識與科技完全同步化的時代中,如果還將學報權威性的概念孤立局限于這樣的意識中,那它已經難以適應這個社會的高速節奏了。換言之,學報權威性打造,在今天已經呈現出了另外一個嶄新的局面學校文化在高校實現培養目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決定著它不是學校內部哪一個或幾個部門所能建設好的,而是與各個部門各個方面的工作和全體師生員工都有關系。因此,樹立全員參與學校文化建設的意識在當前顯得十分必要[4]。在這樣的前提下,學報也就義務性的加入到了學校建設的行列中。學報的權威性樹立也就在一定能力上實現了學校知名度的提高。綜合上述論述,學報的發展離不開學校的促進;而學校的進步也受到了學報的影響。只有在利用好這條落葉效應定理的前提下,我們才能真正意義上的使得高校文化和學報建設取得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高校學報的作用分析及科學定位》陳淑嫻 《編輯學報》2006年第18卷第2期(J).
[2]《淺談高校學術理論期刊-學報的作用》貴州教育學院《貴州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02期(J).
[3]《高校形象的系統傳播》夏曉鳴《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11。(J)
[4]《全方位加強高校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圍》《山東農業教育》2006年第1期(J).
作者簡介:劉佳(1981-),女,助教,黑龍江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現主要從事學報編輯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