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峰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傳統的中小學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使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怎樣引導孩子學好信息技術是擺在信息技術老師面前的一大難題。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研究探索。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智力的啟蒙階段,孩子能從游戲中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使自身潛力得到盡量的開發。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小學信息技術課尤為重要,要充分調動孩子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學習掌握信息技術手段對生活的改變的能力。在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法,適應孩子愛玩的天性,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信息技術;游戲教學策略;游戲軟件教學策略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智力的啟蒙階段,孩子能從游戲中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使自身潛力得到盡量的開發。教育者越來越重視在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開發培養。皮亞杰認為游戲給兒童提供鞏固,他們所獲得新的認知結構以及發展他們情感的機會,通過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動,讓學習者在預約,自愿的狀態下補償情感需求,實現知識儲備或能力提升。新環境下的教育內容注重各種形式的課堂教育,而游戲教育的教學模式也開始在信息技術課中推廣開來。學生往往通過游戲,發現,探索和主攻建構知識;教師成為學習的指導者和活動的組織者;游戲存在于教學活動中,并能及時反饋,體現出更大的智能型。信息技術課也是如此,在廣泛的信息海洋中,讓學生通過電腦去觸摸這個神秘的世界,通過自己的興趣引導自己學習的方向,無形中就使學生掌握了尋找互聯網的信息資源的技術手段,自然也達到了我們信息技術課的教育目標。
怎樣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合理運用游戲教學策略呢?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出于對計算機的好奇,他們喜歡動手操作,但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抽象思維能力差。由于年齡、閱歷、探究能力和課堂學習時間等因素的制約,如果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又容易導致學生的迷航,降低學習效率。現實生活中,雖然許多學生喜歡信息技術課,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在QQ、游戲和音樂上。我們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活動。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甚至可以說,課堂學習是學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的方式。理想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在和諧平等基礎上的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教師在給予學生充分自主的基礎上,還要注意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把自己當做學生學習的伙伴,學習的引路人,使學生勤于思考,樂于參與,這提醒我們應該重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更應該尋找一條適合各級段學生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課中有所收獲,這就涉及到了游戲教學策略的運用。教學游戲化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課堂教學中組織游戲化教學;二是使用游戲軟件進行游戲化教學。一般課堂教學組織游戲化較適合低年級,利用游戲軟件進行游戲教學較適合高年級,如果把這兩者合理地搭配在一起運用,結合實際教學內容,不是為了游戲而游戲,這樣才會使課堂更加生動,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有質感。
1 情境游戲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信息技術課中,教師一般借助一定的情境進行導入。適當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欲望。但如果選擇不當或情境鋪墊時間過長,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教學中,教師有目的把學生引入事先設定的游戲場景,讓他們豎起耳朵聽,放開手腳感受。在游戲的過程中,輕松自在地獲取、理解、掌握、鞏固信息技術知識。充滿變化的,富有個性的場景化場景,讓他們留戀忘返。在學習畫圖中的刷子時,以音樂的方式導入,讓學生全身動去來,親自感受粉刷匠的樂趣,并對現實生活的各種刷子進行欣賞,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加深學生對刷子的各種功能的認識。四年級里有一課《用卡通拼圖》中,首先讓學生來參與畫鼻子游戲,教師首先出示一個人缺少鼻子的臉部,然后讓學生去畫,有的學生畫的鼻子大并且歪,有的學生畫的鼻子小而正,從而引出本課的知識要點——字體大小,形狀的變化。這樣枯燥無味的知識,在游戲中導入,學生就會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
2 角色扮演游戲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
五年級學生接觸是的WORD,為了提高學生各方面的技能,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在游戲中感受到自己是能醫百病的醫生、才華橫溢的設計師、無所不能的組裝師和充滿智慧的學者等。在學習《修飾我的演講稿》這一課,可以讓學生扮演一位醫生,對文章中的字號、字體、文字顏色、段落格式等進行了設置。《我的佳作我發表》、《制作自己的胸卡》以及第二單元讓文檔圖文并茂的時候,盡可能地放手,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設計才能,體驗一下設計師的成功設計的感受。如果角色設計中更多關注角色本身在學習環境中的作用。關注角色本身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以及對學習者個體的激勵作用,那么角色在具體的學習情景中就會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從而真正了解問題領域。
3 試驗性游戲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
學生在學習八個基本鍵時,可以讓學生做八個手指找兄弟的游戲:八個手指有天去公園玩,你們能不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字母兄弟呢?在學習“畫圖”軟件時,有的學生進入“畫圖”界面后常常把“工具箱”或“顏料盒”無意之間關掉,然后滿頭大汗得找,因此在講解這一知識點時,就可以采取“變魔術”的方式寓教于樂。先說“老師會變魔術,我來給大家變個小魔術好不好?看看哪個小朋友火眼金睛”,然后快速打開“查看”菜單將“工具箱”隱藏起來,然后請學生觀察“什么不見了?”、“你能把它變出來嗎?”。學生對這個“魔術”很感興趣,通過變“魔術”,學生很快就能掌握了這一知識點,并在操作中發現了“查看”菜單里的“小秘密”,相信很多學生也可以將“顏料盒”變出來,因為感興趣所以很自然就能做到了知識的舉一反三。
4 趣味性游戲教學策略,加強學生的操作技能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可以將一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益智游戲引入課堂,讓學生玩中學到信息技術知識,滿足了學習的興趣愛好,并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操作電腦的基本技能。在實施游戲教學時,適當結合一些策略,如:讓學生規范的玩(既讓學生遵守游戲規則)讓學生有“度”的玩(需要借助技術等手段技巧控制)。指法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但學習指法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也可以在教學中采用游戲練習的方法,讓學生邊玩金山打字的“打地鼠”、“青蛙過河”等游戲,學生雖然對游戲很感興趣,但會因為輸入速度慢而成績不佳,由此學生知道了指法的重要性,知道要提高速度取得好成績就必須學好、練好指法。教師也可以采用競賽法,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練習指法的興趣和熱情,應該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5 競賽游戲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針對小學生好勝的心理,教學中可以經常采用競賽的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實現激勵機制。每次比賽結束后,都應該表彰獲勝者,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圖畫保存時,可以設置一個存放地點,讓學生比一比,誰最先把圖片放到目的地,達到目的的同學可以得到一張笑臉。學習指法后,就可以經常組織學生進行指法比賽,如鍵盤游戲進行比賽,看看在規定時間內誰打對的字最多,比賽中不按照指法操作的同學將被淘汰出局,最終獲勝者的名字會出現在“運指如飛”的光榮榜中。
信息技術課堂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陣地,學生面對的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有變化莫測的游戲在誘惑著他們。如果不是很好得引導學生,他們很容易走入歧途,這就是為什么的很多家長對計算機望而卻步,寧愿自己的孩子活在落伍的隊伍中,也不敢他們走進科技先進的計算機世界。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有義務讓學生成為文化素養高深的現代化新人類,協調多樣的教學策略去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從而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能力得到鍛煉,個性得到張揚,身心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吳亞群《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微》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8.
[2]金尚銘 《小學信息技術游戲教學法》.
[3]裴志然 《淺談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滲透游戲教學法》.
[4]徐亞男、蔡冠群《對教育游戲的“形而上”思考》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8.
[5]洪文秋《我國教育游戲的發展現狀及建議》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