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清
當很多自主品牌車企或不約而同地進軍高端品牌,或高調地到海外抄底的時候,唯獨長城汽車顯得很安靜。
事實上,今年前幾個月,長城汽車國內產銷增長81%,排除大環境影響因素,這主要得益于該公司旗下三大品類格局的形成,當然,也和其一直堅持的穩健經營、踏實做事的理念有很大關系。

研發制造上投入大方
在今年上海車展上,長城汽車展出了12款全新車型和3款發動機,同時還公布了公司的品牌戰略規劃。這些成果的展示是長城多年來在研發上扎實投入的縮影。
自主品牌車企中,長城屬于在研發與制造環節頗舍得投入的企業。去過長城的人往往會用“沒想到”來形容自己的感受。
連一些業內人士也吃驚于這樣一家在轎車領域尚未顯山露水的民營企業,會擁有如此先進的研發設備與生產線,長城在這方面投入的財力與精力甚至比某些汽車大集團都多。
長城汽車研究院擁有2000多人的研發隊伍,被認定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設站單位”。硬件設備上先后投入8億多元建立實驗中心、整車試制中心、模具中心。
進入轎車領域后,長城投入28億元構造全新的A級車平臺──CH平臺,建立包括沖壓、焊裝、涂裝、總裝、成型、發動機六大工藝齊全的20萬輛生產基地,僅發動機工廠就投入7個多億。
不少人認為,與熱衷于多元化發展的民營企業家不同,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和總裁王鳳英始終專注于制造汽車,不搞賺錢快的房地產項目,也沒有玩弄讓人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甚至不向銀行貸款,這使長城汽車少走了許多彎路,這也是長城能把更多的資金用于技術研發的重要原因。
魏建軍自己也說,長城在研發上投入這么大,就是想要走一條不同的道路,絕不做低質、低價的小型車,而是要堅持走高品質的精品小車路線。
著重補齊營銷與品牌建設的短板
有好的產品更需要好的營銷,在中國這個車型眾多、消費者普遍不成熟的新興市場,要獲得成功不僅要靠好的產品,營銷上稍有閃失也會使得好產品乏人問津。
長城汽車首款轎車精靈的失利,就是吃了營銷方面的虧。魏建軍曾總結說,精靈沒賣好的一個原因就是長城汽車的營銷團隊與經銷商隊伍對于如何賣好轎車缺乏經驗。
從今年開始,長城開始有意識地彌補營銷與品牌方面的短板。在上海車展上發布的品牌戰略規劃是長城汽車今年加大營銷與品牌建設力度的最明確信號。
而在這之前,長城汽車已經開始行動。
長城汽車宣傳部部長商玉貴介紹說,從今年年初開始,長城汽車分批邀請河北、山西、山東等就近地區的客戶到長城汽車參觀,通過實地考察讓客戶信服長城汽車的造車實力。
炫麗上市后在全國多個城市進行挑戰賽,將炫麗與合資企業的競爭車型放在一起讓消費者體驗對比。長城這一系列的努力終于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炫麗上市首月產銷1500輛;第二個月產銷3000輛;第三個月生產5000輛,但經銷商預訂超過6000輛。
在王鳳英看來,市場目標并不是單一的,追求銷量可以是一個目標,但追求品牌是更為重要和長遠的目標。長城汽車如要更多地考慮海外出口市場的需求,就必須堅持高定位、高起點的原則,在此基礎上做好營銷。
謹慎發展新能源車
“長城汽車務實的企業文化不僅表現在做事情、對外發布信息都要實事求是,而且要注重經營質量,更不能搞那些徒有虛名的形式主義。”魏建軍與記者交流關于新能源車的看法時強調,雖然現在國內各個企業都推出自己研發的新能源樣車,長城現在也專門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部”,自己并不指望電動車歐拉迅速在市場方面取得進展。
“新能源的技術路線都還沒有選擇很準確的時候,一些企業都在造概念,借助這個事情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多消費者、行業管理部門、新聞媒體都不知道它的技術含量,就進行宣傳、報道,這會誤導我們的產業。”魏建軍對發展新能源車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的確,即使有政府扶持,在電池技術、成本控制、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新能源車的大規模商業化仍不是短期目標。
而王鳳英也表示,今年將不會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新能源上,而是做好小排量車的研發,“不為吸引媒體眼球而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