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紅
摘 要:文章從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的角度出發,探討中學數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提出將生活、工作中的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實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改革,以培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中學 數學 教學做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7-122-02
一、“教、學、做”一體化的重要性
1.傳統課堂教學乏力,枯燥無味。我們經常說要教育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等等。但在我們現實中學教學中,卻是基于升學率、成績排名、學生一考定終身等等原因,而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非常保守地天天給學生灌輸既定的理論知識和“傳統經驗”;很少思考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并把這些問題帶入到課堂教學中;使教學與現實相脫節,忽略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教師們為教而教,學生們為學而學。傳統課堂教學由于缺少身邊事例,相對抽象,欠生動,因此成了無源之水,并造成課堂教學乏力,枯燥無味。
2.“教、學、做”是育人基本方法。當今社會中,產業、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需要大量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支撐。國家在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過程中,高度重視人才培育“開放性”和“實踐性”;強調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教、學、做”一體化改革,以突出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中學教育作為高職教育和中職教育的前期鋪墊,理應為后期的“職業性”教學打下“實踐性”基礎。因此,中學階段傳統知識傳授方法,有必要根據課程內容、學習任務和學習性質進行改革,以使教學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起到積極的作用。
3.“教、學、做”是教師責任所在。在中國古代,老師就是“傳道”、“授業”和“解惑”之人;不懂者以懂者為師。教育的思想更是強調要“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我們要“教書育人”,當然要“育人為本”,要“重在引導”,要在“傳道”的同時,幫助我們的學生“解惑”,引導我們的學生自己動腦和動手,學會“養魚和捕撈”,做到“學有所成”和“學以致用”。
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全心全意地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教”給學生,要讓學生在現實和真實(或者模擬)的環境中去學習知識和經驗,要讓學生通過個人思索,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從而把事情做好。
二、“教、學、做”一體化的三個層次
中學教學中的“教、學、做”一體化方法,是一種“立體互通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做”是有機地融為一體的,是相輔相成和相互促進的,“教”是基礎,“學”是過程,“做”是目的。
從過程教學的整個來看,“教、學、做”一體化方法又可區分為三個明顯的層次。首先是“教”,即教師把基本的理論知識、解題方法、過往經驗等傳授給學生。其次是“學”,重點是讓學生運用教師所教的理論知識、解題方法、過往經驗等進行模仿性的學習和過程性的訓練。再次是“做”,即學生要親自動手做,要自我提升,通過前面的學習和訓練,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用知識解決生活、工作等現實中的問題。
以往老師“教”不好,或者老師“教”好了,學生“學”不好,或者學生學“好”了,但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學生“做”不好等等問題,通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就可以有效地解決了。
三、教、學、做”一體化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1.“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內容設計。中學中的數學,多與生活和工作相關,換言之,是“在生活和工作中用得上的數學”,運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自然有其利,也有基礎,但問題的關鍵是要對數學的內容進行重新設計,調整結構,要合理編排“教、學、做”的成分。
下面以面積計算為例來說明“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內容設計。
解決問題:平面圖形面積計算
教學內容:
Unit1:教師傳授面積計算的知識,傳授解題的方法和經驗(以教師為主導——“教”)
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涉及到三角形、梯形、圓形、長方形、不規則圖形等面積計算。
三角形又涉及到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其他三角形等。
梯形又涉及到……
圓形又涉及到……
長方形又涉及到……
……
Unit2:學生做練習和模仿訓練,學習面積計算的解決方法(以學生為主導——“學”)
三角形面積計算訓練
梯形面積計算訓練
圓形面積計算訓練
長方形面積計算訓練
……
Unit3:學生對現實生活中感受到的平面物體進行計算面積(以學生為主導——“做”)
住房的面積
圓桌的面積
屏風的面積
窗臺的面積
……
2.“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過程設計。仍以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為例,說明“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過程設計。
課 題:圓形面積計算
時 間:40分鐘
教學過程:
階段一:導入
復習舊課,導入新課,用時3分鐘。
階段二:圓形面積計算
一、教師講解
重點講解,用時12分鐘,
難點講解:用時8分鐘,
經驗介紹:用時3分鐘。
二、學生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用時5分鐘。
三、實例計算
師生互動完成,用時7分鐘。
階段三:總結
進行課后小節,布置作業,用時2分鐘。
3.“教、學、做”一體化的學習評價標準。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教學,就應對現行學習質量評價標準進行修訂,不能以單一的理論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應建立含“理論”題目和“能力”題目為一體的綜合考評體系,保證既要考察學生學的理論知識水平,也要考察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中學數學考試為例,考察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從解決問題的方案設計上,或者從生活和工作的案例中引入。
四、“教、學、做”一體化的注意事項
1.教師“自我形式”的課堂要改變。在我們傳統的中學教學方法中,老師往往是“高高在上”地“滿堂灌”,“口若懸河”地進行知識傳授,忽略學生的課堂興趣和需求,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而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師生平等,互動學習。通過引入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案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堂興趣。
2.加強師生互動,娛教于樂。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因此,老師要在課堂中推動師生互動,娛教于樂,與學生分享實際問題解決的成果,不能完全地放任學生,讓學生無興趣地完成對“實例問題”的學習。
(作者單位:香山中學 廣東肇慶 526600)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