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華 王學德
摘 要:隨著多種媒體介入學校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傳統手段或電教手段傳遞教學信息,也可以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來呈現與闡述教學內容,使教學過程既具形象與直觀,同時又有抽象和概括,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文章闡述了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分析了進行多媒體教學應注意和避免的問題。
關鍵詞:多媒體 課堂教學 教學過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7-126-02
21世紀是信息技術占主導地位的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的普及應用使社會和科技得到空前的發展,也使教育教學改革實現了歷史的飛躍。隨著音像多媒體等多種媒體介入學校教育,使教育手段日趨現代化,為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全面實施,為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提供了物質和技術條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傳統手段或電教手段傳遞教學信息,也可以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來呈現與闡述教學內容,使教學過程既具形象與直觀,同時又有抽象和概括,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認識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開始出現,但當時是采用多種電子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綜合運用于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技術又稱多媒體組合教學或電化教學,90年代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多媒體計算機已經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種教學媒體綜合使用的地位。因此,現在我們通常所說的多媒體教學是特指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并借助于預先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開展的教學活動過程。它又可以稱為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把多媒體的各個要素按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并通過屏幕或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同時按需要加上聲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與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交互操作,完成教學或訓練過程。
二、多媒體教學的特點
多媒體教學可以較好地體現信息化教育與素質教育要求。與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在信息傳輸、加工等方面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信息輸出速度。多媒體教學通過屏幕輸出教學信息,其速度比傳統的口述和板書過程快捷、準確、清楚,有利于減少教學中的無用功,為提高學習效率和豐富信息量創造了條件。因此,過去常因內容多而散導致教學計劃無法按時完成的課,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則可輕松解決這一困難。特別是形象逼真的圖像、動畫和聲音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信息輸出方式。多媒體教學可根據教學所需同時將圖文聲像等信息輸出,使人的左、右腦同時處于興奮狀態,活躍了思維。特別是能滿足不同生理特點的學生的學習要求,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有效輸出率,為課堂教學面向全體、縮小個體間差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創造了條件。有些課板圖、講解花時多、難度大,教學效果差。而多種媒體的科學組合則使課堂教學既生動形象,又通俗易懂。
3.抽象、疑難信息處理。多媒體軟件可以模擬顯示某些微觀現象、瞬間突變、長期漸變等過程,且效果逼真。這就使無法講清、容易似是而非的問題迎刃而解,起到化難為易的作用。但是,制作課件時,必須科學地處理好“化難為易”與訓練思維能力的關系。
4.信息交流方式。多媒體教學以人—機—人交互的方式代替了傳統教學“一言堂”為主的灌輸式,教學充當組織、指導者,學生是參與、信息反饋者。如果教師能科學地控制教學平衡,可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反饋的狀態,信息交流不斷,并使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得到有效訓練;但若教師組織、引導不當,即使有好的軟件也未必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5.信息化意識與能力培養。多媒體教學比傳統教學涉及的信息量大,教師的主觀描述和人為暗示成份大大減少,學生擁有較多的自主空間,認識、分析、判斷、處理信息的機會增多;圖文聲像信息更能充分刺激大腦思維;交互式環境使課堂氣氛更為輕松、民主、活躍,學生參與信息交流的機率大大增加。這些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信息化意識和能力得到培養與強化。
顯然,如果教師不認識上述特點,就必然會以傳統的教學理念來構思課件和開展教學。
三、進行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目的明確,講究實效
媒體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選用媒體時,切忌盲目性、隨意性,要從確定的目的出發,才會有好的效果。這里應注意兩個問題:
1.如果以一節課為研究對象,那么首先要根據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課文內容來確定這一節的教學目的;其次,在一節課中可能會運用不同的媒體,如黑板、投影、掛圖等等,那么運用各種媒體,既要為這一節課的目的服務,又要考慮運用媒體的具體目的。只有這樣來思考問題,才能使“目的明確,講究實效”這一點落到實處。
2.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功能,如音響媒體最有利于培養聽、說、朗讀的能力,有利于培養語感;光學媒體有利于培養觀察能力,有利于對缺乏直接經驗的事物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就要注意選擇最容易達到確定目的的媒體。
達到確定目的的媒體可能不是一種,如培養朗讀能力,既可以用示范錄音帶,也可以由教師來朗讀。如果教師朗讀能力很強,就不一定用示范帶。教師的朗讀不僅方便、經濟,而且由于師生之間親密的關系,由于教師直接作用于學生,從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培養朗讀能力來說,往往比示范錄音帶效果更好。總之,要從確定的目的出發對媒體進行優選。
(二)各種媒體綜合運用,有機結合
教學中只用一種媒體(如只是教師講),學生所接受的是單一的刺激,一般說來效果不好。而運用多種媒體,從視、聽、觸等各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這種新穎、多樣而又富于變化的刺激,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興趣穩定而持久,自然會有好的效果。
在綜合運用各種媒體時,不能只考慮某一種媒體的使用,而應考慮各種媒體之間的有機聯系,從而合理搭配,發揮各種媒體綜合運用的整體效應。就拿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來說,同樣是給學生播放示范帶,但不同的做法,就有不同的效果。第一種做法是只把示范帶放一遍,聽之前,既不提要求,聽之后也不作分析。第二種做法是:聽之前,教師先提要求──認真聽,要聽出講的是一件什么事;仔細體會,體會出語調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聽之后,又組織討論,深入理解語言、語調中的思想感情;并進一步分析這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從而掌握規律,提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兩種做法相比,顯然是第二種效果好,原因就在于注意處理示范帶和教師語言這兩種不同媒體之間的有機聯系,從而使兩種媒體的綜合運用達到最佳效果。
(三)課件設計要體現創新要求
傳統教學使教師和學生的思維受制于書本,缺乏創新的空間。要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在設計課件時,可以課題為核心,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各類問題情景,將課文及有關信息、方法設置成幫助按紐供學生選用,變教學過程為探索問題的過程,成為以學生為主體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有一個較為自由的思維空間,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創新的精神。
(四)及時反饋、調控
多媒體教學要求及時的反饋,以進行調控。這種反饋是雙向的:一是學生對教師“教”的反饋,這是教師在課堂上及時調整教學的重要依據;一是教師對學生“學”的反饋,這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或肯定、或改進、或矯正的依據。同時重視這兩種方向的反饋,課堂教學過程就會充滿活力,就會運轉自如,課堂教學質量就會不斷提高。
四、進行多媒體教學應避免的幾個問題
1.對于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學手段,我們應該努力尋求它和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點,真正發揮其現代化特點,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多媒體教學時不能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多媒體是現代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確實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所以有些教師把多媒體說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藥,過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體的使用功能,致使學生感覺是看教師演戲。多媒體在教學中運用,只是實施教學的一種手段,它不是唯一的。作為教師首先應把握住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多媒體本是一種教學工具,教師不能只當“解說員”,而應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靈活多變的操作,使多媒體發揮最佳教學功能;同時要從人與多媒體、教學內容與多媒體的關系入手,探討多媒體在教學運作中的基本教學規律和要求,使多媒體在教師的駕馭下有的放矢地發揮作用。
2.投影屏幕不能完全替代教師板書。現實中不少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已經脫開了粉筆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內容還可以方便地增刪,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中,有時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卻往往無法加到板書中去而生出許多遺憾。另外,好的板書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學生抬頭一看,便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了然。運用多媒體是為了輔助教學,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但運用多媒體教學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和手段,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應針對教學內容采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地綜合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包括傳統媒體,取長補短。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3.由于客觀條件和個人素質等因素的制約,學科教師很少有人能熟練制作多媒體課件,而幫助其制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又大多對教學內容不熟悉。“熟的不會,會的不熟”,就很難達到內容與效果的最佳結合。教師在講課中處理不好與多媒體的關系,要么先畫面后講解,要么只顧講忘了換,造成講解內容與多媒體畫面的不同步。人機“兩張皮”,很大程度上使上課變成“看電影”,教師成為“解說員”。
4.課件制作不能體現計算機的優勢。計算機課件的優勢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機互動功能和網絡功能。目前許多已制作出來的課件,都不能體現這三大功能,都只不過是把圖片、影視或文本簡單地轉換為計算機演示罷了。與其花那么多時間、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們制作成計算機課件,還不如直接使用投影錄象來得方便省事。這種重形式而輕內容的、用電腦玩花樣的所謂多媒體教學,對學生、對學校都不是好事。
總而言之,教學情況千差萬別,多媒體終究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不能單純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對待教學工作,要正確處理教師與多媒體的關系,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而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誤區。教學要從實際效果出發,靈活運用各種手段教學,在教學內容與形式、人與機的結合上做文章,從教學實際出發,認真分析教學內容,把著眼點放在結合多媒體手段提高授課能力上,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榮曼生.普通高校多媒體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電化教育研究,2004(3)
2.劉躍軍.課堂多媒體教學的幾個關鍵問題[J].教學與管理,2008(3)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 陜西西安 710049)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