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霞
常言道“萬事開頭難”,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就拿語文教學來說,每節課的開頭導入要做好都很不容易,那么,語文課的導入有什么作用?又有哪些方法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我的認識。
記得韋志成主編的《語文教學藝術論》一書中對新課的導入有這樣的評點:“開講猶如文章的‘鳳頭,小巧玲瓏,它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安定學生的情緒,誘發學生與課文學習相應的感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進入學習的情境中。”“開講,起著對整堂課‘定向的作用。……猶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個音符就定下了樂曲的基調;又好像下棋,第一著的出動,直接關系到全局的輸贏。”可見一個好的導入設計,不僅能引人入勝,更為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并能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為授課的成功打下基礎。它不僅是教師匠心的藝術再現,更是學生認知過程的心理需要。所以,如果每位教師在備課時都能認真地推敲一下每節課的導入語,那么,這節課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課的導入方法有很多,運用哪一種好,要看具體的文章,看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時還要看當時的環境、天氣、學生的情緒等等。常見的導入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溫故知新法
溫故知新,就是通過溫習回顧舊知識來引出對新知識的學習,比如回想原來學過的與此有一定聯系的文章,引出要學習的新文章。也可以通過檢查預習內容來引出對新課的學習。
二、設懸求疑法
開課時,巧妙的設置疑問,布下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就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創設情境法
上課一開始,先通過一定的方式、手段,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情趣,引發學生學習欲望的方法。這一方法實際運用起來有多種方式。有時可以通過展示掛圖或圖片作為導入工具,通過對畫的欣賞、分析,引出要講的內容;有時也可以借助于與課文內容聯系緊密的流行歌曲、影視片段作為導入的方式。一開課就調動起學生的情緒,把學生吸引到課堂內容上來;還可以通過講故事導入,講一個簡短的,與課文密切相關的故事,促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極快入境;可以利用詩詞、名篇或名人名言引入。充分利用詩詞、名言知識凝練、意境優美的特點,順利導入佳境。這種方法極具藝術魅力。
四、實驗演示法
就是通過做適當的實驗,引導學生探究、引發疑問,從而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比如講《死海不死》就可以結合做浮力實驗導入。
五、謎語導入法
自編或找現成的謎語,讓學生猜謎,引發學生興趣,然后很自然地引出要學習的內容。比如講吳晗的《談骨氣》,就可自編一個謎語:春天穿棉褲——捂寒(諧音),引出作者,導入新課。
當然,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而且這些導入方法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在設計導入的過程中往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才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總之,語文課的導入語很重要,也很關鍵,它是一種經驗,也是一種藝術。設計導入的目的是為了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正如皮亞杰所說:“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勤于探究導入的藝術,總結導入的方法,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加絢麗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