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俊麗
如何搞好素質教育,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課堂教學而言,要優化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模式;要針對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來設計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獨立思考,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能力。
為了探索素質教育的新途徑,在多年的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運用“讀、思、講、練”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讀
“讀”即指導學生自己讀書,引導學生領會知識。通過讀書理解定義、概念,弄懂例題。在讀書中掌握新知識,發現新問題。只有讓學生讀懂了,或遇到困難了,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加以運用或努力去探索。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讀書,教師一定要駕馭好教材,把握住知識點、能力點、重點和難點。要善于設計一些閱讀思考題,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與歸納等活動。
在等差數列求和的教學中,在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時,我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自然數列是一個等差數列,那么l+2=? 1+2+3=? l+2+3+4+……+10=?對于這幾個較簡單的加法,同學們可能通過一一相加還能算出來,但是l+2+3+……+50等于多少呢?1+2+……+n呢?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和相關的公式呢?這樣引導學生去思考、去領會知識。
二、思
“思”即讓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從客觀現象出發,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給學生以思考的機會。引導學生去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及結構,去發現并尋求解決的途徑、方法,進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或遭受挫折的磨練,激發起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等比數列求和的教學中,我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有人愿意一個月內每天給你100元錢,但在這個月內,你必須第一天給他一分回扣,第二天二分錢回扣,第三天四分錢回扣……即后一天的回扣數是前一天回扣數的二倍,回扣的總數為l+2+4+8+……+229。問誰愿意呢?問題的提出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大家積極思考,感到計算太麻煩,要求教師講授公式。這種在教學中設置特定的情境,激發學生通過自己的探求去發現、掌握知識,是完全符合學生心理的。用“設疑——探求——發現——提高”逐步深入的教學模式進行訓練,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思維能力。
三、講
“講”是讓學生講話,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理解了知識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識,而掌握了知識也并不等于靈活運用知識。只有培養學生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才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一堂教學課,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不僅要善于啟發、設問,還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人,參與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真正獲得知識并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
如在四面體的直角表面教學中,我是這樣進行的。
師:有個問題,我總想不清楚,請同學們幫我想想。問題是:“存在四個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體(即三棱錐)嗎?”
1號同學:存在。
師:為什么?(1號同學啞然,最后說,要是不存在,老師就不問問題了。笑聲……)
2號同學:存在。
師:為什么?顯然同學們沒有仔細考慮。
3號同學:這樣的問題應怎樣思考呢?
師:若存在,至少應指出一個具體的四面體,即構造一個模型。若不存在,應給予說明或證明。
(一陣沉默后)同學們可以從構造模型入手,成功則罷,不成功自然會知道一些原因。
(有的同學開始用手、筆、書試圖構造模型。)
1號同學:我找到了三個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體了。
師:我也曾發現三個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體,比如由粉筆盒截得的一角。但無論如何截面構不成直角三角形。
4號同學:存在!
師:你能證明那個截面是直角三角形嗎?
4號同學:不,是另外一個圖形,過直角三角形板的銳角頂點垂直于三角板的平面的直線,就可以成功(手持鉛筆作垂直于三角板之狀)。
師:好像有些道理,請來黑板上畫圖表述明白。
4號同學:如圖,四面體P-A B C;四個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5號同學和6號同學:很正確!我也畫出這樣的圖形了!(邊說邊興奮地手舞足蹈)
7號同學:仍然只有三個直角三角形,怎么會有四個呢?
5號同學:(來到黑板前)假設△ABC中,∠C=90°,PA⊥平面ABC,則PA⊥AC,PA⊥AB,自然PC⊥BC,共四個直角三角形。
8號同學:你怎么知道P C⊥BC?
5號同學:這很明顯,肯定是!
師:未必明顯吧?!這確實需要證明,然而一旦證明PC⊥BC,即告成功!
4號同學:我能證明!(來到講臺上,邊指劃邊講)。∵PA⊥面ACB,PA⊥BC,又AC⊥BC,∴BC⊥面PAC,BC⊥PC。
師:同學們看如何?
全體同學:對!(同學們拍手鼓掌,有的同學豎起了大拇指)
師:完全正確!通過證明線面垂直達到了證明線線垂直的目的。
通過這種形式的設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和發言,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練
“練”是讓學生進行解題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教師應當有目的地精選習題,對學習進行了解訓練,做到講中有練,練中有講。習題的訓練可分為基礎訓練、變化訓練和綜合訓練。通過訓練的不斷深入,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不斷鞏固,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優化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對課堂有一種親切的歸屬感,使他們身處課堂猶如置身處“家”一樣,在這個大家庭里,自由愉快地生活。再者,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課堂又應是一個“俱樂部”,在這個課堂里,他們既是學生又是俱樂部成員,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發表意見,自由地參與教學活動。一旦課堂成了學生的“家”和“俱樂部”,素質教育就十分順暢、貼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