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佩巍
小學新教師優質課評選活動已結束,新教師的課堂教學情形歷歷在目。不難看出,這些新教師經過課堂教學演練以及參與新課改專題講座等培訓活動,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細分析,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一、規規矩矩,唯教案是從
一個教英語的新教師,下課鈴響了之后,還是很規矩、很教條地依照教案上寫的步驟,一步不落地繼續進行,都下課了,一首與教學內容關聯不大的歌曲硬是讓學生唱了一遍又一遍,結果拖堂5分鐘。且不說拖堂是侵犯學生課堂“隱性”權利的行為,單就她的教學來看,除了教條、死板,我不知道還可以用什么詞來描述我的感受。
另一語文教師,按教案規規矩矩地進行完了所有步驟后,發現離下課還有3分鐘,可她竟無事可做,只得提前下課,因為教案上就設計到這一步。類似的課堂教學情景,不勝枚舉。
不可否認,教案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認真備課的結晶。但是,這并不是說,上課時必須嚴格按照教案來,不能越雷池一步。教案只是上課的一個依據。作為一名教師,上課應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適時地調整教案。教案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可以改變教案來適應課堂,切不可讓教案束縛住了手腳,讓活生生的課堂變得呆板、無光彩。
二、對教材挖掘不夠,重點不突出,難點解決不力
在聽課時,有一位女教師講《田忌賽馬》這一課。聽完后,我們幾位評委一致認為:老師的個人素質不錯,教學基本功扎實,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堂課有“硬傷”。我們知道,《田忌賽馬》這堂課的重點和難點部分是為什么田忌調換了一下馬的出場順序,結果就反敗為勝。可這位老師在這一部分卻如蜻蜓點水,放過了訓練學生逆向思維的大好時機。
新課程有一個重要的理念: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同時學會學習,要教給學生關于學習方法的知識。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善于抓住契機和典型問題,注意去培養學生的思維,注重思維訓練的課程價值?!短锛少愸R》,這是一個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多好的契機呀,放過了豈不可惜!教學生學會思維,學會發散思維和創造思維,就等于給了學生生存和發展的能力,這是教師對學生終生的幫助。
三、課堂教學中,教師仍舊“包辦”太多,不敢放,不會放
譬如,我們還聽了一位新老師的英語課,一節課教師先是一遍遍教讀eleven——fourteen四個單詞,接著又讓學生一遍遍讀,光這就用了20分鐘。按理說,后20分鐘該放一放了,這位新老師是這樣做的:讓學生報數,從1到14,20分鐘是橫著數完縱著數,從前往后數完又從后往前數。
這樣的一節課聽下來,評委們都打瞌睡,真難為學生了,天天聽這樣的課,腦袋準生銹。
像這種例子比比皆是。新課改要求學生要自主地、探究式地學習,像這種嚼碎了再吐給學生的做法的確已不合時宜。
四、教師心中沒有一種明確的紀律觀念
上課過程中,時不時地聽到新教師在教育學生:“要坐好了”、“不要說話了”、“誰再說話就不獎給他小紅花”等震懾學生的話,甚至連一年級的小學生在搶著回答老師問題時,急得直叫老師,屁股離開凳子,都被視為不守紀律。試想,多么強烈的求知欲望愣讓老師掐滅了!
五、教師眼中只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有全班概念
整個教學過程的40分鐘,教師的眼睛始終停留在那么一小部分學生身上,提問始終只要那么幾個學生回答,嚴重挫傷其他學生的積極性。我發現一些后面的同學,剛開始幾次還舉手,可幾次過后,老師仍不提問他們,便再也不肯舉手了。
針對新教師課堂教學中的突出問題,我思索數日,終于有了一些很不成熟的想法。我看過光碟上的一節優秀英語課,下面就以這節課為例,對新教師談一談應對這些問題的對策。
執教者是天津市和平區岳陽道小學曹培老師。
教材:《L·S·P兒童英語》3B
課題:《Unit 3A Go Fishing》
課本內容:爸爸要去釣魚,兒子要跟隨,爸爸要求兒子戴上帽子后出發,到了目的地,開始釣魚,爸爸釣著了一條大魚,兒子釣著一條小魚。
曹老師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第一步:教學生詞、短語,教學對話。
第二步:情境教學,合作學習,練習對話。
第三步:分四組讓學生上臺表演,但釣到的物體不同。1組:fish,2組:a big straw sandal,3組: a plastic bag,4組:a bottle。
第四步:德育教育:Think it over. If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in the river, how dirty the river is!
第五步:Homework:How to take care of river.
針對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談一下應對策略。
一、課堂教學不囿于書本,擺脫教案限制,要敢于有所創新
素質教育的一個著力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這需要從基礎教育開始抓起。教師上課時要走出書本的框框,有所創新。像曹老師的課中,創設情境教學時,大膽增加了草鞋、塑料袋等課本上沒有的內容,既能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拓寬學生知識面,又為下文滲透品德教育作了鋪墊。
二、深入鉆研教材,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真正掌握教材的重點,理解教材的難點
教材的重點、難點處理得是否到位是衡量一節課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作為工作時間短、教學經驗少的新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深入鉆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只有這樣,才能在上課時抓住重點,解決難點,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三、德育目標滲透要自然,水到渠成
課堂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三個層次。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發展學生能力的同時,還要滲透品德教育。但一定要注意,進行德育一定要自然,不要無病呻吟,為德育而德育。像曹老師是在完成釣魚時釣到了草鞋、塑料袋、礦泉水瓶子這一教學環節后自然過渡到這樣一個問題:Think it over. If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in the river, how dirty the river is!水到渠成。
四、作業設置要有拓寬性,倡導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作業設置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新課改要求老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打破陳規,去掉那些重復性的無效練習,注意多布置一些拓寬性、研究性的課題。比如:曹老師布置的作業“How to take care of river”就屬于拓寬性的作業。對于小學生來說,重要的不是研究成果,而是在這一過程中,學會了提出研究問題,運用研究方法,收集資料,培養了自己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雖然小學生的研究成果是那樣的稚嫩,甚至經不起推敲,然而孩子們的收益是多方面的。
五、關注每一位學生
1. 在教育實踐中,為了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力量,必須首先做到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的前提。因為只有在師生互相尊重的環境中,學生才能敢于發表各種見解。
2. 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特殊關注。在一個優秀教師的眼中,學校中沒有“差生”,只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需要特別的關愛與幫助。
3. 對學習有余力的學生,老師也要予以特殊關注。我們在聽課過程中發現:有一個二年級的小男孩在上數學課時,40分鐘沒有認真聽過老師的課,甚至書本都沒動過。我悄悄問了一下旁邊的一個小學生,他告訴我:那個不聽課的小男孩從來都不認真聽課,但每次數學都考100分。對于這種老師講的內容都會的學生,我們也要想辦法把他吸引到課堂上來,不能棄之不顧。
六、樹立正確的紀律觀念
實踐證明,在課堂上教師過分地強調對學生的行為控制是不正確的,如果是這樣,只會有課堂上的表面效應,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覺紀律。實際上,評價課堂紀律的好壞不單純看學生的外部表現,而主要是看其情感的飽滿和思維的活躍,看其是否讓學生自由討論和主動參與,是否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和積極性的調動。
盡管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但我們還應看到,新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還是有了很大提高,希望隨著課程改革的更深入進行,我們的新教師能與新課程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