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軍
素質教育是指著眼于開發學生的潛能,以完善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目的的教育。素質教育的內涵和特征: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教育,是使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和個性得以充分發揮的教育。素質教育應融于學校的一切教育活動中,特別是應滲透在每個學科的教學中。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應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面向全體學生,人人都學有所獲
由于學生參差不齊,基礎知識和綜合能力差異很大,因此,教師應根據大綱的基本要求,備課時擬出A、B兩類教學目標,以A類為基礎,要求每一個學生要達到這一目標,同時兼顧B類目標,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得以充分的發展,講解時要體現分層次思想,按A、B兩類教學目標處理好“淺”與“深”的關系,對教材中的基本知識和基礎例題要給以足夠的重視。在課堂練習中要采用分層次練習的手段,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擬出A、B兩組作業題和練習題,以適合不同的層次的學生使之都有所收獲和提高。
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學生自身產生的一種學習的需要,一種強烈的求知欲。“外因事物變化的條件,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只有自身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成為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教師必須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圍氛,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多做、多看、多想、多說,在積極參與中發現規律,掌握知識,開發潛能,從被動地接受變為主動地探求,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以引導為主,為學生指出正確的學習方法而不代替學生作出結論,這樣才不至于壓抑學生,促使他們真正開動腦筋,獨立思考。
三、要重視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教學
文化科學素質不僅包括要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運算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包括使學生學好和用好數學思想和方法。
初中數學最常用的數學思想,一是化歸與轉化的思想,指把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問題,把新問題轉化為舊問題。如通過代入法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一元一次方程;通過因式分解把一元二次方程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通過乘方或換元將無理方程轉化為有理方方程等。二是數形結合的思想,“數”抽象,“形”直觀,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和形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問題直觀形象。如數軸的引入將實數與點構成對方關系,對學生正確理解絕對值、相反數、數的大小比較等概念、法則起到橋梁的作用。三是函數與方程的思想。如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兩個根x1、x2時,二次函數y=ax2+bx+c可轉化為y=a(x-x1)(x-x2),從而使求二次函數解析式簡單式。四是分類討論的思想。如三角形的分類,四邊形的分類,方程的分類等。
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法早已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下的教學體現如何教學生會學。因此,應怎樣指導學習方法,使學生會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課題。初中生正處在各種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激發思維、開發個性的重要心理要素。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看書習慣。這是自學的基本功,要求學生看書預習、復習。①課前要規定預習提綱,從中培養學生掌握如何分析定義、定理中的字、詞以及新舊知識的聯系。②寫作業前先看書,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培養復習習慣。
2.認真聽課的習慣。數學本身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教學是思維的體操,思維是智力的核心,發展能力,不僅停留在傳授知識上,還必須注重啟迪學生的思維,不斷優化學生的思想品質。要強化學生的思維活動要求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即讓學生動眼看老師板書與演示,動耳聽老師的傳授和同學的回答,動腦思考課堂上的諸多問題大膽動口回答教師的提問,動手演算例、習題和作圖。只要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并用,才會避免學生走神兒的不良習慣,真正做到認真聽課。
總之,素質教育必須著眼于開發學生的潛能,完善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