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銘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的音樂教育有別于普通高中的教育模式,必須把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統一起來,而創造力則體現更高的要求,更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學,創造性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其次要提高教師的自身能力,最后要在藝術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 形式和手段 自身能力 藝術活動
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也是獲取知識技能、培養創新能力、發展個性特長和全面素質的重要時期,作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音樂教師在教授學生音樂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實現這一目標,要求每位音樂教師不斷提高創新意識,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嶄新的教學方法,并在實施音樂教學的全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實施音樂教學的形式和手段要更新
中等職業學校的音樂課應有別于普通高中的音樂欣賞課,強調以音樂欣賞為主,其他音樂形式并存的教學模式,這就需要在教學形式和手段方面有所創新。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甚至學習動力等各方面都存在不足,為此,結合當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科特點,在培養中職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提出一些意見。
1.音樂欣賞與流行音樂相結合
職業學校的學生因為沒有升學壓力,大多存在學習主動性差、興趣不高的現象,在一些學校的校園內隨處可見拿著音樂手機,聽著MP3的學生,可見流行音樂由于易于傳唱,很受中學生的喜愛,如果將流行音樂引進課堂,就會為音樂教學起到輔助作用。例如:在欣賞莫扎特的作品時,我沒有像以前一樣先給學生講述音樂家的生平,然后講解樂理知識,最后按部就班地去欣賞作品,而是利用課件播放了一段臺灣偶像組合SHE《不想長大》的MTV讓學生觀看,當音樂響起時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注視著屏幕,原來課堂上很少抬頭的學生也跟著一同觀看,播放完音樂片段后向學生提問“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同學們都能脫口而出,這時我又播放了一段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讓學生聽辨這兩首音樂旋律的異同,學生回答“兩首音樂的旋律有相似的地方”,這時我告訴學生“《不想長大》這首歌曲的主旋律其實就是來自于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可見古典音樂離我們并不遙遠”,經過這樣的導入方式把流行音樂引進課堂,增強了學生聽課的主動性和熱情,自然也會跟著教師的逐層引導認真上好這節課。此外,我在講授外國名曲欣賞時根據課堂需要適時地加入電影或電視劇中的音樂片段,注意古典音樂與現代生活的結合,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藝術的視野,讓優秀的流行歌曲走進音樂課堂。
2.音樂欣賞與職業性相結合
職業學校以學習技能為主,上音樂課時可結合不同專業特點進行音樂教學。形象設計班的學生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在給這個班上課時先欣賞,再讓學生根據對作品的理解畫出意境。如:在欣賞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時,我向學生展示了一幅美麗的山村田園風光圖片,通過欣賞和老師的講解,讓學生根據對作品的理解發揮想象力,將自己理解的田園風光描繪出來,雖然學生的繪畫水平有限,但欣賞課與專業性的融合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有利于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另外,在給外語導游班上課時根據他們擅長表演的特點,讓其模仿音樂劇中的人物,自己編創課本劇或音樂劇,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和熱情,這樣一堂豐富而生動的音樂課既培養了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又發展了他們的個性特長。
二、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
1.語言的表達
一個合格的音樂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要以情感人,把教學內容演繹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地使學生陶醉于音樂之中。如:我在教學生學唱《感恩的心》這首歌時以講述一段有關母愛的故事作為導入,通過聲情并茂的講述創設出良好的課堂情景,學生帶著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學唱這首歌曲,通過這樣的故事導入,使歌曲更有形象性,讓學生印象深刻,更加主動地投入到音樂課中。
2.舞蹈的運用
奧爾夫說過:“原始的音樂不是單獨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除了有親切溫和的語言、動聽的歌聲,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舞蹈基礎,在進行律動學習時教師可以隨音樂節拍進行簡單的形體動作,學生通過模仿教師的動作產生律動,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節奏和歡快的情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打破課堂座椅的束縛,師生共同舞動起來。但中學生中大數存在怕羞的心理特點,這就要求教師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肢體語言去鼓動學生的動,引導他們投入到音樂中來,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枯燥的教學氣氛,也可以發揮性地讓學生做一些即興表演,使身體律動跟上音樂的節奏,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自己設計動作,設計本組的隊形變化等。
三、在藝術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目前,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創立的多元智能理論已經在教育改革中得到強烈的認同。這一理論認為智力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擁有其中的多項能力。素質教育的實施,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個性發展,教育應該是“揚長”,不應該“補短”,必須為不同智能類型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寬廣的發展空間。教師給學生提供自由創作的機會,使其更主動、更樂意學,正是培養其創新意識的最佳時機,在活動中寓教于樂。為此,針對職業學校文體活動較多的特點,我根據各班所學專業和興趣的不同分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塊小組,如外語導游班分成表演小組和舞蹈小組;形象設計班分成繪畫小組和服裝表演小組;機電班由于男生居多分成合唱小組和街舞小組等,這些興趣小組主要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安排活動內容。由于興趣小組的成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會主動認真地上好每一節音樂課。教師利用課上和課余時間適時加以指導,鼓勵他們大膽創新,編排自己所喜歡的節目,在每學期末的特長展示匯報演出中,各組把精心策劃的節目為全校師生表演,表演形式均由學生自己設計,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個性風采的平臺,在藝術活動中勇于挑戰自己,自主嘗試和創新,讓他們在藝術活動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
中職學校的音樂教育必須走出單純傳授知識和掌握知識的誤區,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主,要在實施音樂教學的全過程中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有意義的藝術活動中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要變“選拔適合教育的學生”為“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為每個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郭聲健著,《藝術教育論》,上海教育出版社
[2] 麥曦著,《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新世紀出版社
[3] 吳志宏等著,《多元智能:理論、方法與實踐》,上海教育出版社
[4] (美)科恩哈伯等著,閻力等譯,《學校中的多元智能:創新的研究與實踐》,中國輕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