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宇 軒
“莫拉克”臺風釀成的水災是臺灣近50年來最大的水災,《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親赴臺東、高雄、屏東等災區實地探訪,深刻感受到災難面前人性的善與惡。
在水災發生時,軍方和民間救援單位紛紛出動,南臺灣災區各個角落,有太多讓人為之動容,甚至為救災不惜犧牲生命的事跡。臺東縣有兩位警察,不顧風強雨驟,為了勸災民盡速撤離,最后被無情大水卷走;臺南縣一名警察在水災發生后全力投入救災,沒有時間尋找失蹤的父親,結果民眾打電話通報發現一具尸體,這名警察到現場處理,發現竟然是自己的爸爸,當場痛哭失聲。為了和時間賽跑,搶救更多的災民,即使天候不佳,“空勤總隊”的直升機也堅持出動,不幸墜毀在屏東霧臺山區,3位罹難的飛行員被霧臺魯凱族視為救難英雄;在高雄小林村參與救援的臺軍官兵,親人被埋也無暇搜尋,一心只想幫災民平安脫困;兩名已經退伍的軍人,自愿留營繼續救災;還有民間救援單位的義務消防員,看到災情慘重,自己請假到災區投入救災行列,結果不幸被大水沖走溺斃,這些舍己救人的事跡,將會永遠留在民眾的心中。
雖然天地無情重創南臺灣,人間大愛卻處處可見。在水災發生后的第一時間,不僅大陸各方捐錢捐物,島內不少宗教慈善團體迅速投入災區,包括慈濟、佛光山、法鼓山等,紛紛動員大批人力物力,有的安撫災民情緒,撫平他們失去親人的哀傷;有的設立物資站,給災民運送最需要的救援物資;還有人協助災民重建家園。由于正值暑假,不少年輕學生通過網絡串聯投入救災工作,許多人根本素昧平生,就直接跑到災區,卷起袖子幫災民們重建家園,他們以往被稱為“草莓族”,如今的救災表現讓人不得不豎起大拇指稱贊。
大自然的災難,既顯露人性的善良,也反映人性的丑惡。南部山區泥石流橫行肆虐,雨量驚人固然是主要原因,但災區亂墾濫伐的老問題,卻也讓災情更加嚴重,山區居民在山坡地種植檳榔、茶葉和水果等根部吃土不深的農作物,等到大雨一來,土壤遭到沖刷,泥石流慘劇一再發生。同樣的,屏東縣林邊鄉和佳冬鄉水淹2層樓高,雖然是因為林邊溪堤潰堤之故,但居民長期超量抽取地下水養殖水產,導致地層逐年下陷,目前已經低于海平面兩三米,毫無疑問是這次災情慘重的幫兇。在水災面前也有人“借機揩油”。臺當局將重災區油價調降后,到高雄縣和屏東縣兩個加油站加油的車隊就排起長龍,其中不少人是從災區外趕來的。此外,還有劫匪冒充災民搶錢。▲
環球時報200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