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青
有效地決策是領導者重要的工作技巧和主要的工作內容,忽略組織的實際名稱,領導者的工作就是作決策(Scott,1995)。對于決策風格(Decision style)的研究,可以有助于領導者在競爭的環境下有效地作出決策。學界對決策風格理論的研究已經三十多年,隨著時代的演變,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面臨更多的是變幻莫測的經濟形勢和社會的重大轉型,以及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所以,對于領導者的決策風格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決策風格的含義
Driver(1993)認為決策風格就是指通過學習所養成的思考習慣或者是制定決策的方式。決策風格的不同來自于個人在信息收集和信息使用傾向上的不同。Rower(1981)認為決策風格是指決策者對問題的思考與反應,以及認知、價值觀及處理壓力的方式。Harren(1979)指出決策風格是一種制定決策的習慣,是對于接受或反應決策制定任務的個人特征模式,是管理者在決策的制定、問題解決以及在組織中和其他人互動的能力體現。Eisenhardt(1989)也指出,決策風格的不同來自于人們使用信息,備選方案的選擇以及對于信息的整合方式。All(1993)指出,決策風格是重要的與工作相關的態度,它對于領導者的有效性產生重要的影響。陳英武(1984)認為決策風格是決策者在許多行為方案中考慮其信念、價值等較一致的方案,并且在這個決策過程中回應環境中各種壓力所表現的行為,這種行為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目前,學界普遍接受Driver和Rower對決策風格的定義。
二、決策風格的分類
通過對于文獻的整理和分析發現,研究者們在決策風格研究的兩個方面的問題上還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其一是領導者運用的決策風格的分類方式,其二是影響決策者采用一定的決策風格的主要影響因素。
對于決策風格的類型,不同學者根據各種劃分標準進行了分類。
VrOOm(19741根據下屬如何更好地執行和落實發展計劃,將決策風格分為四類:命令型(command style)、協商型(consultative style)、一致同意型(con,Sensus style)、授權型(delegated style)。
Henderson&Nutl(1980)依據理性方式為標準,將決策風格劃分為分析型(analgic)與啟發型(heuristic)。分析型決策風格運用謹慎有條理的方法,將問題加以分析后,選擇最佳方案;啟發型決策風格則運用常識和直覺來做決策,缺乏系統的方法分析問題。
Mekeency&Keen根據信息的收集與信息的評估將決策風格劃分為系統一知覺型(systematic-perceptive)、系統一接納型(systematic-receptive)、直覺一知覺型(intuitive-perceptive)、直覺一接納型(intuitive-receptive)四種。
Jung根據信息評估和信息收集標準將決策風格劃分為理性一思考型(sen,sation-thinking)、直覺一思考型(intuition-thinking)、理性一感覺型(sensation-feel—ing)、直覺一感覺型(intuition-feeling)四種。
Ali's(1989)對決策風格進行了實證研究,他修正了Muna(1980)年的決策分類模式,樣本選自第三世界國家,將決策風格分為五類:獨裁型(autocraticstyle)、假意協商型(pseudo-consultativestyle)、協商型(consultative style)、參與型(participative style)、授權型(delegato-ry style)。
Driver對于決策風格的研究是繼承和發展了早年學者關于認知風格的研究。早年的學者研究認知風格時只關注領導者個人自身的因素,而忽略了情境的影響。Driver(1993)將認知風格的研究與情境因素相結合,揭示影響人們決策風格不同的兩個關鍵因素是:個人在決策時實際考慮的信息的數量(信息數量從最大化模式到相對滿意模式)以及個人在擁有一定信息量時考慮選擇方案的數量(從單一最好方案模式到幾個備選方案模式)。根據以上兩個關鍵影響因素,他將決策風格分為五類:決定型(de-cisive)、彈性型(flexible)、層級型(hierar-chic)、整合型(integrative)、系統型(sys-temic)。
Rowe(1992)認為領導的決策風格,既受個體人格特征的影響,也受決策任務與環境的影響,在研究決策風格的分類時,需要同時考慮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因此。根據決策者的個性(長于思考或樂于行動)和決策的任務和環境(任務與技術導向,或人員與社會導向),將決策風格分為:指令型(directive style)、分析型(analytic style)、行為型(behavior style)、理念型(conceptual)。至于如何鑒別出領導者的決策風格,Rowe(1994)認為在分析決策過程時,決策者要處理好組織影響、環境壓力、任務的適應能力和個人需要等四個方面的力量。決策者對這四種力量不同的反應構成不同的風格,決策者的風格就是對這四種力量不同風格的組合。
Scott&Bruce(1995)依據決策者作決策的方式將決策制定分為五種不同的風格:理性型(rational style)、直覺型(in-mifive style)、依靠型(dependent style)、逃避型(avoidant tyle)、自發型(sponta-neous style)。理性型的決策者具備深思熟慮分析問題的能力,會評估決策的長期效用并以事實基礎為導向制定決策。直覺型的決策風格以自我判斷為導向,在有限的信息時能夠快速作出決策,依賴于個人的直覺,當發現錯誤時能迅速改變決策。依靠型的決策者具有采用他人建議與支援的特征,允許他人參與決策并分享決策成果。逃避型的決策風格是一種拖延、不果斷的決策風格,常發生在面對決策問題會產生焦慮的決策者身上。自發型決策風格是一種具有強烈及時性,并對快速作決策的過程感到有興趣的決策風格,自發型決策者常會基于一時的沖動,在缺乏深思熟慮的情況下作出決策。
通過以上學者們對決策風格的分類可以看出,有些分類是比較相似的,大多數的研究文獻使用的是Driver(1993),Rowe(1992)和Scott&Bruce(1995)的分類方式。
三、影響領導者選擇決策風格的因素
雖然決策風格具有個人特征的影響因素,但是通過學習和培訓,決策風格是
可以改變以適應環境要求的。大量早期的文獻研究證實了領導者個人特質、年齡、管理技巧水平、組織文化、組織結構、國家文化,決策者偏好,企業類型等因素都會影響領導者的決策風格的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實證研究有:
Ali(1997)通過對科威特307個領導者樣本做的實證研究,證實了集體主義,個人主義影響領導者的決策風格選擇。結論指出,非西方國家的領導者更注重集體主義精神,集體主義與參與型的決策風格高度相關。
Connor&Becker(2003)通過對161個政府管理者的實證研究,指出領導者個人價值體系影響決策風格的選擇。當領導者作決策時表現出穩定的價值選擇傾向。
Pennino(2002)&Loviscky(2007)經實證研究證實領導者的道德發展水平影響決策風格的選擇。具有不同道德發展水平的領導者會運用不同的道德標準進行信息的處理和決策備選方案的評估。
Brousseau&Driver(2006)通過對超過20萬個五個層級的管理者樣本進行實證研究,證實決策者的決策風格與領導職位相匹配是決定成功與失敗的主要因素。研究發現,成功的不同級別的管理者采用的決策風格不同,級別越高的管理者更為傾向表現彈性的和整合型的決策風格,而低層級的管理者則傾向表現決定型和層級型的決策風格(以Driv,er的分類為基礎)。研究結論指出,當管理者在不同水平的管理層級時,必須扮演不同的決策制定者的角色,成功的管理者要根據自己在組織中的不同位置而改變使用信息和評估備選方案的方式即決策風格。
四、評估決策風格的工具
目前,在大量的文獻中主要運用的是GDMS問卷以及DSI決策風格量表。
Scott&Bruce開發了General Deci,sion-Making Style Inventory(GDMS)調查問卷,這個問卷屬于自我報告式問卷,問卷由25個題項構成,每一種決策風格由5個題項來測量,問卷使用5級量表,回答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量表五個維度的Cronbachs alpha值從0,62-0.84,驗證性因子分析的擬合值為:CFI(0.856)、AGFI(0.78)、RMSEA(0.070)、CMZN/dr(2,080)。
Rowe&Mason(1987)的決策風格量表The Decision Style Inventory cDSI),這個決策風格量表共包含20個提問,分屬于組織影響、環境壓力、任務的適應能力和個人需要四個力量方面。其中,每個提問又包含四個選項,每個選項各代表四種決策風格中的一類。決策風格量表的評判標準。就是根據被試與自己的實際情況適合程度的比較。判斷出被試者決策風格類型。陳社育(2000)對量表進行了修訂和應用研究,對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進行了驗證,認為修訂后的量表適合在我國使用,并具有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