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頻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性金融危機,不可避免地危及企業的生存,企業應審視市場環境、洞悉客戶心理、明察競爭對手,采取創新營銷策略,以把握制勝之機。
一、全方位展示策略
一是展覽策略。展覽本是一種廣告和促銷手段,其變形即是展銷會、博覽會等。在現代背景下,展覽更具有社會開放性,規模較大的高新技術企業更多愿意利用展覽方式進行宣傳和促銷。展覽的另一功能就是信息的交流,使企業和用戶進行雙向了解。同時也可了解競爭對手的情況。此外,展覽最為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展示企業形象、企業的名稱、商標、包裝、保證、服務等,在公眾面前樹立自己特有的形象。
二是學術研討。學術研討是高技術企業產品營銷的又一龍頭策略。它作為高技術企業所特有的營銷策略。是利用企業的技術含量高、科研實力雄厚、貼近科技和行業前沿的優勢,借用學術研討這一平臺,發揮其自由度大、聯系面廣、權威性高的突出優勢,在社會和用戶面前展示企業實力和產品優勢,進而達到促銷之目的。
二、縫隙營銷策略
只要企業仔細觀察分析市場,就不難發現,很多需求成為被遺忘的角落,總有一些功能性的需求尚未得到滿足,這就是市場的“縫隙”所在。盡管企業身處金融危機之中,但商品流通范圍廣闊,不同地域的需求差異很大,余缺暢滯在不同時間和空間范圍的表現不盡一致。只要企業耳聰目明,總可以找到市場“縫隙”。
危機背景下,企業更多地要在鉆市場縫隙上,通過敏銳地捕捉新技術和新市場的新需求,搶先推出新產品來滿足這種需求。就有可能完成“驚人的一躍”。所以,一個市場急需的“縫隙”,就可以是一片廣闊的天地,誰先闖入,誰就可暢行無阻。
三、色彩營銷策略
企業若在營銷活動中,樹立“色彩營銷意識”,就可在危機背景下,與消費者達成一種無形卻又非常有效的溝通作用,使消費者能很自然地產生購買行為。研究表明,色彩具有調節情緒、影響智力、改善溝通等功能,尤其是紅、藍、白、黑四種色彩,被稱為“營銷用色”。
色彩營銷,就是要研究消費者心理,給商品恰當定位,為產品、包裝、員工服飾、環境裝飾等配以恰當的色彩,使產品成為真正賞心悅目的“人一心一色彩一物質”的統一體,將產品的思想內涵傳達給消費者,從而使營銷省力而高效——這是一個現代企業不可或缺的運作過程。
因此,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應研究色彩與消費心理的關系,通過色彩環境分析、色彩形象定位、產品色彩設計、色彩營銷計劃和色彩營銷策略等方面的運作,促進銷售增長,走出危機困境。
四、綠色營銷策略
綠色營銷是指企業以環境保護為經營指導思想,以綠色文化為價值觀念,以提倡綠色消費意識為核心,進行以綠色產品為主要標志的市場開拓,營造綠色消費的群體意識,創造綠色消費的宏觀環境。根據經濟發達國家的經驗,綠色營銷的基本路徑是:綠色需求一綠色研發一綠色生產一綠色產品一綠色價格一綠色市場開發~綠色消費。在這一路徑中,蘊含著企業綠色營銷的四大策略:
一是綠色產品策略。綠色產品是指對社會、對環境改善有利的產品,或稱無公害產品。企業應著力推行清潔生產和綠色包裝,開發具有良好環境業績和經濟效益的綠色產品。
二是綠色價格策略。企業在綠色產品生產中,由于環保成本的存在導致生產成本增加,進而使產品價格上漲。因此,企業在為綠色產品進行定價時,要充分地將環保成本、研發設計成本,以及諸如綠色包裝、綠色材料、綠色渠道、綠色服務等的成本考慮在內,制定出對于企業和消費大眾都比較合理的市場價格。
三是綠色促銷策略。綠色促銷是通過綠色促銷媒體,傳遞綠色信息,指導綠色消費,啟發引導消費者的綠色需求,最終促成購買行為。企業應著力打造具有綠色意識的高素質營銷隊伍,通過綠色觀念和綠色產品的推介,擴大消費市場。同時,還應通過綠色公關樹立企業的綠色形象。
四是綠色渠道策略。綠色營銷渠道要求在營銷過程中加強渠道成員的綠色意識,建立綠色營銷網絡,在運輸過程中注意包裝物的使用、回收和能源的節約。
五、瞠羚營銷策略
現代企業管理中,常常把大牌公司比作“大象”,而把一些新興的企業稱為“瞠羚”,因為“瞠羚”企業極具創造活力,發展速度非???,就像一只善于跳躍和奔跑的羚羊。相較正常時期,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生存的環境無疑要惡劣得多。這時的企業,需要做一只警覺的“瞠羚”,既要時刻警惕危機,更應善于識別機會,一旦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市場,就要以瞠羚般的速度,快速貼近消費者,達成營銷目的。
六、財務公關策略
按照美國學者羅伯特·羅雷的界定,企業財務公關,又稱“投資者關系”,是指企業為獲得有利的形象,針對企業的公眾所進行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傳播行為。
對企業而言,金融危機的實質就是“信任危機”和“財務危機”——前者是指公眾受危機氛圍的影響產生一系列負面心理變化,進而對企業的資訊、實力和財務狀況產生質疑;后者是因金融危機環境和公眾的質疑,導致企業市場收縮、銷售下降、規模壓縮等,進而在資金等財務環節進退維谷、舉步維艱。
金融危機背景下,為了使企業產品得以持續銷售、市場得以不斷擴張,企業財務公關的核心與重點,就是直面財經界外部公眾,完整、公允、及時地披露企業財務信息,即:一方面,直接傳播企業有關資產與資本狀況、贏利能力與財務變動狀況等信息,消除公眾對企業的質疑;另一方面,要間接地揭示企業的管理水平、資本運作能力和其它潛在問題,以使不同層次的公眾及時、準確、完整地了解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狀況和收益水平,以增進公眾對企業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