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青 周雅瓊
紅——鮮艷、奪目、穿透力極強、容易引起興奮,這些特點與它在可見光中波長最長的物理特性緊密相關。中國人將紅——這一極富視覺影響力的色彩具體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使它成為我們的精神伙伴。
在我國,紅色總伴隨各式傳統圖案出現。這些帶紅的圖案或裝飾,可以視為代表中國傳統藝術的一種視覺“符號”。這就是我們將之命名為“中國紅”的緣由。
中國紅并非單純的紅色。它在周圍豐富圖案或色彩環境的不斷變換中呈現出多種色彩傾向,或濃或淡,可深可淺,亦冷亦暖,體現了中國建筑的肅穆與莊嚴、傳統工藝的溫婉與優雅;同時亦傳遞出節慶婚嫁的喜慶、美滿或者在革命中所進發出的鋼鐵般的戰斗意志。如此豐富的“情感”與“性格”便是它的可愛之處。
周人尚赤,建筑色彩中以紅色為最尊貴。周天子宮殿的柱、墻、臺基等都涂紅色。紅色成為王權的象征。從漢代起,重要建筑木構部分的色彩都以紅色為基調。宮殿、官署、廟宇也大都使用紅墻,并一直沿用至清代。在古代建筑色彩中,紅色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的紫禁城大面積運用紅作裝飾,紅色的墻壁、梁、柱、門窗……但它并非單獨存在,而是通過與其它色彩對比來顯出莊重與貴氣。從紫禁城的鳥瞰圖中會發現紅墻立柱與金黃色的琉璃瓦交相輝映,大面積紅與小面積的黃色相搭配,在空間色彩混合的作用下,提高了紅色墻體的明度與純度,使原本穩重的紅變得鮮亮而醒目。另外,朱紅門窗中所使用的金色裝飾,也同樣起到提高紅色明度和純度的作用。五行相生規則中說,“火生土”。“火”為“赤”,“赤”為“紅”而“土”為“黃”。所以,紫禁城紅墻、門、柱、窗、框,托著黃色的屋頂,意義“火生土”,寓意江山穩固。
紫禁城的裝飾既有大面積的經營,又有細部推敲。除了以黃、紅為主色外,殿堂內天花和梁枋上多施青綠彩畫,屋頂下的檐部也是青綠色調的斗拱和額枋,其間配有少量紅色,與大紅色立柱、門窗相呼應。色彩相互交錯,互相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合理運用補色關系,即少量的綠反襯大片的紅,從而使紅色更加艷麗。由于這種青綠色彩繪圖案在建筑的整體裝飾中所占比例較小,因此滿足了人的視覺對補色的需求,達到視覺生理上的平衡感。青綠色的彩繪圖案是中國古典建筑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紫禁城的紅色——典型的中國紅一起,展示了皇家建筑色彩的莊重與典雅,突顯出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與不可侵犯的威嚴與氣勢,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中國傳統的剪紙、刺繡、漆器等工藝品中,紅色占據主導地位。民間刺繡就大多在紅色底布上繡花。藝人們用自己生產的棉花紡成線織成布,再用代代相傳的土方法制成染料,將布染成紅色,然后縫成衣服、頭巾、腰帶、肚兜、枕頭、被面、床單、鞋墊……紅色攙雜著五彩絲線繡制的各色花型,而不單調。在唐代,紅地寶相花紋的織錦,用中國紅作地,墨綠、赭石、白色起花;明代圓金地鸞鳳牡丹紋緙絲團補的紋樣設色,也用不同深淺的紅與綠、藍、橙組成若干對補色,顯得五彩繽紛。
雖然在戰國時期漆器就有除紅、黑以外的黃、褐、青、白等顏色,但是幾千年來漆器的固有色卻一直被認為只有紅與黑。紅和黑搭配是一種理想的搭配。根據色彩學理論,紅色波長最長、純度最高,而黑色波長最短、純度消失,所以紅與黑是一對對比鮮明的色彩組合。當然,影響色彩對比關系的因素還有面積、位置以及是否同時并置等問題,這些都需要統籌兼顧。在漆器藝術中,當紅色紋飾所占面積多于黑色時,色彩并置的空間混合作用會讓我們看到如母親般慈祥的土紅色;當黑色的紋飾增加到與紅色面積相當時,則會得到大地般寬闊的赭色;若黑色面積再增加,則可讓觀者看到莊重、沉穩的褐色。這便形成了漆器古樸而神秘的色彩效果。
剪紙,在我們印象中就是對紅紙單純的剪裁藝術。其實,盡管紅色的圖案最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但被鏤空的部分也同樣具有顏色和形狀。剪紙一般會用黑色或重色做底,以烘托紅色圖案。鏤空的部分越多,花紋越細膩,則底色與紅色間的空間混合效果越明顯。也就是說,當圖案與底之間的面積不斷變化時,我們總體觀賞到的紅色也像漆器藝術那樣由亮漸暗。所以,剪紙藝術并非只有一種單純的大紅色。
圖案或繁或簡的變化,使中國紅產生微妙的變化,呈現出多種色彩面貌,給人以古色古香、質樸、典雅的美感。
在中國老百姓眼里,紅色是喜慶之色,是吉祥之色;只要是重大節日或婚嫁、誕辰等喜慶之事,都離不開紅色。這里的紅色少了許多修飾與裝點之物,而是大面積地可以說是鋪天蓋地運用,幾乎沒有任何顏色能與之對比和抗衡。這使紅色以絕對顯眼的氣勢像隆隆的鞭炮聲般,躍入人們視野的最前沿。須要指出的是,鞭炮、對聯、燈籠等等這些節慶之物也是中國所特有的,它們同樣飽含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祝愿。我們也可視之為中國的“符號”。
中國傳統的婚俗中,紅也是占絕對主導地位的色彩。紅“喜”字、紅蓋頭、紅花轎、紅燭、紅洞房、紅包甚至紅棗;就連平日一身素裝的男士,在大婚的日子也要胸前佩戴大紅花,為的是喜慶、吉利與美滿。一切的紅色都毫無顧忌地彰顯于人們面前。因載體材質差異、配置紅色的材料不同,婚慶時出現的紅可羅列出十余種,如紗幔朦朧的霧紅、綢緞的亮紅、家具的木紅、雙“喜”字的大紅及其它衣飾或裝飾品的鮮紅、梅紅、桃紅、脂紅、棗紅、粉紅等等。不同的紅在室內環境中營造出豐富的層次感,或近或遠,虛實相生,濃淡相宜。紅色在爭相斗艷中,盡顯出歡快、美滿、幸福之美。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嘹亮……”這首熟悉的《歌唱祖國》讓我們通過紅色國旗追憶起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紅色五角星配上綠軍裝,形成“萬綠叢中一點紅”。此處紅色所占面積比甚少,幾乎被軍裝的色彩所掩埋,但在意識與精神層面它的面積卻是無限大,成為爭取自由獨立、平等與幸福而不斷斗爭、奮進的象征。紅色在這里充當了中國革命的代表色,革命戰爭時期產生的黨旗、軍旗、國旗、國徽等等無不與紅色密切相關。人們常說中國革命是“紅色革命”,紅色由純視覺產物轉變為人們內在精神氣質的表征,成為革命的代名詞。激情、不可戰勝、斗志昂揚的紅色精神,更加豐富了“中國紅”的情感內涵,使之愈加神圣而純潔。中國紅在中國各歷史時期廣為使用,直至今天,仍然是中國的象征色、代表色。剛剛成功舉辦過的第29屆奧運會,其標志和火炬的設計,就是紅與中國特有的印章圖案、祥云圖案的組合。這是中國紅的典型運用。
中國紅的色彩不是唯一的。它在與中國傳統圖案的組合中,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或深或淺,或濃或淡;給人印象時而莊重沉穩、樸素典雅,時而歡快活潑、幸福祥和,時而又意氣風發、激情盎然,就像有著豐富情感的人一樣,十分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