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這項偉大發明,在各個領域都引發革命
40
●本報駐美國、加拿大、日本特約記者 尚未遲 陶短房 謝德良●本報記者 劉揚●金豐
今天是互聯網誕生40周年。美聯社報道說,1969年9月2日,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開始早期的網絡數據傳輸試驗時,他們可能沒有預料到,世界將因互聯網的誕生而發生巨變。如果說蒸汽機是18世紀最偉大的發明,發電機是19世紀最偉大的發明,那么互聯網當之無愧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前兩者都只是解決人類生產生活中的動力問題,而互聯網的誕生則是在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都掀起了一次革命。如今,從英國王子到“基地”恐怖分子,從華爾街精英到越南漁民,世界各地各階層的人們都在使用互聯網。人們因為互聯網而變得平等,而又因為互聯網加劇了差異。互聯網帶給人們的麻煩與好處相伴而來。然而不管怎樣,沒有人敢小看這個剛踏入不惑之年的家伙。
互聯網讓世界成為一體
2002年,全球網民超過5億。2006年,全球網民超過10億。2008年,全球網民超過15億。互聯網是全球各個角落各種信息的匯聚之地,也成為全球用戶了解世界、接觸世界的最廣闊平臺。
幾內亞有一名雕刻家,他所雕刻的紅木制品融非洲土著傳統和東方藝術于一爐,深受市場歡迎,但實際上,他的中國老師只教了他半年,他通過互聯網看到眾多的圖片、實物,從網上學習雕刻技法。如今他為自己的作品開設了一個網店,客戶遍及全世界。
瑞士伯爾尼的居民蘇珊,剛通過互聯網與住在澳大利亞悉尼的坎貝爾達成了“換房旅游”協議,這樣的方式如今在西方國家的年輕人中非常流行。
越來越多政治家開始用互聯網而不是電話拉票。奧巴馬,鳩山由紀夫,阿德瓦尼……精心制作的選舉網站及個人博客空間成為他們爭取選民的重要陣地。
生活在偏遠地區的農民第一次發現世界是如此的小,也開始鼓起勇氣用習慣干農活的雙手去敲打鍵盤,上網查詢糧食、土地價格和醫療保健信息,把自己的土豆、郁金香或是灰天鵝賣到省外甚至鄰國。對于眾多非洲小商人來說,互聯網使他們不再需要眼巴巴地等著“上家”拿來樣品,現在,他們可以直接登錄廠家的網站——這個廠家也許在德國、馬來西亞或者中國大陸,選擇自己中意的式樣,在網絡和電話的幫助下完成大部分磋商,縮短漫長的交易周期。
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貧困地區的印度婦女們,也學會了使用電子郵件給在遙遠的大城市打工的丈夫寫信,通過網絡給政府部門提出建議。在一些沿海地帶,年輕的姑娘們開始靠互聯網掙錢,她們通常在小公司里干打字工作,每頁可以掙到22美分,而她們的父母則整天熱衷于在網上為女兒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夫婿,并檢索男方的星象。
互聯網成就美國的霸業,印度的崛起
半個多世紀前,圣雄甘地曾發出感慨,“沒有火車,就沒有獨立的印度”。半個多世紀后,印度信息系統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納拉亞納·穆爾蒂發出了異曲同工的感慨:“沒有互聯網,就沒有現代的印度。”印度的經濟奇跡、“世界辦公室”的美譽恐怕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互聯網的出現。2001年,全球500強企業中有185家公司把部分業務外包給了印度的IT公司。2009年,全世界總共有75家資質為5等的軟件研發企業,其中45個在印度。班加羅爾眼看將取代美國的硅谷成為全球雇用IT人員最多的地區。2006財年,印度IT產業收入為314億美元,2008財年將達到600億美元。印度目前是僅次于美國的軟件大國,出口額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0%。而誰又能說,印度洋上一枝獨秀的印度航母及強大的海軍力量,背后不是靠互聯網產業的強大支持?
與印度相似,IT行業在許多國家創造了經濟奇跡,包括缺乏資源的韓國,傳統上以捕魚為生的北歐國家,在歐盟中從“后進生”一躍成為“優等生”的愛爾蘭,還有中東歐國家中人均GDP最高的斯洛文尼亞。
冷戰之后美國一超的地位與互聯網的運用和發展也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軍事上,互聯網加速了美軍的現代化,現代戰爭的劃代就是因互聯網的出現而劃定的,太空戰和網絡戰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戰爭形式。全球公認美軍的通訊、指揮等信息系統是超強的,這種優勢造成信息單方面透明,造成跟美國打仗根本沒法打。經濟上,美國通過推廣互聯網技術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全球發展互聯網都必須用它的技術,這給它的全球霸主地位提供了強大的經濟支撐。而在政治方面,美國的輿論力量在互聯網上占據很大的優勢,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宣傳上的話語權和主動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在地緣政治方面,互聯網對全球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凸顯了美國的領導地位,“信息實力實際已成為支撐美國霸主地位的一種重要力量”。
不過,以拉登為首的“基地”恐怖分子也多次在網上策動和發起以反對美國和西方社會為目標的活動,互聯網也使國際社會多了一種反美動員的方式。
互聯網讓生活變得簡單
美國《薩福克新聞先驅報》1日報道稱,互聯網給人類生活的諸多領域帶來了一場革命,包括教育領域。今年春夏甲型流感蔓延時,日本很多網絡公司設計出可供學生在家學習的網絡課程,使得學生們可以不用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到學校上課。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絡購物。2008年一年,法國就冒出1.16萬個網店,網上銷售總額突破200億歐元,同比增長29%,40%的法國人稱經常網購,而韓國網民有網購經歷的竟高達99%。
在加拿大許多城市,任何重大決策都要開聽證會。以前每逢聽證會前,市政廳的接待處都要特別準備許多復印材料,供參加聽證會的市民取閱。如今這種做法已近乎絕跡,因為相關材料都在網上公示,每個與會者都可自行調閱,網絡的普及,不但讓政府用最小的成本實現了信息公開化,還成功實現了聽證會的無紙化。
1996年,《環球時報》記者第一次到西非,每年只能跟家里通話20分鐘,每天和國內公務通話限制為5分鐘,聯系基本靠電傳和傳真;而2004年在貝寧,記者所在單位可以每天用互聯網向國內發送財務報表,在上海的總部、南昌的生產基地和在非洲的四個分公司間,已能用“雅虎通”召開即時網絡會議了。
互聯網的發展也使一些行業顯得尷尬。在十幾年前,報稅是件非常繁瑣的工作,要填寫許多表格,等候很長時間,報稅行的生意因此火爆異常。如今,在網上電子報稅不但方便、省錢,而且退稅速度快了許多,自己在網上填稅單報稅成為普遍現象,報稅行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互聯網也令世界頭痛
不過,互聯網帶給世界的顯然不只是方便。印度國防部指責“谷歌地球”軟件可以輕易地看見總統府的窗臺,發現軍營中的坦克,對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中東國家則對涉及宗教、色情、賭博的網站進行過濾。“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大會”曾發布報告稱,在互聯網上交易的10個象牙相關產品中,有9個來自盜獵的大象。至今,巴西、孟加拉國窮人的腎臟源源不斷地通過互聯網被賣到南非和美國。
在日本,有人公然在網上兜售大麻種子。他們從荷蘭及英國進口大麻種子,以每顆1000至5000日元的價格出售,通過網絡接受訂單后發貨。在這個網站上可以看到“飄飄欲仙”、“身在宇宙”等誘導性語言。當時被逮捕的沖繩縣17歲無業少年承認自己“訪問各種網站買種子,從初三的時候就開始栽培”。2008年1至6月,日本因涉嫌違反《大麻取締法》而被處理者多達1202人,其中未滿30歲的年輕人占65%。網上相約自殺在日本也不罕見。2008年4月前后,每隔幾天就能在日本媒體上看到用氯化氫自殺的報道,警方偵查發現,多數自殺者參考了相關網絡信息。在當時的日本網絡上能輕易檢索到制造氯化氫的“輕松赴死法”。
出于對國家安全等方面的考慮,世界各國都對本國網絡進行一定程度的審查,即便是以保障網絡用戶自由而標榜自己的美國,也對恐怖分子網站等非法網站“格殺勿論”。
美聯社1日發表評論說,今天,互聯網還有巨大的創新空間,但是“孕育它的開放性卻正在遭到損害”。當互聯網更加普及、速度更快的時候,人為障礙正在威脅互聯網的發展,可以說互聯網正在遭遇一場“中年危機”。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信息安全學者唐嵐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互聯網的發展有泥沙俱下的一面。雖說是“年已不惑”,互聯網的監管還很不成熟。西方有人哀嘆互聯網所謂“中年危機”,其實是將互聯網的“自由”理想主義化了。他們忽略的現實是:一些不良信息甚至一些恐怖主義都借助這一平臺將觸角伸得更遠,覆蓋面和傳播效果也變得更強。而從深層次來說,網絡也成為了新時期戰爭中國家之間的新型攻擊方式。
中國還不是互聯網強國
唐嵐說,從2000年以后,互聯網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世界已經公認它成了改變世界的力量。互聯網對發達國家是一個經濟引擎,但對發展中國家意義更大,對政治、經濟、思維習慣都產生了巨大沖擊,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變革的力量。 互聯網的發展使數字鴻溝越來越突出,讓世界變得更加不平等了。法國政府給貧困家庭免費提供電腦和上網培訓;而在非洲眾多國家,網民們需要忍耐頻繁的掉線、蝸牛般的網速以及時不時的斷電。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國對信息的依賴程度在增加,西方發達國家也在不斷提高對信息的壟斷程度,CPU、服務器等都在西方國家。這讓西方國家不僅獲得了利益,更加劇了發展中國家對它們的依賴程度。
2008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2.53億,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但唐嵐說,中國是一個互聯網大國而不是強國,中國的信息化程度還沒有完全上升到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而仍停留在以娛樂為主,中國在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化的發展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環球時報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