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紅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痰中排菌者為傳染源。2004年的一份資料顯示,一個未經治療的排菌的活動性肺結核患者,1年內可傳染15~20名健康人。而近10年來,我國每年新登記的菌陽肺結核病人數字與2000年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相比,傳染性肺結核病人的發現率尚不足30%。因此,發現和治愈肺結核病人是控制結核病疫情的最有效措施。目前控制結核病要求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時,找到新的提高病人發現率的方法。在非結核病防治機構接受診斷的病人中,由于現有醫療技術不夠高、實驗室人員操作水平參差不齊、病人無痰或咳痰方法不正確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排菌病人往往被診斷為菌陰病人,從而成為不被發現的傳染源,引起肺結核病的傳播。因此,無論是痰涂片結核桿菌陽性的病人還是結核桿菌陰性或是未進行痰液檢查的病人,非結核病防治機構對其進行轉診后如果在規定期限內未到結核病防治機構就診,按照《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的要求,結核病防治機構必須進行追蹤,督促其到定點診療機構就醫。筆者自2005年起從事南通市市區非結核病防治機構報告的肺結核病人及疑似病人的追蹤工作,現將幾年來的情況分析如下。お
1 追蹤方法
追蹤的實施基礎是醫療機構良好的配合,切實履行報告、轉診職責。我市通過政府行政部門強有力的檢查、通報、處罰措施,自2005年起各級醫療機構的肺結核病人及疑似病人的報告、轉診工作開展得較好,報告、轉診率持續高達98%以上。我們借助網絡直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定期瀏覽非結核病防治機構報告的肺結核病人及疑似病人,與結核病管理信息系統相對照,可以發現非結核病防治機構已報告、轉診,但在規定期限內(我們規定為7 d)未到位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按照《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的要求,需要結核病防治機構進行追蹤。追蹤采用電話追蹤和“三級防癆網”追蹤的方式進行,對于在非結核病防治機構就診過程中留有電話號碼的病人,通常采用電話追蹤的方法,因為此方法操作簡單,且時效性較好;對于未留有電話號碼或追蹤有困難的病人,使用逐級追訪單,采取“三級防癆網”追蹤的方法。お
2 追蹤及到位情況
2.1 未到位原因
2005—2007年,我市市區肺結核病人及疑似病人的追蹤到位率分別為81.9%、85.8%、85.1%,3年總追蹤到位率為83.7%。追蹤未到位的原因構成中,拒絕就診所占的比例最高(表1)。

2.2 兩種追蹤方法到位率比較
對3年來485例進行過追蹤的病人及疑似病人的到位情況進行分析,已發出過追訪通知單,且病人就診時帶有追訪通知單的認定為“三級防癆網”追蹤到位;進行過電話追蹤并且到位的認定為電話追蹤到位。發現兩種追蹤方式的到位率存在統計學差異,三級防癆網的追蹤到位情況要優于電話追蹤(表2)。電話追蹤以電話追蹤的日期計算起點,三級防癆網追蹤以追訪單上社區衛生所(村衛生室)追蹤日期為計時起點。數據顯示,兩種追蹤方式導致的能否在3 d內到結核病防治機構接受診治的病人及疑似病人數有統計學差異,電話追蹤的時效性較好(表3)。お

3 討論
資料顯示,病人追蹤不到位的原因多數為病人拒絕就診,病人“三級防癆網”導致的追蹤到位率較高,而電話追蹤的時效性較好,原因如下。
①三級防癆網中村醫或社區衛生服務站結核病防治醫師,有較強的說服病人的能力,他們一般與病人熟識,面對面的交流方式能使病人或疑似病人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對醫師的信任和對恢復健康的渴望,尤其是有些地方的基層醫療機構主動向縣級以上結核病防治機構送診病人,大大促進了病人到位率以及就診率。而電話追蹤中,追蹤主體一般自我介紹為某某單位,病人感覺到自己的疾病被陌生人了解而產生內心抗拒感,尤其是有些病人在醫療機構未診斷為肺結核前已接受普通抗炎治療且花費了大量的醫藥費,此時若進行電話追蹤,病人很可能產生疾病未愈反而又要被另一醫療機構欺騙的錯覺,此時,病人很有可能拒絕就診。
② 三級防癆網追蹤中追蹤時效性不夠理想,可能是由于肺結核病人或疑似病人一般與開展追蹤的基層結核病防治醫生熟識,他們雖然愿意去結核病防治機構就診,但彼此融洽的關系反而不能使他們產生對疾病治療的緊迫感而不會立即就診。對于排菌病人,耽擱的時間越長,傳染給其他人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到位天數也是考核追蹤效果的指標之一。
肺結核病人及疑似病人追蹤不到位問題已成為制約結核病人發現的瓶頸。因此,有必要找出兩種追蹤方法的最佳切合點,充分發揮兩種追蹤方法的優點,最大程度的提高追蹤到位率。通過分析不難看出,在追蹤信息的上傳下達中,電話為較好的傳遞信息方式,速度快。在與病人或疑似病人的交流過程中,三級防癆網中處于基層的村醫或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更能說服病人到結核病防治機構就診。因此,在實際開展追蹤工作過程中,可以充分、合理地采用兩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
政府部門需劃撥專款作為追蹤工作的專項經費,充分利用基層防癆網絡加強病人追蹤工作的落實,提高肺結核病人的追蹤到位率。
結核病防治機構在肺結核病人及疑似病人的追蹤工作中起著核心作用,他們是實施追蹤的倡導者。應加強與“三級防癆網”的聯系,定期培訓追蹤人員,介紹新的方法,及時和經常地交流追蹤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共同探討解決辦法。お
4 參考文獻
[1]張以祥.涂陽肺結核病人家屬篩查情況分析.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8,8(4):85-86.
[2]Mairo C R. The TB epidemic from 1992 to 2002. Tubercul,2003,83(1):9-12.
[3]許東營,揚應周,羅育希,等.結核病控制中DOTS策略相關因素評價.中國防癆雜志,2002,24(1):32-34.
(收稿日期:200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