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賢玲 林益強 顧玉珠
2004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在第57次世界衛生大會上,通過了關于生殖衛生的第1項全球戰略,指出“生殖健康對于個人、夫婦和家庭,以及社區和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是極其重要的”,并把“重視每個母親和兒童的健康”列為2005年世界健康報告的主題。報告提出:母親和兒童是社會健康的標志,同時也是這個社會未來的希望,不能忽視她們對健康的需要,否則對整個社會的危害是巨大的。生殖保健的定義是,通過預防和解決生殖健康問題促進生殖健康和福祉的各種方法、技能和服務。世界生殖健康的全球戰略、概念,為我們社區兒童、婦女的生殖健康、社區的發展提出戰略目標和行動綱領。2006年底我們在社區診斷的基礎上,開展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活動,以推進黃浦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
1 背景
黃浦區是上海中心城區之一,面積12.47 km2,共有6個街道134個居委,全區總人口61.9萬,加上流動人口,人口密度較大。人群對圍絕經期保健和孕、產婦保健、生育調節服務需求較大,整個區域既存在因病原體感染所致疾病的健康影響因素,也存在因生活方式因素所致的非傳染性慢性病的健康影響因素,這些發展的不平衡,影響區域婦女、兒童脆弱人群的安全、公平與和諧,也影響區域可持續發展,給區域生殖健康促進帶來挑戰。近年來,黃浦區政府在區域發展中,關注社區兒童、婦女健康和權益,關注影響市民健康的影響因素,在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和區域衛生改革的實踐基礎上,對開展兒童、婦女健康保健,作出了承諾和決策,改革和完善社區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為開展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帶來了“契機”。お
2 特征
我們通過兒童、婦女(生殖)健康的社區診斷,得出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具有以下特征。
2.1 社會環境呈現“二元化”特征
作為上海中心城區,人口結構老化, 女性人口中45~55歲占24.11%,20~25歲婚育人口也占相當比例。因此,圍絕經期婦女和孕產婦保健、生育調節服務需求較大。另外,居住時間>6個月的外來人口達9.71萬人,其中以青壯年務工人員為主。社會環境呈現二元化特征,有舒適的居住環境,也有簡陋民宅;有高學歷、高收入人群,又有較低文化、低收入的弱勢人群;人群構成與環境較為復雜。
2.2 感染性疾病與生活方式病并存
2006年對39 683名社區已婚婦女婦科健康檢查表明,各類婦科疾病的患病率達32.86%,其中子宮肌瘤、宮頸疾病、卵巢腫塊、生殖道感染為主要疾病,而性傳播疾病仍沒得到有效控制。全區疾病統計分析顯示,腫瘤死亡位居女性死因第2位,而乳腺癌發病率位居女性腫瘤首位,成為女性生命重要“殺手”;全區兒童健康統計分析表明,肥胖成為兒童健康生長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兒童的視力異常也值得關注。
2.3 健康行為缺失健康信念需強化
社區診斷表明,婦女對生殖健康的知識、態度、行為知曉率整體水平不高,而行為正確率更低,如婚前醫學檢查率低下。要努力促進社區婦女的生殖健康,提高社區婦女的生殖健康知識、態度、行為的正確率是我們重要任務,尤其是努力使婦女形成生殖健康的正確態度與行為。
2.4 多部門合作
目前區域內婦(產)、兒科醫療服務資源充足,但在婦幼保健機構的組織體制、人員業務素養、婦幼保健的有效投入,改變“以醫養防”等方面需要改變。另外,動員各相關部門參與社區生殖健康促進,建立部門間的有效合作,關注社會決定因素,是社區生殖健康促進的重要策略。お
3 目標與目標人群
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的目標是,通過社區診斷明確我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的主要問題和影響因素,探索以社區為基礎的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增強社區婦女人群對生殖健康的知識、信念和行為能力,提高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保健水平。目標人群是社區18歲以上婦女、兒童,以及婦女(生殖)健康管理、服務部門工作人員。お
4 策略與措施
4.1 社區診斷
運用健康促進理論和社區診斷方法,收集、利用現有的相關統計資料,用專題小組討論、訪談等定性研究方法收集社會、教育、管理與政策診斷資料,對全區6個社區用分層單純隨機抽樣方式抽取450名婦女,作兒童、婦女(生殖)健康的 “知識、信念(態度)、行為”等方面信息的入戶調查。了解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的主要問題和影響因素,為開展健康促進干預明確優先項目,把有限資源應用于婦女、兒童健康最關切,干預最有效的項目上。
4.2 社區動員
積極爭取各級領導對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項目的支持。把握區域衛生規劃實施、社區衛生服務改革和 “十一?五”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實施的契機,讓各級領導宣講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工作對區域發展的作用與地位,倡導社會支持環境。制定和改革相關政策,并利用會議、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計劃、目標評估等手段,把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工作作為社區工作的職責與任務,動員各個部門,如工會、婦聯、教育、民政等部門組成合作伙伴,以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為平臺,明確共同目標,加強協調、合作。動員專業人員、志愿者參與,動員社區、家庭和個人參與,首先對社區居民委員會、居民小組骨干進行宣傳、培訓,使他們了解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項目,并認識到應對社區居民的健康負有責任,掌握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項目的知識。宣傳社區居民對個人生殖健康的責任,社區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們能參與社區生殖健康促進的過程,學習能改變不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的知識與技能。注意發揮家庭和家庭成員在生殖健康促進、生殖健康保護中起積極作用。
4.3 培育生殖健康新理念
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的社區診斷,對社區中存在的生殖健康問題,運用多種形式和活動載體開展生殖健康教育。如“孕婦學?!?、“父母學校”、“控煙與家庭健康”主題活動、“三H(健康Healthy、快樂Happy、和諧Harmony)”俱樂部、“親子活動”、“心系新生命”系列活動,提出了“母親安全、兒童優先”、“計劃生育避孕知情選擇”的口號,總計有16 358人次參加活動。另外,還舉辦各類健康講座23次、培訓班24期,2 816人參加講座或培訓;設立社區生殖健康板報12期,分發各類生殖健康小冊子8種6萬余冊,向居民提供健康信息,開展健康服務;倡導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健康生活每一天的健康新理念。
4.4 政策改革
調整社區生殖健康服務方式,在提供包括婦女、兒童系列保健在內的社區全科服務,設點提供圍絕經期健康咨詢,生育行為指導,幼兒生長發育指導。將流動人口納入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服務范圍。針對區域生殖健康服務中的管理薄弱點,由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區產科質量管理制度”、“危重孕產婦報告、轉診、搶救流程”、“加強流動人口孕產婦管理”等政策性文件。并在實施區域衛生規劃時,把以臨床服務為主體的婦幼衛生保健院,調整為以社區婦幼保健為主體的婦幼衛生保健所,突出了區域婦幼保健專業機構的公共衛生功能。
4.5 建立多部門合作
將項目融入“十一?五”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在區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的大平臺中,推進社區生殖健康促進項目。充分運用全國婦聯心系新生命的工作資源,如人員培訓,提供健康教育資料,大型活動項目資金。充分整合社區資源,與社區中的教育、民政、計劃生育、企業等單位聯手開展活動,如與民政婚姻登記處合作,開展婚前醫學咨詢和檢查;與教育部門合作開展肥胖兒童干預;與計劃生育部門合作實施計劃生育避孕知情選擇和流動人口孕產婦健康服務;與區工會、區婦聯、一些非政府組織(企業家聯誼會)合作,對社區下崗、待退休、流動人口等貧困婦女開展婦科健康檢查;以社區學校等平臺,開展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營造關注生殖健康的社會環境。
4.6 臨床醫學與公共衛生融合
對從事兒童和婦女保健工作的臨床醫務人員,進行公共衛生與生殖健康知識的培訓。臨床醫師在社區兒童和婦女保健門診中,融合了健康教育、行為指導、跟蹤服務訪視、咨詢等公共衛生服務的內容。建立社區公共衛生與臨床相結合的監測網絡,如新生兒出生缺陷篩查、孕產婦和社區婦女感染性疾病篩查、登記報告等。而公共衛生婦幼保健人員運用臨床診療手段開展婦女、兒童人群相關疾病的控制。お
5 主要成效
通過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項目,形成了縱向區-街道-居委,橫向社區各部門參與的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工作網絡、工作模式和相關政策,形成了一支22人的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的工作骨干隊伍和120余名社區志愿者隊伍。
以健康促進理論為依據,嘗試了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的社區診斷,綜合評價了社區婦女生殖健康相關數據、資料和信息,較客觀和全面地反映了區域內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的影響因素,為開展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提供依據。
通過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項目,社區婦女對生殖健康知識、信念、行為的總體正確率由77.14%、61.67%、36.73%,分別提高為88.99%、77.85%、59.89%,(P<0.01);參加婚前醫學檢查率由8.96%上升到20.19%,參加婦科健康檢查人數增加1倍以上,圍產兒出生缺陷發生率由11.03%下降至7.99%。過程評價,用中心攔截法對社區人群調查顯示,社區目標人群參與婦女生殖健康促進活動的覆蓋率達82.05%;用訪問法,對社區管理者、社區單位負責人、社區志愿者作訪談研究表明,多數被訪問者認為“社區婦女生殖健康項目,促進社區婦女、兒童健康”、“對保護社區脆弱人群的健康權益具有積極意義”、“促進區域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推進和諧社會建設”。お
6 問題與體會
在呈現“二元化特征”的中心城區,開展以社區為基礎的婦女生殖健康促進,其人文、經濟、居住等環境差異大,需求也不同,通過社區診斷可有針對性地設計各種健康促進項目計劃,提高了健康促進的可干預性、公平性和干預的有效性。
社區婦女生殖健康促進項目范圍廣、 內容多,一些慢性疾病遠期效果在項目短期內很難顯現,根據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的理論,我們用知識、信念、行為正確率作近期效果評判,另外,由于本項目用非標準設計作前后比較,對可能存在的“訊息污染”對項目結果的影響,需作進一步探討。
社區健康促進項目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離不開多部門的合作。本次項目把握了社會環境對兒童、婦女脆弱人群關注和區域衛生改革的契機,整合了社區資源,推進項目的發展,但是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促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把項目形成的組織網絡、政策、資源籌集延伸下去,并在實踐中充實其內涵,使社區健康促進可持續發展。お
7 參考文獻
[1]世界衛生組織.朝著實現國際發展目標和具體目標加速進展的生殖衛生戰略.2004.
[2]林益強,顧玉珠,臧賢玲.黃浦區社區兒童、婦女(生殖)健康的社區診斷分析.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8,3(3):31.
[3]林益強,章晨琦.社區健康促進技能與實踐.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2,17-78.
(收稿日期:200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