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凌
一提到影視劇,人們都會想到些什么?著名的導演、耀眼的明星、漂亮的服裝,還是纏綿的愛情、驚悚的故事,再或是長久記憶、深情的話語、優美的畫面……
但作為影視美術設計,在意的又是什么呢?現在,我們一起在電影中的美術造型這一環節上,對美術設計工作進一翻探討和了解。
美術設計是作為一種影視語言,參與到影視劇的創作結構,對于劇本、劇情、場景畫面、人物造型等的影響,在影視劇的“視”聽上都有直接的作用。導演在閱讀完劇本以后,首先需要的是和美術設計師說明自己的目的、意圖和方向,美術設計從這個時候就開始了參與劇作創作的工作,進行先期視覺化的設計創作,創造外在的人物形象和環境氣氛,確定整部戲中的色彩總譜、造型風格(對色彩的運用)、色彩基調(對影像光比、光影的確定)。
美術設計師在熟讀和精讀劇本以后,對人物造型進行圖解,強調人物造型的色彩,對場景氣氛的三視圖的圖解,使場景的空間、物質、社會心理、主題性都直接參與到劇作故事的敘事結構中。
劇情是影視劇的客觀依據,美術造型是敘述劇情結構的深層情感。在此基礎上,影視美術首先是寫實,然后再加以創作、改變、融入個人色彩,從寫實中抽拔出來,加入詩化、柔情等等,然后再回歸到影視畫面。
例如我在金鷹獎作品電視劇《六年級的夏天》的美術設計工作中,對兒童時期的純真、質樸、無憂無慮的成長生活進行詩化、柔情,大量運用明亮、歡快、干凈的顏色,表達兒童眼中的世界和色彩。
在影視劇的敘述中,美術師設計創作一系列的場景、道具、光效等等,活動區域的不同,強化人物或造型上的差異,幫助演員的表演,協助影視劇情結構的講述,使電影的“視”“聽”成為直觀和平面,容易被觀者接受。
美術造型在影視劇的拍攝中,為拍攝的需要,演員的表演、電影電視劇情故事結構的講述,進行美術創作設計,其具體為:
攝影相關:
1、場景氣氛圖:
這是意識變為現實前的設置,設計創作場景的色彩變化,每一場場景之間的變化,場景和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自身的色彩關系及自身的色彩變化,人物之間的變化等。
2、光影光效:
光影、光比、光的形狀的確立,如:散射光、直射光、特殊光效,光的顏色、大光比、小光比、底光、平光等來制造環境和人物形象。
3、造型人物和場境的色彩差異:
確定視覺中心點、確定造型人物是被環境包含、還是在環境中突出,從而決定色像的控制、明度的控制,如夜行人的黑衣、草原上的白衣人等。再或是強化道具物件,減弱造型人物的存在,應襯反差,制造空靈、詭異效果,轉移視覺中心,如:黑夜、寂靜無人、搖曳的燭光等等。
4、造型材質的差別處理運用:
不同時期、年代、環境的材質區別設計創作運用,如古裝戲里不該出現電線桿、手表、水泥地等。還原于真實強化畫面的視覺效果。
5、拍攝的鏡頭畫面而設計:
豐富鏡頭畫面的信息量,使鏡頭畫面具有縱深感,如:玻璃、門、窗等的設計創作,強化鏡頭畫面的空間關系等。
演員的表演相關:
1、人物造型:
人物造型的先期視覺化,設計創作外在的人物形象造型、形式、人物角色的造型,視覺語言,如:服裝的款式、顏色、服裝材料的質感,發型、膚色,人物使用的器具等。
2、參與劇作:
和演員一起在表演的過程中創造角色,使其成為鏡頭畫面里的內容,創造視覺審美文化。
3、心理表現:
緊扣角色人物的思想變化、心理變化、行為變化來設計創作,制造場景的變化,對色彩、空間場景的轉換,引發觀眾的思考,從而達到演員塑造人物角色的內心體現,立體、直觀地呈現給觀眾,一個鮮活、真實的人物形象,不管是其行為動作,還是心理活動。
4、道具的設計:
演員在角色塑造中,使用一系列直接或間接的道具來完善和完成人物角色的塑造,為表演的真實、承接尋找到依托。
以上所述就是美術設計為影視美術造型中的制作拍攝所作工作的一些部分。
電影是一門綜合的藝術,綜合的藝術也需要綜合的理解,這一切也僅僅是美術設計在影視造型中為影視劇制作拍攝所作的一部分工作,更多工作還得靠整部電影創作各部門的群策群力,共同創造方能完成。
(作者簡介:周凌(1972.10—)男,湖北電視劇制作中心。主要影視作品: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自娛自樂》、《一地花香》等;電視連續劇,《家風》、《六年級的夏天》《、感情敲詐》、《欲望阻擊》、《大鱷浮頭》、《大漢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