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江
筆觸是繪畫的物理屬性之一,是藝術家通過畫筆和顏料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所產生的精神性“痕跡”。同時,筆觸也是繪畫形式的組成因素之一,筆觸還具有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我們通過對筆觸美的欣賞,感觸到油畫的內涵和力量,感受到油畫筆觸所構成的肌理簡直是激情的流露和生命旋律的跳動。
一、油畫筆觸的呈現
油畫基于造型和色彩的需要,畫家通過畫筆把顏料變成畫布上有生命的色彩。很明顯,繪畫必須有跡,跡必然有象,象必然有所表達。在繪畫這種作跡造象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都離不開技巧。繪畫是技巧的產物,所謂技巧,無非是指畫家用工具在材料上做作跡造像時所使用的辦法而已。西方的油畫家們?yōu)榱双@得驚人的跡像效果所做的技巧嘗試更是爭奇斗艷五花八門。在繪畫藝術發(fā)展中,人們往往更多地關注畫面的情節(jié)和內容,不太在意筆觸相對獨立的審美內涵。其實,從繪畫史的發(fā)展來看,不論什么時代的作品,也不論什么畫派的作品,其筆觸的運用直接構成了畫面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油畫筆觸呈現出的形式美感在繪畫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觸是繪畫外在物理表面的肌理感之一,是繪畫的物理屬性,是藝術家運筆建立畫面、體現形象所產生的痕跡。筆觸本身與繪畫是與生俱來的,但它作為一種審美對象和繪畫的評判標準,甚至成為藝術家著意追求的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目標。
西方油畫藝術的筆觸美在其立體的肌理感方面更具特點。油畫的筆觸不但具有豐富的造型感,同時具有強烈的觸摸感。早期的油畫藝術以細膩寫實為主,藝術家們盡量將筆觸隱藏在形體關系之中,甚至有意識地使用平涂畫法來減弱筆觸。后來威尼斯畫派的提香是最早也是最成功地認識筆觸美的畫家,他的繪畫的最大特點就是運用豐富的筆觸來提高色彩的豐富性和表現力。十七世紀藝術大師倫勃朗將筆觸發(fā)揮出巨大的情感表現力,使人們對筆觸美所產生的視覺張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到十九世紀油畫發(fā)展的高峰期,油畫筆觸成為體現繪畫美的自覺追求,同時印象主義對繪畫精神和繪畫語言、技法的開拓性作用,也使筆觸美在表現范圍上得以擴展。
二、油畫筆觸的表現形式
古典主義繪畫用那含而不露的平滑、細膩的筆觸描繪一種含蓄、典雅、安祥、嫻靜、秀美的繪畫意境。藝術大師達·芬奇的畫面虛實變化巧妙,多用松動的筆觸和半透明的多層覆蓋,人物皮膚處理得極其平滑,筆觸為隱形狀,筆筆相融,天衣無縫,涂抹出一片凝脂,不知不覺地由明到暗,創(chuàng)造出柔和朦朧的效果。同時筆觸對于畫面質感的表現,以及形成的肌理效果,給我們帶來了不一般的藝術審美。
筆觸在繪畫形式中占據著無可替代的地位。我們在現實主義畫家?guī)鞝栘惖淖髌贰逗Y麥的女子》中可以發(fā)現, 畫家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方法,通過質樸而充滿力度的筆觸將一個跪著的女子端著篩子正在篩動的雙臂和另一個面帶憂郁的姑娘的神態(tài)表現得真實而細膩, 深入地刻畫出她們的生活處境和思想感情, 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我們可以通過畫家那樸實洗煉的充滿力度的筆觸感受到畫家對勞動婦女的真切同情與珍愛。庫爾貝極力反對用筆觸去營造華麗輕巧的畫面效果, 他力求用準確的色彩和造型在筆觸下挖掘畫面的精神內涵。
我們看色彩大師凡·高的神經質般的筆觸,凡·高運用他富有個性的筆觸,不僅來分解色彩,也傳達他的激情。凡·高的《自畫像》,在一片冷色調的灰綠和灰藍色的和諧作用之下,背景猶如燃燒的火焰,他似乎對線條所蘊含的情感有一種天生的敏感,他把印象派的色點擴展成色線,凌亂的筆觸似乎預示著他悲劇的命運。在《星月夜》中,凡·高運用夸張流動的筆觸,強烈的節(jié)奏感表現出大地仿佛在顫動,這種飽含自發(fā)性激情的有力筆觸,既非順從于事物固有的肌理,也不傾向于對象本身的動態(tài),而是通過大自然轉換的心靈寫照。凡·高的畫面里充滿了各種方向運動的筆觸,這些扭曲翻滾、殺氣騰騰的令人狂燥不安的根根筆觸,直逼觀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勾出觀者本能的野性。
三、油畫筆觸的演進
油畫筆法的運用是隨油畫史上各個畫派的變化而變化的。文藝復興前后的古典寫實主義的混合畫法,一般是在自制的白底子上用一種單色起稿,畫出較深入具體的素描,之后就用深棕或深褐綠的蛋清膠粉色將背景涂滿,再以蛋清膠粉初步將畫畫完,最后再上一層光油。其次是直接畫法,這一畫法在印象派畫中運用最為廣泛。這在印象派大師莫奈、比沙羅、塞尚等人的作品中得以體現。人稱莫奈的作品尤如一首首“色彩交響曲”,還有人說莫奈是印象派的“筆觸大師”。他擅長用充滿靈氣的筆觸把光和色完美統(tǒng)一地揉和在一起去表現充滿空氣、陽光燦爛的風景畫。他用高度概括、凝練、意韻生動的筆觸,捕捉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在不同季節(jié)、時空、氣候條件下的光怪陸離的變幻。
最后我們看現代表現技法,這從十九世紀末一直到二十世紀中期先后涌現出大批表現主義作品,弗洛伊德是這一技法的典型代表。
從以上敘述可以看出重視筆觸的作用,所以我們看歷代大師的繪畫作品,用筆自成一體,和諧一氣,或薄或厚或顯性筆觸或隱性筆觸都呈現出完整統(tǒng)一的效果,決無雜亂無章之感,這是一種駕馭用筆的高超技巧,為筆底流露的情感所傾倒。當然,筆法說起來是有限的,但在實踐中可以無限延伸。單一個點彩筆法就可以千變萬化,印象派時點彩筆法成了其基本特征之一,但莫奈、雷諾阿和畢沙羅等的點法各自具有不同的變化和個性。后印象派則走向極端,如修拉則將點作為其唯一的筆法。所以說筆觸的肯定與否,是否有表現力,是衡量一位畫家的標志。
參考文獻:
[1]鐘孺乾.繪畫跡象論[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2][美]哼德里克·房龍.西方美術簡史[M]. 陜西美術出版社.
[3][美]H·H·阿納森.西方現代藝術史[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