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轉型后,黨群干部服務的對象是多層面的。如何做好不同人員的思想工作,如何把不同階層的員工凝聚到企業共同的目標上來等課題,需要黨群干部在實踐中加以思考。在服務貿易的企業里,如廣告、外貿、展覽業,有一批資深專業人士,他們具有較強的市場開發能力與高端客戶服務能力,是企業經營的骨干。他們事業成功,成就感強。與他們的交往,就要承認他們的成功,尊重他們的個性,善于欣賞他們的長處和優勢。他們熟悉的東西,你要知道;他們精通的東西,你也要了解。如果你要得到資深專業人士的支持,就要選擇合適的時機主動去溝通。同時,要創造良好的環境,鼓勵發展,鼓勵創新,探索高端人才的激勵方法,充分發揮高端人才的作用,使他們的知識得到尊重,價值得到體現。通過調動他們創新企業文化的主動性,來帶動整個團隊。
一、黨群工作要創新考核方式,打造數字化績效型機制
黨群工作要數字化、職能化。黨群工作者要具備系統的思考能力,要充分認識到黨群系統各部門雖有分工,但卻是一個整體,工作要圍繞中心目標和共性任務形成合力,發揮整體優勢。要探索建立一套數字化黨群工作評價機制,打造績效型組織。
(一)確立正確的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中心目標,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求真務實、創新求效觀念,按照強化責任意識、規范程序標準、加強激勵約束、鼓勵創新探索、發揮整體優勢、服務中心工作的思路,打造一個數字化、職能化、績效型黨群組織部門。
(二)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的制定既要堅持系統全面、重點突出,又要堅持務實創新、指標量化的原則。要按照黨建基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黨風廉政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企業文化建設以及群團活動開展等六個大類構建考核標準體系,并將其細化量化。在此基礎上,為體現實效性,促使黨群工作由重過程、重做法、重形式向重效果、重內容、重實際轉變,還可設置中心任務、安全生產、嚴重違紀案件、重大穩定事件及違反計生政策問題等一票否決性指標。這樣就在企業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黨群目標責任體系,有效改變黨群工作軟任務、軟指標現象。
二、黨群干部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用個人的人格魅力去推動黨群工作
(一)具有豐富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
黨群工作崗位是一個要求綜合能力較高的崗位,這需要黨群工作者具有豐富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黨群工作者要學習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工程技術、心理學、項目和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要在培養自己的組織策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下功夫。黨群工作者只有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黨群工作才能更好地融入企業中心工作,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在企業中的獨特作用。
(二)充分發揚民主,嚴格執行程序
科學民主決策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決策時,必須遵循民主決策原則、依法依規決策原則、黨管干部原則、責任追究原則。重大事項集體決策,不搞個人說了算。認真傾聽不同意見,在民主討論的基礎上實行正確的集中,做到情況不明不決策,未經專家論證不決策,沒有民主討論不決策,不符合法律程序不決策。
三、注重企業人文精神
與傳統企業的文化理念不同,現代企業文化十分注重人文精神。在一些企業文化中,思維方式缺乏現代人文精神,把利益放在了首位,而把人放在末位,忽略了支撐利益的精神因素,他們往往勝在起點,敗在終點。其次是容忍不同思維的精神。一些企業文化中缺少現代人文精神的另一種表現是思維求同,善用思路相近的人。中央黨校的一位教授說:“如果我們不去鼓勵自由的思想及提出新的意見,我們社會雖然顯得平靜,但事實上將完全停頓。”此話完全適合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思考。西方哲學家說:“我們只感謝不一致性,它使人類生存下來”。
四、要不斷豐富監督的內容,拓寬監督的渠道
領導干部接受監督必須是全方位、多層次的。一是內容要實實在在,不搞花架子,不作表面文章。二是面要寬,既不能“抓大放小”,又不能僅抓“細枝末節”。三是要觸及關鍵環節,觸及熱點難點問題,包括決策權、用人權、用錢權,包括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改革舉措、政策措施等。要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將監督的內容公開,使之家喻戶曉。要通過層層召開民主生活會、黨員組織生活會、職工代表聯席會、群眾座談會,設立意見箱、舉報電話等,進一步拓寬群眾監督的渠道。要組織好廠務公開、向群眾述職、群眾測評干部等,以充分保證群眾行使監督權力。
五、建立健全黨群聯系機制是解決黨群關系存在問題的根本途徑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堅持致力于科學發展,努力建設和諧社會,從整體上和全局上樹立了黨的威信,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黨群關系。但也必須看到,在黨群關系總體健康、和諧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在局部地方、特殊時期、特定環境和具體工作中,存在著黨群之間的思想隔閡不斷加深、社會矛盾日益復雜化、利益矛盾逐步凸顯的問題;一些地方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向心力有所下降;黨組織對部分新領域新階層群眾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不足,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平和能力,亟需引起高度關注。
當前黨群關系面臨的種種新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黨群雙方主體的原因,也有黨群工作技術層面的原因;既有黨的方針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黨的領導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從黨的群眾工作的體制和機制方面來看,主要有:領導體制高度集中、黨政行為不規范導致社會實踐中的矛盾演化為黨群矛盾;民主制度不健全,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機制、利益表達機制不順暢,致使一些重要決策缺乏民意基礎;授權關系在制度機制上尚未完全理順,導致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運行機制失衡;黨群溝通機制、聯系機制、服務群眾機制、化解黨群矛盾機制和利益調整機制不健全,造成黨群之間的思想隔閡不能及時消除,黨群之間矛盾升級。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們黨要取得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新進展、新成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切實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針對當前黨群關系存在的問題,建立健全黨與人民群眾聯系的機制,進一步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只有完善黨群聯系機制,才能使黨的決策更好地集中民智、體現民意,把執政方式建立在更加自覺地運用客觀規律的科學基礎之上;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把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轉化為執政興國的強大動力,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動民主執政;才能使黨員領導干部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更好地運用法律手段調整各種社會利益關系,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不斷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所以,要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就必須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等領域確立一套科學的制度來保持黨群關系的長期和諧,保證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充分實現,用制度和機制來保證我們黨永遠不脫離群眾。
總之,我們要以基層黨群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中心,著眼于科學發展觀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形成新認識,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周小亮.深化體制改革中的利益兼容問題探索[M].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07.
[2]周深影.比較優勢利潤原則及其實現機制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霍樹紅(1970.2—),女,漢族,吉林雙遼縣人,本科,政工師,主要從事黨務、紀檢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