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如何開展教學工作,才能達到教學要求,更好完成教學任務,本文從高等教育心理學著手,談計算機教學中制度化管理對學生心態的影響,分析在教學中如何制訂和執行教學紀律制度,實現教學制度化管理。
關鍵詞:教學紀律;制度化:計算機教學;學生心理;教師心理
引言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主導者和管理者,對教學過程是否順利開展和教學效果的好壞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為了有效控制教育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國家各級教育部門制訂了許多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由于這些制度都是由教師執行的,所以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執行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才能達到教學要求,更好完成教學任務,這是每一個教師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對教學紀律隨意性較大,對教學中出現的相同的兩件事情往往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處理結果,有時甚至在教學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違反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的行為,雖然有時教師對教學規章制度沒有完全執行是出于善意且對當時的情形有利,好像作法比較人性化,有些教師把這種情況叫做“靈活處理”。但這種違反原則的做法從長遠上來看是后患無窮的,縱容了學生的違紀行為,不僅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而且對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也是有害的。要達到教學要求,更好完成教學任務,制度化管理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手段。
1 如何制訂教學紀律制度
1.1 制訂教學紀律制度的原因和教學紀律制度的范圍
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 雖然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管理的規章制度是比較多的,但由于這些制度是主要涉及原則性和方向性的問題,對于教學過程中的許多具體細節問題沒有詳細的規定,如學校規定曠課學時1/5以上,則該門課程成績為零分,但沒有規定曠課一課時或幾個課時怎樣處分等,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情況自己把握處理,為了規范學生的學習紀律, 教師有必要對教學中的重要的教學細節問題作出要求,形成規范,制度化管理。我作為一個計算機教師,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我對一些學生課堂上較常出現遲到、早退、老師講課時學生上機、要求學生上機練習時學生玩電腦游戲、上網等違紀行為制訂出一個合理處罰制度,對課堂上認真學習、課外認真完成好實驗報告等表現出色的行為制訂獎勵方法,對學生進行“獎優罰劣”,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行業進行處理時能有章可循,制度化管理.也即有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紀可依”。
1.2 教學紀律制度制訂的要求和做法
1.2.1 教師的教學中制訂的制度應該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
教師的教學中制訂的制度只有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才具有合理合法性,在執行時才不會受到學生的質疑。如果制訂的制度本身跟國家的法律法規或學校的規章制度相沖突,如有的教師為了嚴格要求學生,規定學生在學習中違反幾次紀律該科的期末評分不及格,但作為對學校的教學規章制度比較了解的學生,知道期末評分是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組成,平時成績大概占30%至40%,而平時成績又包含上課紀律、作業、實驗報告、平時考試成績評等,學習中違反紀律只能是扣一些平時成績的分,如果僅是違反幾次紀律該科的期末評分不及格是不符合學校規章制度的,是不合理的制度,部分學生會認為這是不可能執行的,不把它當回事,有學生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故意違紀來看老師如何處置,造成教師制訂的制度執行困難,使教師處于被動的地步,不堅決執行吧,制訂的制度名存實亡,影響教師的形象,堅決執行吧,又造成學生的不滿,且執行過程中不能理直氣壯。因此教師在制訂學習制度時一定要考慮制訂的制度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切實可行。否則即使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想嚴格要求學生,但不一定能收到預期效果。
1.2.2 制訂的制度獎懲措施效果應是明顯的
在教學中為了鼓勵學生養成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制訂的制度獎懲措施效果應是明顯的。在教學中,獎懲措施效果最明顯的莫過于是期末評分的成績,因為期評成績直接影響到學生是否補考,期評成績將記錄在學生的檔案里面,對學生就業等造成長遠的影響,是學生最關心的事情,現在的大部分大學生對其中的利弊是相當清楚的。所以在制訂的制度獎懲措施與學生的期末評分的成績掛鉤效果是最顯著的。在我制訂的教學紀律制度中,把學生遵守紀律的情況與平時成績掛鉤,設定一個平時成績分數基數,按照規定中的每一項要求對學生執行情況進行打分,進行量化管理,最后得出學生的平時成績,在期末時按學校規定的平時成績點總成績的比例和期末成績一起計算出期評成績,使學生清楚知道平時學習的表現和期評成績是密切相關的,要想得取得好的成績,平時就得有好的表現。因而在思想上重視老師制訂的教學紀律制度。
2 如何執行教學紀律制度
2.1 讓學生明確了解教學紀律制度。制訂出處教學紀律制度后,要讓學生清楚知道教學紀律制度的內容,我采取的方法是在第一次上課時就進行強調,通過聯網的計算機發到學生的計算機里,要求學生拷貝下來后學習,同時把這些制度打印一份讓該班的班長保存,通過多管齊下,讓學生在一開始接觸這門課程時就清楚教師對教學紀律的要求。只有明確了教學制度,在教學中處理學生的紀律問題時才能有章可循,“有紀可依”,在學生違紀時也能有理有據進行處理,使學生違紀受到處罰時才可能心服口服,另一方面也使學生知道教師對學習紀律是重視的,從而減少學生在學習中的違紀行為。在按規定對學生的良好表現進行獎勵時,也能鼓勵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2 嚴格執行教學紀律制度
2.2.1 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人師表,嚴格要求自己,帶頭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為學生樹立榜樣。俗話說:“ 正人先正己”,如果在教學中自己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如上課遲到、早退、擅離課室等,當學生也出現類似的違紀行為時自己怎么處理?如果教師對學生的違紀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就造成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后果,制訂的制度成為一紙空文;如果處理的話,作為民主平等意識很強的大學生如何能心服口服?學生此時的心態是:難道是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老師可以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我們為什么就不行?使教師制訂的制度沒有說服力,必然會遭到部分學生的抗議,影響到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喪失教師的威信,從而影響到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與教師制訂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馳。就像執行交通法的交通警察,如果連自己都違反交通法,如駕車逆行、闖紅燈等就會造成所在城市交通越來越混亂,在執法時遇到群眾的抵制、不滿和厭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
2.2.2 教師在執行教學紀律制度時對學生要一視同仁
現在的大學生是一個對民主比較重視的群體,教師在執行教學制度的過程中,只要做得合情合理,學生還是會相當支持的,而作為“公平、公正”的民主辦事原則也是大部分學生最擁護的。要做到公平公正,除制訂的制度要合理外,在執行時對所有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因人而異。有些教師對一些特殊群體的學生(如專業知識較好、擔任學生會干部或班干部等的學生)有好感,在他們違反教學紀律時就網開一面,特殊處理,而對其他學生違紀就按規定進行處罰,這種不公平公正的制度執行方法在學生了解后,必然會引起大部分學生的反感,受到學生的抵制。因此,教師在執行教學紀律時必須以制度為準繩,嚴格按制度處理,只有這樣,制度才有效力,才能被學生接受,教學管理才能真正制度化。
2.2.3 教師在執行教學紀律制度時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
在教學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學習紀律性較好和較差的學生,對紀律必較好的學生要進行表揚和獎勵,對紀律性較差的學生要進行批評和處罰,如在完成課外作業時,有些學生能夠準時完成且完成得很好,一些學生會出現沒有完成、不能按時完成或馬虎應付的等現象,教師不僅要認真改好這些作業,還要把學生作業的情況記錄下來,參與平時成績的評定,才能有效督促學生認真負責完成好課外作業,達到教學要求,如果教師在此過程中馬虎應付,必會被作為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大學生識別,看穿教師不負責的工作態度,部分學生就會產生老師既然執行教學紀律制度中的一項馬虎應付,執行其他教學紀律制度也不可能太認真對待的心態,使學生產生做好做壞一個樣的心態,使教學紀律制度執行效果大打折扣,又如在課堂上學生上機操作練習時如發現有學生玩電腦游戲的違紀行為,教師由于怕麻煩沒有按制度要求進行處理,就會縱容這種違紀行為,使這種行為變得越來越多,最終變成失控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執行教學紀律,對學生違紀行為按教學紀律制度嚴格執行,發現一件,處理一件,才能維護制度的權威性,也即是說教師在執行教學紀律時必須“執紀必嚴, 違紀必究”,教師要做到肯花時間、不怕麻煩、認真負責才能使制訂的教學紀律制度得到順利執行,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2.2.4 教師在執行教學紀律制度時要處罰必須與疏導相結合
教師在執行教學制度過程中,必然會對一些學生進行處罰,造成學生的不快,教師對學生處罰后要主動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在受處分后有所想法和看法,幫助學生剖析受處罰的原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尋找改正錯誤的方法和措施,同時向受處罰的學生解釋清楚處罰不是教師的目的,而是是為了讓學生成長一種教學手段,教育作為成年人的大學生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學生深刻認識“破壞規則就要接受懲罰,承擔責任”的道理,讓學生了解老師是對事不對人,鼓勵學生克服缺點,吸取教訓,讓學生體會到教師雖然對他們進行了處罰,但在內心還是關心他們的。絕忌對學生處罰后不聞不問,或對受處罰的學生表現出這是他們咎由自取,自作自受的態度,因為這樣泠冰冰的態度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教師置于學生的對立面。因此,懲罰必須與疏導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教育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 教學制度化管理的效果
本人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十多年的實踐探索中發現,教學紀律制度化管理是切實可行的,在教學中執行好制度化管理,不僅可使教學過程得以順利開展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能為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起到促進作用,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提供幫助,同時也能使教師得到學生的尊重,在學生中豎立威信。
參考文獻
[1]謝安邦主編《高等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2]伍新春主編《高等教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作者簡介:湯夢達(1974-),男,廣東梅江區人,嘉應學院醫學院現代信息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