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機械基礎》是一門綜合性的技術基礎課,研究對象是一般工況條件下的常用機構和通用機械零部件。這門課程概念、名詞和原理多,內容抽象,實踐性強。由于技工學校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大多數學校又缺乏必要的教學教具和設備,因此極易使學生產生懼學和棄學的情緒。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引入,使《機械基礎》的教學開始變得形象、生動、易懂。
多媒體教學以計算機作為主要教學媒體來進行教學活動,即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師進行教學活動。計算機不僅能呈現單純的文字、數字等字符教學信息,而且還能輸出動畫、視頻、圖像和聲音,容易做到教學信息的圖、文、聲并茂,這種多維立體教育信息的傳播,增強了信息的真實感和表現力。
一、多媒體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指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和情感狀態。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的興奮劑,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巨大內驅力。教學實踐證明,學生一旦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就會表現出巨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效率也會不斷提高?!稒C械基礎》系統地講解每一種機構的組成、原理及應用,是一門科學性、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容易采用說教課的形式,枯燥空洞,學生興趣不大,積極性難以調動。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利用它設計出仿真直觀情境,能把《機械基礎》中難以理解的原理用直觀的視、音頻的形式表現出來,或把學生喜聞樂見的例子用多媒體直觀地表現出來,為學生創造學習知識的實際情境。通過聲、形、色、畫等刺激學生的各個感官,誘發他們的好奇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全面參與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引起極大興趣和充分注意,使他們由不愛學轉變為愛學、想學。
二、多媒體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社會實踐較少,對一些機構、零部件比較陌生,而書本上出現的僅僅是平面圖,不利于學生理解機構的構造、工作原理。引入多媒體以后,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不僅可以觀察到機構的組成及其各個零件,還可以通過演示了解機構的工作過程、工作原理。例如,在《凸輪機構》這一課題中,多媒體將其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對于凸輪機構的工作過程及其位移曲線,通過多媒體畫面,將各階段的工作直觀地顯現了出來。
三、多媒體教學節約了課堂時間
一節課的板書設計相當重要,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但是,有的板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例如,《凸輪機構》中的等加速等減速運動規律的位移曲線,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分散了學生的思路。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就不同了,只要輕輕一點,準備好的圖片就會隨即出現,還可以采用動畫的方式一步步地呈現出來,既節約了時間,又活躍了課堂,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外訓練,可以節省時間,增加訓練的內容。
四、多媒體教學增加了課堂容量
《機械基礎》這門課的內容較多,而根據教學大綱安排的課時較少,同時需要補充的內容也較多,利用多媒體可以將大量的相關信息引入課堂,加大課堂容量,有效地利用了時間,同時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例如,在《有級變速機構》中,課本中對每一種變速機構的原理只做了輕描淡寫地講述,學生很難理解。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加入詳細的介紹。此時,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既可以清楚地演示機構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原理,又節省了板書時間。
五、多媒體教學有助于突破教學難點
在《機械基礎》中,很多零部件和機構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少見,模型制造起來也比較麻煩,而利用多媒體演示可利于學生的掌握。例如,在《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中,大家對導桿機構比較陌生,是該章節的一個難點。通過多媒體把由曲柄搖桿機構如何一步一步演化為導桿機構的過程呈現出來,就可以化難為易。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多媒體的采用也要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來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輪系傳動比公式的推導,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就不一定比教師與學生一起邊推導邊板書的效果好 。
總之,由于多媒體特點的多樣性,在《機械基礎》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手段具有非常大的優越性。它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更能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的實踐中,運用多媒體不斷探索,不斷更新,讓它在教學中發揮更大更多的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