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軍
攻螺紋是鉗工金屬切削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包括劃線、鉆孔、攻螺紋等環節。攻螺紋只能加工三角形螺紋,屬連接螺紋,用于兩件或多件結構件的連接。螺紋的加工質量直接影響到構建的裝配質量效果,所以實習教學非常重視攻螺紋各環節的教學。
一、劃孔位線
劃線時,鉆孔是攻螺紋的基礎。劃線準確,孔位尺寸就能得到保證。劃線前,首先要看懂圖樣和工藝要求,明確工作任務。然后,清理劃線表面,涂上酒精溶液,選擇好劃線基準。選擇劃線基準時,盡可能使劃線基準和設計基準重合,采用劃線盤對毛坯進行劃線,已加工好的表面則采用高度游標尺進行劃線。劃圓線時,先劃出十字中心線再劃圓線,大直徑的園可劃多個圓線,用以鉆孔時作參考線。線條要求清晰均勻,劃完線后要仔細檢查劃線的準確性及是否有漏劃線條,確認無誤后再打上樣沖。樣沖應打在線條的中點,不可偏離線條,樣沖在曲線上的沖點間距要小一些。直線上的沖點間距可大一些,但短線至少有3個沖點,在線條的交叉轉折處必須有沖點。沖點的深淺要掌握適當,早薄壁上或光滑表面上的沖點要淺些,粗糙表面或厚壁上的中心孔位置則要深些。
二、攻螺紋前底孔直徑的確定
在加工剛件和塑性較大的材料及擴張量中等的條件下,鉆螺紋底孔用鉆頭直徑Φ(mm)=螺紋大徑D(mm)-螺距L(mm);在加工鑄鐵和塑性較小的材料及擴張量較小的條件下,鉆螺紋底孔用鉆頭直徑Φ鉆(mm)=螺紋大經D(mm)-(1.05-1.1)螺距L(mm)。教會學生查普通三角螺紋的螺距,要求學生對M6~M16幾種粗牙螺距要牢記,并掌握好螺紋底孔直徑的計算方法。
開始教學生攻螺紋時,根據螺紋大的大小,底孔直徑可比原直徑鉆大0.1~0.4mm,以便使學生在練習攻螺紋時,容易掌握攻螺紋的動作要領,避免出現把孔攻成孔口亂牙,螺紋歪斜,絲錐折斷等不良現象。
三、鉆底孔
按計算出來的底孔直徑借用麻花鉆,借鉆頭時應檢查鉆頭的直徑、角度和鋒利程度。若鉆頭角度不對或不鋒利時,應修磨后再用。麻花鉆裝夾時夾持長度不能小于15mm,以確保鉆孔時鉆頭的穩定,預防鉆頭的擺動。夾持后鉆頭伸出部分長度不能太長,太長麻花鉆在鉆削時會擺動,容易使鉆出的孔擴大和折斷鉆頭;太短則孔鉆不穿,伸出約比孔深多3~5mm為宜。
鉆孔時應采用試測法進行加工:校正好孔位后,鉆削孔深約2~3mm時退出鉆頭停車,測量孔位尺寸。如果孔徑有偏差,應及時進行調整,合適后再往下鉆屑;如果有位置公差要求,則應同時測量孔徑和孔距兩個尺寸,孔位間距如有誤差時應及時校正空間距。鉆孔時鉆頭出現單面切削現象,此時鉆削進給量應稍慢些,待孔徑偏移量鉆完后再加大進給量,以避免鉆頭單邊切削使各鉆頭歪斜、孔位鉆斜。對底孔孔口兩端應進行倒角,且倒角的直徑應略大于螺紋大徑。這樣使頭攻絲錐開始攻時容易切入材料,并能防止孔口被擠壓出凸邊。鉆孔時,為了降低切削抗力,提高鉆頭壽命,改善加工孔的表面質量,鉆孔時要加注足夠的切削液。掌握好底孔鉆削方法,能保證螺紋的底孔直徑,孔間距和表面粗糙度值,為攻好螺紋提供良好保障。
四、攻螺紋
1.準備工作
通常情況下,M4~M24絲錐每組有兩支(頭攻、二攻),M6以F及M24以上的絲錐每組有三支(頭攻、二攻、三攻),細牙螺紋絲錐為兩支(頭攻、二攻)。每種規格的支數,根據絲錐頭部角度、外圓尺寸來區分頭攻、二攻、三攻。檢查絲錐的牙齒是否爆裂或磨損過多,選用的絲錐牙齒要鋒利,選好絲錐后再選擇好的鉸杠。
2.攻螺紋
用成組絲錐攻螺紋時,應以頭攻、二攻、三攻的順序攻削主題標準尺寸。用攻頭起攻時,把絲錐放在孔口上,然后用絲錐加壓力并轉動鉸杠,當絲錐切入1~2圈后,應及時檢查并校正絲錐的位置。檢查應在絲錐的前后、左右方向上進行,一般切入3~4圈后,絲錐的位置應正確無誤。
當絲錐的切削部分全部切入工件后,只須轉動鉸杠,由絲錐作自然旋進切削即可,不能再對絲錐施加壓力,否則螺紋牙形將被破壞。攻螺紋時,要經常倒轉1/4~1/2圈,使切屑斷碎后容易排出,避免因切屑阻塞而使絲錐卡死。攻不通孔時,要經常退出絲錐,排出孔內的切屑,否則會因切屑阻塞而使絲錐折斷或達不到螺紋深度的要求。
攻螺孔時要加注切削液。鑄鐵加注煤油、3%~5%的乳化液等,以減小切削阻力,延長絲錐的使用壽命。
(作者單位:廣東省工商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