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拙訥
1999年,廣西出臺有關文件:選拔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到村級組織工作。336名應屆大中專畢業生因此被選拔到廣西來賓市興賓區掛職任“村官”。然而十年過后,他們中的201人卻不得不面臨被解聘辭退的尷尬。期間,13名選拔生不滿個人處境,還曾因上訪被強制進行法制培訓。
我們無需詳細回顧中組部等部門1999年下發的“鼓勵大專學歷以上的應屆高校畢業生參加農村基層工作”的67號文件精神,也無需詳細比對同年9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下發的《關于選拔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到村級組織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實際上,有幾個關鍵點大家應該清楚無誤:一是這些選拔生是掛職而非任職。說明白點,是不帶編制的非正式工作。二是“納入干部管理”并不等于就是正式干部。三是“可擇優錄用到政府機關工作,甚至被提拔為鄉鎮領導”,只是一種可能,一種努力方向,一種“誘惑手段”,并非“一定、必須”。四是“優先獲得事業單位編制”并非是絕對優先。
須知,在有正式工作都可以失業、下崗的情況下,掛職期滿后“窮途末路”實屬正常情況。我想,不管是國家還是自治區,當初鼓勵選拔生去基層,“號召”并不等于包辦。如果是優秀人才,相信十年時間早已鋒芒畢露,脫穎而出。如果十年之后還為不能續約而心煩頭疼,還為工作沒有著落而心虛發慌,這還是一個“優秀人才”的表現嗎?
這件事看上去很尷尬,但在社會競爭激烈、一崗難求的殘酷現實面前仍屬正常。我想奉勸那些想不通的選拔生:尷尬可以理解,但卻不必干戈。說文雅些,天無絕人之路,是金子總會發光;說通俗些,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與其在“村官”的位子上苦苦掙扎而不被重用、認可,何不趁年青瀟灑轉身,另謀出路?與其在這里糾纏浪費時間,何不正視、接受現實,另起爐灶?其實,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的事太多了,想不通可以慢慢想,但千萬不要走極端,在一棵樹上吊死。當務之急還是要平心靜氣,充實并發掘自己的特長,積極開創人生的職場第二春,沒準這一“退”還真的是海闊天空,闖出了一番天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