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金麗
關鍵詞廊坊;明代基志;壽藏;宦官
摘要廊坊市大廠縣出土的《守愚子壽藏記》是明代成化時期內官監太監段聰生前自撰的墓志。也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件宦官“壽藏”,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本文介紹了墓志情況,并對志主段聰經歷四朝的宦官生涯作了考述。
近年北京、成都等地出土了許多明代宦官的墓志,為研究明代的宦官制度增添了珍貴的資料,而1969年出土于河北省大廠縣的一方《守愚子壽藏記》,則是明代宦官自撰的“墓志”,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方宦官“壽藏”。
人未去世而為自己撰寫的墓志銘稱為壽藏?!妒赜拮訅鄄赜洝肥敲鞔苫瘯r期內官監太監段聰(號守愚子)生前自撰的墓志,它完整地記述了墓主人段聰經歷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四朝皇帝,從司禮監書辦到司禮監太監,58歲辭官歸養的宦官生涯,對于研究明早期的宦官歷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明史》未載段氏其人,茲將墓志情況及段聰的經歷簡述于后,以供同行研究。

1969年秋,大廠回族自治縣城關公社后店村王連莊等3人在村西南挖水渠時發現一土坑墓,內有木棺,北向,棺下部夾層中填木炭,棺外夯填石灰和木炭混合的隔潮層(厚約0.5米),木棺底部、外壁還涂抹有石蠟、松香?!妒赜拮訅鄄赜洝妨⒂诠椎谋泵妫套置嫦蚰?,為漢白玉石質,正方形,邊長74厘米,厚15厘米,題名篆書橫讀,志文楷書豎讀,共34行(圖一)。一白釉瓷罐置于棺與《守愚子壽藏記》之間。罐直口,卷沿,圓唇,短頸,腹圓鼓下弧收,近底處略外撇,平底,內外均施白釉,口徑10.6厘米,底徑11厘米,高20.5厘米(圖二)。從對墓、棺的技術處理上可以看出,該墓葬是很講究的。墓中是否還有其它隨葬物品,當時的記錄中說“其它墓中文物未獲”,從詞義判斷以及近幾年北京發現的明代宦官墓葬出土文物分析,應該還有其它隨葬物品,但當時沒有追回。
據志文,段聰“世居三河南莊社”。大廠原屬三河縣地,1952年設大廠回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大廠回族自治縣,1958年并入薊縣,1962年復置大廠回族自治縣。明代“土著之民編社,流徙之民編屯,社、屯各有長,長率十戶,謂之里甲。”明代的三河縣南莊社即今大廠回族自治縣城關鎮后店村。

志文未明確記述段聰的生卒年,以其所記“景泰丙子(景泰七年,1456年)聰甫九歲選人內廷”推算,他應生于正統十三年(1448年),因民間多襲用“虛歲”,即段聰是在8周歲時被選人宮的。志文未載其卒年。
段聰人宮之后,先“就翰林院官讀書”。據《明史·宦官傳》:“初,太祖制,內臣不許讀書識字。后宣宗設內書堂,選小內侍,令大學士陳山教習之,遂為定制。用是多通文墨,曉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數傳之后,勢成積重,始于王振,卒于魏忠賢??计涞湐?,其去漢、唐何遠哉。雖間有賢者,如懷恩、李芳、陳矩輩,然利一而害百也?!泵餍谝郧敖够鹿僮x書識字,自明宣宗即位始,“凡奉旨收入宮人,選年十歲上下者二三百人,撥內書堂讀書?!薄安蝗迥昙从谐尚?,十年內外國家自享真才之用?!眱炚呷胨径Y監,其它分人各監司衙門。“自內書堂奉旨派撥者名目正途,其次或乞恩奏保改升者亞焉?!币虼?,進內書堂讀書被視為宦官正統的教育經歷。
天順八年(1464年,16歲)被“選司禮監書辦”。書辦一職不見于《明史》,應是“小內侍”學成后到司禮監所任的較低職位。
成化七年(1471年,23歲)“理典璽局事”。段聰曾兩次在“典璽局”任事,一次是成化七年,一次是弘治五年。但《明史》及其它文獻所載“二十四衙門”中并沒有這個機構,它的沿革、職掌有待于作進一步的研究。
成化八年(1472年,24歲)“改長隨執事,日供奉翰墨”。成化九年(1473年,25歲)“升奉御,尋升內官監右監丞”。據《明史》:“十二監。每監各太監一員,正四品,左、右少監各一員,從四品,左、右監丞各一員,正五品,典簿一員,正六品,長隨、奉御無定員,從六品。此洪武舊制也,后漸更革?!倍温斪匝詮摹伴L隨執事”升“奉御”,說明當時“奉御”比“長隨”品秩高,不都是從六品官,“奉御”有可能是正六品。
成化十一年(1475年,27歲)升“針工局口副使僉管局事”。成化十二年(1476年,28歲)“升大使”。針工局為宦官二十四衙門中八局之一,《明史》載,舊制每局大使一人,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從五品;針工局掌造宮中衣服,員同巾帽局,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掌司、監工無定員。
成化十三年(1477年,29歲)“改升內官監太監,賜蟒衣玉帶”。《明史》載,內官監,掌印太監一員,總理、管理、僉書、典簿、掌司、寫字、監工無定員,掌木、石、瓦、土、塔材、東行、西行、油漆、婚禮、火藥十作,及米鹽庫、營造庫、皇壇庫,凡國家營造宮室、陵墓,并銅錫妝奩、器用暨冰窨諸事。
成化十五年(1479歲,31歲)“俾僉監事,歲賜祿米十又二石,許禁中乘馬”。從近年出土的明代宦官墓志可以看出,受皇帝寵信的宦官多享受“賜蟒”、“許禁中乘馬”之類的禮遇,如嘉靖時的御用監太監趙芬、萬歷時的司禮監太監田義都曾享受此類殊榮?!睹鲗m史·水集》記載:“自太監而上,方敢穿斗牛補。再加升,則膝襤之飛魚也,斗牛也,蟒服也。再升則受賞也。特升,方賜玉帶?!偕瑒t內府騎馬。再升,則每歲祿米十二石。如再升,但凡一級,止歲加祿米十二石耳?!薄睹魇贰ぽ浄罚骸鞍创笳洠罉芬院?,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貴而用事者,賜蟒,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單蟒面皆斜向,坐蟒則面正向,尤貴。又有膝斕者,亦如曳撒,上有蟒補,當膝處橫積細云蟒?!?/p>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38歲)御書“秀氣”二大字,并“文質彬彬”、“誠篤恭勤”二圖書以賜之。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39歲)明憲宗崩,“改神宮監太監,奉祀茂陵,尋左遷右監丞”。憲宗皇帝死后,段聰從內官監太監被改調神宮監太監,奉祀憲宗陵墓——茂陵,很快又被降為神宮監右監丞,顯然是遭到了貶斥,但他沒有寫明原因?!睹魇贰份d,神宮監,掌印太監一員,僉書、掌司、管理無定員,掌太廟各廟灑掃、香燈等事?!八径Y監監官或文書房無力者升之”。
弘治四年(1491年,43歲)“升左監丞”,供事太廟,但段聰推辭未任。
弘治五年(1492年,44歲)因冊封皇太子(即明武宗),“改典璽局紀事”,段聰仍推辭,但未被允許。
弘治十一年(1498年,50歲)“仍許乘馬于禁中”。
弘治十五年(1502年,54歲)“改升御馬監左少監,升太監俱兼局事”,段聰以疾病原因推辭,也未被允許。《明史》載,御馬監,掌印、監督、提督太監各一員。騰驤四衛營各設監官、掌司、典簿、寫字、拿馬等員。象房有掌
司等員。
弘治十六年(1503歲,55歲)“輯錄大學、中庸直解,繕刻裝潢成書,用便睿覽”。
弘治十八年(1505年,57歲)明孝宗駕崩,明武宗嗣位,段聰因侍奉過明武宗,“調司禮監太監,賜蟒衣玉帶”。正德元年明武宗即位時,升任司禮監太監的段聰已58歲,在經歷了三朝皇帝之后,段聰顯然已洞察宮廷政治的險惡,“屢疏懇辭”,終于被“特許即外經廠養疾。仍令內供用庫月給以米,惜薪司歲給以夫”。
明代宦官的退養有很多途徑,在外經廠養老是其中之一?!敖洀S掌司四員或六員,在經廠居住,只管一應經書印板及印成書籍、佛藏、道藏、番藏,皆佐理之?!痹O于宮內的為內經廠,設于宮外的稱外經廠。“(宦官)至貧老無依,則發外經廠看守,以待斃焉。”
內府供用庫、惜薪司都是“二十四衙門”中的機構,“內府供用庫,掌印太監一員,總理、僉書、寫字、監工共百余員,專司皇城內二十四衙門、山陵等處內官食米。惜薪司,掌印太監一員,總理、僉書、掌道、掌司、寫字、監工及外廠、北廠、南廠、新南廠、新西廠各設僉書、監工,俱無定員,掌所用薪炭之事?!?/p>
從段聰的宦官經歷可以看出,成化十三年以前他還是職位較低的宦官,這時太監懷恩、汪直、梁芳等人在宮中權傾一時。成化十三年至二十三年期間,段聰升為內官監太監,“許禁中乘馬”、“歲賜祿米十有二石”,應是他宦官生涯中的巔峰時期,但僅僅是主管宮中營造,且沒有參與外朝的政治斗爭,因此不像懷恩、汪直、梁芳等人那樣聲名遠播。弘治朝雖遭貶斥,但在他個人仕途中還算平穩。明武宗即位,段聰即被委以“司禮監太監”的重任,但他激流勇退,給自己設置了一個較為平穩的“退有所養”的結局,說明他不僅有豁達的胸懷,而且有一定的政治智慧。附:墓志錄文
守愚子壽藏記
昔趙邠卿先為壽藏,司空圖預為冢壙,此皆達性知命者也。傅奕自為墓志,裴度自撰墓銘,此皆自述履歷者也。予雖不敢僭擬于古人,竊見近世人有年至耋耄諱言終事,或身死財散而卒無所歸者,又有瀕死而囑其子孫遍求顯官名儒,鋪張德業以自夸詡于人者,予兩病焉。弘治丁巳予先卜宅兆于祖塋之右,茲緣正德改元之春,遂并治歸藏之所,因自述平生履歷之實曰:吾段氏,世居三河南莊社之原。景泰丙子,聰甫九歲選入內廷,天順丁丑遣就翰林院官讀書,甲申選司禮監書辦。成化辛卯冊封□恭皇太子,俾理典璽局事。壬展皇太子薨逝,改長隨執事,日供奉翰墨。明年升奉御,尋升內官監右監丞,乙未升針工局□副使僉管局事。又明年升大使,丁酉改升內官監太監,賜蟒衣玉帶,己亥俾僉監事,歲賜祿米十有二石,許禁中乘馬。丙午J御書“秀氣”二大字并文質彬彬、誠篤恭勤二圖書以賜之。丁未憲宗皇帝賓天,改神宮監太監,奉祀茂陵,尋左遷右監丞。弘治辛亥升左監丞,供太廟,辭弗獲。歲壬子冊封今上為皇太子,改典璽局紀事,復以不克勝任辭,弗允。戊午仍許乘馬于禁中。越丑年改升御馬監左少監,壬戌升太監俱兼局事如初,累以疾辭任,俱不允。癸亥輯錄大學、中庸直解,繕刻裝潢成書,用便睿覽。乙丑仲夏之七日孝宗皇帝賓天,上以從龍恩調司禮監太監,賜蟒衣玉帶。自揣才輕住重,兼之宿疾未瘳,屢疏懇辭。上特詔曰:有疾宜從容調攝,以副眷懷,不必固辭。復歲加賜祿米十二石。屢欲勉強任事而疾日益劇,乃力辭至于再三,上察予之情辭出于真誠,復詔曰:汝宣力春宮有年,勞頗著才,切委任,奈累以疾辭,特許即外經廠養疾,仍令內供用庫月給以米,惜薪司歲給以夫。己而復官,猶子一人,于錦衣衛以償微榮,誠異數也。予之始終履歷如此。嗚呼!予承祖考世澤,歷事四朝,竊祿五十余載,蒙列圣浩蕩之恩,踐更任使,曾無片長寸善可以報塞恩遇,死有余愧。他日得全要領以歸藏于斯,為幸多矣,尚敢妄自稱述功業以夸詡于人耶?我后人切宜戒之。
正德改元丙寅歲三月二十八日守愚子自記
責任編輯:許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