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景點旅游”興起的原因
(一)“無景點旅游”快樂也省錢
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黃金周期間,我國許多知名景點的門票票價都有20%-30%不等漲幅,由于旅行社之前已與景點簽訂協議,因此團隊線路不會因為門票上漲立即提價,但對自由行、自駕車的游客來說,影響較大。而“無景點旅游”卻可以省去昂貴的門票費。
(二)景區擁擠催生“無景點旅游”。大眾的旅行團式度假難以避開旅游旺季知名景點內人擠人的局面。無景點旅游可以避開這種局面,也體現了游客消費心理的成熟與理性化,這對緩解知名景區游人如潮局面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年輕人獨愛“無景點旅游”
大眾的旅行團式度假已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而“無景點旅游”的最顯著特點是:自主、自愿、自助、自由。自主,就是自主選擇落腳點,自主選擇行走路線,自主決定景點。自愿,就是自發選擇出游伙伴,相互約定,自行組合。自助,就是自行選擇交通工具,駕車,搭車,乘車,拼車,自行把握具體行程。自由,就是不受旅行社固定導游點的約束,不受旅游時間的限制,可以隨時根據情況調整或改變行程計劃。
二、開發“無景點旅游”的意義
(一)能滿足部分群體的需求
1、適合大學生消費特點
2、可以使個性青年、白領階層等張揚個性
3、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多選擇
(二)注重旅游體驗質量
“無景點旅游”具備旅游的完全自主性,個人的旅游選擇靈活性強,旅游出行規模小,個性特征易于滿足,更注重旅游體驗質量。特別是“無景點旅游”沒有旅行社提供的專業導游服務,游客外出前對目的地應有一定的了解,注重旅游深度。
(三)對旅行社的促進作用
“無景點旅游”市場的開發是旅游進步的表現,對旅行社傳統業務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它的出現,對旅行社是很好的提醒和促進。“無景點旅游”者樂于自己去發掘旅途中的樂趣,這說明旅行社在景點安排方面還大有可為,面對這種情況,旅行社應當積極思變,不斷改變傳統的旅游方式,順應新型旅游方式發展要求。可以通過多了解這部分游客的需求,發掘不同的旅游元素,設計出更加豐富的旅游產品,趕上時代的潮流,從而滿足不同品味游客的需要。
三、我國“無景點旅游”發展現狀及主要障礙
目前,“無景點旅游”的參與人數相對其他旅游形式而言規模小,并且其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方式,直接的受益部門或單位還不明確,很難說服政府相關部門關注這一旅游方式的發展。但可以預見,隨著形勢的發展和相應的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它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
據網上調查分析,阻礙“無景點旅游”發展的主要因素有:期望值過高問題、安全問題。
(一)期望值過高問題
“無景點旅游”改變傳統,注重體驗新奇,他們中的一些人通過一定資料了解到某個未經深度開發的旅游目的地,便欣然前往,當他到達當地時,才發現一切并非他預料的那樣。如到偏僻的鄉村就有可能遇到語言不通、當地人的敵視、沒有可供住宿的房源等窘境等,有時只能被迫無奈地離開。
(二)安全問題
“無景點旅游”在出游安全性、旅游保險方面,還基本屬于空白階段。而其參與者大多追逐安靜和個性,他們到達某一旅游目的地后,自主安排吃住、行程問題。由于身處杳無人煙、山豐水美的野外,在旅途的時間、住宿、交通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旅途時間難以把握,甚至可能遭遇車輛拋錨、野外安全、與當地人發生矛盾等問題,突發事件的概率要遠遠高于參團游客預測,安全性程度有限,一旦發生意外,難免孤立無援。再加上對各種情況不熟悉,容易上當受騙。因此,旅游者的人身及財產安全都存在一定風險,不似傳統跟團旅游方式中安全風險可由旅行社來承擔。
四、“無景點旅游”發展對策
(一)政府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
抓好總體規劃設計,從宏觀、長遠、政策層面保障“無景點旅游”這類新型旅游方式的可持續發展。
扎實開展安全大檢查,在檢查中不談成績,只查問題,對檢查出來的安全隱患,限期整改,不讓隱患過關,把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同時對存在的安全問題要高度重視,及早解決,推行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鼓勵購買旅游保險,保障游客的安全。
注重信息資料的更新,將準確無誤的信息及時地反饋給打算出游的游客,防止“無景點旅游”者旅游期望值過高,失望也越大,引導他們正確的了解情況與事實。
加強游客安全及突發事件的防范意識,鼓勵游客學習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
完善相應配套服務,如保證交通便利,且能提供滿足不同需求的吃住服務及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等。
整合城鄉自然、社會、環境各類資源,保證和諧發展,增加旅游活動項目。
提高當地居民的旅游接待及環境保護的意識,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游客及當地居民的切身利益,盡可能地為廣大游客創造出安全可靠的旅游環境。
(二)旅游企業應抓緊做好產品轉型升級工作并提供相應服務
正視市場需求變化趨勢,跳出傳統觀念和工作模式,順應發展形勢,利用自身優勢,調整業務板塊,加大研發力度,開拓適銷對路的產品,在滿足游客精神層面上設計一些新線路。
了解“無景點旅游”者的需求,善于發掘不同的旅游元素,設計出更加豐富的旅游產品,能夠趕上時代潮流,從而滿足不同品位游客的需要。
為“無景點旅游”者提供專業性旅游咨詢,游客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給自己的行程做功課,幾乎都是依靠網絡。旅行社在常規產品的踩線中,就應注意針對他們多積累一些資訊,為其提供在正確信息,便于做出正確決策。
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務,包括網絡資訊、量身定做等個性化服務,吸引游客。
必須與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合作,正確的執行相關政策,促進“無景點旅游”活動持續健康發展。
旅游企業只有把握機遇,開拓發展,才能在這方面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并獲得充分的市場份額和回報。
(伏六明,1965年生,湖南人,湖南女子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