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磊
【摘 要】對英語教學方法的探討、改革和研究,一直是教育領域關注的話題。本文在研究大量資料的前提下,將有效的英語教學方法歸納為主觀模式與客觀模式,并從這兩個方面出發,對其所包含的各種有效教學方法進行概述與分析,以期對英語教學者的工作有所借鑒。
【關鍵詞】英語教學 教學方法 主觀模式 客觀模式
自現代英語產生至今,對于英語教學方法的探討、改革和研究就不斷進行著,呈現出由單一化向多樣綜合化發展,由對立化到相互融合化發展的趨勢。在豐富英語教學理論的同時,也極大促進了英語教學實踐的展開,筆者通過對現行有效的英語教學方法進行歸納,將其分為主、客觀兩種模式并據此分析,希望能對英語教學工作起到一點幫助。
一、英語教學的主觀模式
當前,我國的英語教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僅僅引入各類新教學方法,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只有英語教師的能動參與,英語教學的改革嘗試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由此而得到的方法論統稱為主觀模式,行動研究就是其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行動研究的內涵
行動研究,產生于上世紀90年代初,即行動者對自己的實踐進行批判性思考,以“理論的批判”、“意識的啟蒙”來引起和改進行動,突出行動研究的“批判性”,是教師和其他實際工作者進行的一種自我反思的研究。作為主觀模式研究方法的一種有效形式,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將會為任課教師參與并實地改進英語教學提供可靠的保障。
行動研究將行動與研究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嶄新的概念。行動指的是工作者的實踐,研究主要是指接受過專門訓練的專業研究人員、學者、專家對社會活動和社會科學的探索,在行動研究出現之前,“行動”和“研究”完全處于一種分離狀態,這就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在英語教學中,這種局面導致許多高深的教育理論與實際距離甚遠,教師無法實施,另一方面也存在許多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卻缺乏相應的方法、手段將經驗上升為理論,只停留在較低層次上。因此,行動研究的宗旨就是,研究者與實踐者成為一體,為解決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新的有效方法。
(二)行動研究的程序與步驟
行動研究屬于一種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本文歸納出行動研究的環節和步驟包含計劃、行動、考察和反思四個環節。
計劃環節,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積極發現目前存在哪些英語教學問題,明確他們的種類有哪些、屬于何種范疇、何種性質、問題發生發展的過程以及可能造成的影響;其次要求教師深入到真實的行動環境中收集材料,對研究對象作深入分析作為制定計劃的前提;再次,廣閱文獻,只有了解該領域的情況才能借鑒經驗,確定選題,提出設想;最后,對所研究的問題做出猜測性陳述,擬定計劃,然后進行驗證。
行動環節,是行動研究的核心步驟。行動者應按計劃實踐,同時也要考慮現實因素的變化,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必要調整。由于行動研究是基于實踐而進行的活動,在實踐過程中可根據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如調查法、測量法、個案研究法等。研究者依據實施情況和不同需要選擇不同方法,最終使問題得以解決。
考察環節,主要指對行動的過程、結果、背景以及行動者特點的考察。在行動研究中,考察是反思、修正計劃、確定下一步行動的前提條件。
反思環節,主要任務是在行動并收集數據之后,對最初的分析、計劃、行動過程進行思考并做必要調整。反思是行動研究第一循環周期的結束,又是下一個循環周期的中介。于是行動研究在不斷的循環中發展。反思環節由整理描述、評價判斷、撰寫研究報告三部分組成。
行動研究中教師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也扮演著研究者的角色。在教學中普遍遇到的棘手問題,能夠自身進行針對性的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研究具有很強的情境性、動態性與真實性,能幫助教學真正得到改善。
二、英語教學的客觀模式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和功能性都很強的學科。成功的英語教學,重要的是看學生學會了多少,在實踐中能否自如應用。這就涉及到英語教學形式與工具運用上的多樣化、綜合化,這些工具方法,作為一種提升教學質量的手段而存在,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故而此類方法論屬于客觀模式。
(一)情境英語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總會有學生不喜歡學,對英語失去興趣,不敢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交流,所以作為一個英語老師,在教學時創設一個適合英語聽說學習的語言環境是非常必要的,由此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情境英語教學非常有效。
首先,將班級學生分為五六個人的小組,可以由教師指派英語學習好的同學與稍遜的同學組成一組,也可以同學之間自由結合。小組形成后,選舉小組負責人,任務是帶動課堂討論與小組活動,激發鼓勵小組成員的英語交流,活躍小組氣氛。
其次,采取多種活動形式,有效利用小組。例如,對于句型類的學習,可以使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在討論中提高句型的使用率,達到提高記憶的效果;對于對話類課文的學習,可以為小組成員分派角色,進行角色扮演,寓教于樂,記憶深刻;對于話題類課文的學習,可以讓小組成員準備小演講,先在組內評比,選出小組代表進行組間演講,提高競賽性質,在比賽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最后,要強調教師的贊揚鼓勵的作用。要多鼓勵,態度要溫和,在看到學生敢用英語說話的時候,就要及時進行表揚,這樣學生會有很大的進步。
要學好英語,就必須創設好的語言環境,通過各種方法鼓勵訓練他們,學生們就會非常積極的自然的運用英語這一溝通工具。
(二)張思忠16字英語教學法
華中師大一附中張思忠老師有40年的教學改革經驗,他創立了“適當集中,反復循環,閱讀原著,因材施教”的16字英語教學法,是經實踐檢驗能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其程序為:在短時間內通過適當的集中方式,把語音、詞匯、語法等知識教給學生,并對學生進行一定難度的技能訓練;以反復循環的各種有意的記憶方式,使其得到及時的強化;在學生集中記憶大量詞匯和基本掌握較多的語法項目之后,通過課文教學和閱讀原著等活動,消化并鞏固前期識記的語言知識項目;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采用分組復式教學,發展和培養不同層次學生的智力和能力,防止和克服學生心理上的失敗定勢,建立心理優勢。
此方法的教學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集中識詞,口語突破,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具有初步的聽說能力,掌握基本句型;第二階段結合課文提高閱讀能力,全面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
(三)影視英語教學
2004年1月,教育部高教司頒發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等發展新的教學模式,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而影視資源正是符合條件的首選方法。
語境在外語學習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影視中那些原汁原味的對話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同時影視中往往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積極性。此外,原版影視能夠使學生貼身感覺到外國文化的氛圍,相對于傳統的英語語言與語法教學,更加生動,更加真實。
(四)多種形式考核方法的使用
英語教學考評的方式使用最多的就是測試,而測試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厭煩考試,而是要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因此在復習考試中,第一種方式是提前讓學生知道出卷的大概范圍,然后自己復習,最后測驗,很多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提高了,考試的成績也提高了,有了成就感,學英語的勁頭就更足了。第二種方式是分級出題,讓同水平的學生相互出題、評卷、相互講解,在此過程中,學生有成就感,所學知識也得到了復習與鞏固。第三種方式是,同一套試卷在一段時間后重測,這樣降低了學習難度,使學生充滿信心。
參考文獻:
[1]李世令.淺談英美原版電影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輔助作用[J].山東外語教學,2007,(3):63-65.
[2]宋麗偉,盧春梅.淺談優化英語教學模式[J].黑龍江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學報,2007,6(1):64-65.
[3]陳玉琴.活化英語教學的有效方法[J].新課程,2009,(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