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華
【摘 要】結構式訪談結果表明,部分農村幼兒教師存在著比較明顯的職業倦怠現象。其原因主要有壓力大、負荷重、工作環境差、待遇低、社會地位低下。其中待遇低、社會地位低下是最主要的原因,而緩解職業倦怠的主要途徑就是增加投入、提高實際的待遇水平,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師 職業倦怠 成因 調適
一、問題提出
職業倦怠是西方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較為流行的一個概念。職業倦怠常發生于從事教育行業和服務行業的個人身上。教師職業倦怠已極大地危害了無數教師的身心健康及其教育事業的發展,倦怠的感受正在打擊著無數有愛心、有理想、樂于奉獻的教師們。那么在幼兒園工作應該是活潑、開朗、充滿童心的,應該不會有職業倦怠吧?為了更好地了解農村幼兒教育的現狀,我們就此問題對蘇北農村幼兒園園長進行了訪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結構式訪談。2008年5月蘇北農村幼兒園有145位園長在南京參加省級培訓班的學習,我們利用這一機會對其進行訪談。訪談對象主要采用分層隨機的方法選取蘇北五個大市(連云港、淮安、徐州、宿遷、鹽城),每個大市3位農村幼兒園園長,共15人。事前編制了結構式訪談題目。
三、結果與分析
結構式訪談結果表明部分農村幼兒教師存在著比較明顯的職業倦怠現象。表現為對教育教學工作失去熱情,長期精神不振或疲乏,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對幼兒漠然等,甚至開始厭惡、恐懼幼兒教育工作。如沭陽縣幼兒園園長反映:“教師沒有編制,待遇低下,一些幼兒教師甚至隨時辭職,每年的暑假幼兒園園長都面臨著招新教師的煩惱。”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付出與回報極不成比例,造成心理的嚴重失衡。我們可以從以下四點來進行分析:
1.壓力大
幼兒教師工作和服務對象都是3~6歲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進入幼兒園時大都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更沒有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把孩子交給了幼兒園, 幼兒教師就擔負起了教育和保育的雙重任務。教師的工作量大、瑣碎,而且責任重大,他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就比其他群體大。況且現在的孩子都比較嬌嫩,活潑好動又是幼兒期孩子的主要特點,孩子在幼兒園有點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但農村幼兒園園舍陳舊,如新沂市幼兒園園長反映:“大多是危房改造過的,且都是舊瓦房, 規模較小,活動用房不足,很多園都是一室多用。”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在幼兒園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就較大。而孩子一旦在幼兒園發生意外,幼兒教師就難逃其責,所以整天提心吊膽。有些幼兒教師遇事很容易緊張、神經過敏,產生恐懼心理。在行為上,也常常會表現出謹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優柔寡斷、墨守成規和苛求自己等特點。另外,生活壓力大。經濟問題、家庭子女問題及對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的擔憂,常易引起心理焦慮。
2.負荷重
在蘇北農村現代化教育設備嚴重欠缺,沒有電腦、空調、多媒體、鋼琴等,缺玩具和教具,有的幼兒園連教材都是盜版的,在這種情況下幼兒教師要在保證幼兒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孩子做各種游戲、活動,還要對其進行教育是非常艱辛的。而農村由于編制與經費等原因,幼兒教師的數量嚴重不足,他們不僅要做教師、還要做保育員,甚至還要做幼兒園的清潔工,這無疑增加了幼兒教師工作的難度與強度。如豐縣幼兒園園長反映:“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嚴重缺編,每班70平方米的活動室內有60名兒童,一個老師帶班,可想而知,她們怎么可能按規范要求管理課堂,教科研就更別談了”。淮安市淮陰區一所公辦園園長反映:“在教職工配備方面嚴重不足,每個教師都是從早到晚包班教學,沒法正常地開展其它工作。政府對幼教師資培養不夠,由于編制與經費等原因,造成教師招聘困難。有的幼兒園一個班只有一人帶”。淮安市淮陰區一所公辦園園長反映:“《幼兒教育綱要》明確規定,小班規定有20-25人,中班25-30人,大班30-35人,我們屬于中心小學管理,校長不理這一套,按小學班級人數要求,每班達到50人,大班就近六七十個人,每個班級就兩位教師,中午有幼兒吃飯,但沒有保育員,長時間下來,教師就比較疲勞,但又沒有辦法,真是有理講不通”。
目前,農村留守兒童越來越多,但大多家長不主動與幼兒教師溝通,幼兒教師還需負責家長的工作,這個量也是很大的。另外,生活在農村,幼兒教師忙完學校的事,家里的農活、家務也是要做的。
3.工作環境差
園舍陳舊、現代化教育設備嚴重欠缺、游戲活動場地狹小、幾乎沒有什么玩具和戶外活動器械,這些在前面都已提到,幼兒教師除了為幼兒的安全擔憂外,還要用最為原始的、粗糙的教具進行教學,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學輔助材料,使教學難度加大,影響教師自主性發揮,這就會降低教師的教學效能感,甚至產生無助感。
另外,幼兒園噪音大。幼兒園里孩子的喧嘩聲極大,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發生聽力障礙是在所難免的。由于工作時間長,沒有保護措施(如話筒),聲帶得不到休息,聲帶的負擔也越來越重,很多才30歲的幼兒教師,有的甚至不到3 0歲嗓子就變得嘶啞了。
專業發展的機會少。普通教師幾乎沒有培訓、學習的機會。隨著社會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人們對幼兒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要有事業心、愛心和奉獻精神,要有必需的教育教學技能外,還要能寫論文、搞科研、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別是新《綱要》的頒布,對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角色定位、專業文化素質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培訓機會太少,絕對不利于農村幼兒教師對改革的適應。
4.待遇低、社會地位低下
農村幼兒教師的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負荷重,但待遇卻極低。如新沂市幼兒園園長反映:“代課教師有的一個月只有260元,無保障。”淮安市清浦區鄉鎮幼兒園反映:“教師的工資福利得不到保障(400元/月),由于物價漲幅較大,400元的收入還比不上外出打工,這樣嚴重影響幼兒教師隊伍的穩定性,一、兩年就流動”。更為關鍵的是在一些地區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依然存在,幼兒教師的工資不能如期發放。另外,醫療、保險以及其他福利待遇很少或根本沒有。在訪談中很多園長認為教師地位低下,是弱勢群體。淮安市清浦區鄉鎮幼兒園園長說:“幼兒工作很容易被忽視,如各種評優課或評優榮譽全是小學教師的,根本沒有考慮幼兒教師”。待遇低、社會地位低下是造成教師職業倦怠最主要的原因,當付出與回報極不成比例時,造成幼兒教師心理嚴重失衡是在所難免的。
四、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調適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幼兒教師職業倦怠會極大的危害教師本人和幼兒的健康,影響中國的教育事業,因此緩解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倦怠迫在眉睫。
1.增加投入、提高待遇
如果教師“厭教”,棄教改行,棄教經商,那么表明教師失去了“動力”。從總體來講,教師特別是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教書失去動力的根本原因就是待遇太低。要使教師有教的動力,歸根到底,必須真正提高教師的實際待遇水平。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師的工資收入、住房、醫療等物質待遇,減輕教師的壓力和心理負荷。
2.切實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
全社會通過宣傳、制定政策等措施,讓所有人來了解、接觸幼兒教育工作,知道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復雜性,為幼兒教師創造一個理解、融洽、溫馨、積極進取的工作環境,提高幼兒教師的地位。當達到“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最令人向往的職業”時,教師教的動力將是最大值。
3.幼兒教師要熱愛自己的職業
熱愛幼教工作,幼兒教師應該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有一個正確、理性的認識,知道幼兒教育這個事業是重要的、長遠的,不要局限于目前的環境,應該保持一份快樂的心情去面對這份工作。要不斷加強自身專業文化知識的學習,提高修養,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正視心理壓力,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把幼教工作當作一項創造性的工作來做,也只有把幼教工作當作創造性的工作來做,這項工作才會有吸引力,才會充滿樂趣;相反,把日復一日的幼教工作當作單調不變的、機械的重復,那當然會使工作變得乏味而無生氣。
參考文獻:
[1]伍明輝,楊仕進.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調適策略[J].社會心理科學,2007,(03).
[2]趙娜,秦金亮. 幼兒教師職業生涯周期的職業倦怠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07,(03).
[3]周艷紅.尋找快樂的精神家園——談幼兒教師職業倦怠形成的原因及調適[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07).
[4]梁慧娟,馮曉霞.北京市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狀況及成因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4,(05).
[5]王玉美.淺析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