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秀杰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高職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社會亟需高技能人才,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高職院校正在積極探索教育方法的改革。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比較適合高職教育的一種教育方法,它能高效的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醫學高職院校,為了培養適合臨床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擺脫了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了行動導向教學法。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 中醫教學 能力培養
隨著經濟的發展,高職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社會亟需高技能人才,要適應社會的需求、職業崗位的需要,必須確立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它充分體現了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為目標,以理論與實踐技能訓練相結合為重點的現代職業教育模式。這就要求我們采取與這種教學理論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行動導向教學法非常適合高職教育,而且越來越被高職院校重視。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內涵
行動導向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逐步形成和發展的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及方法,成為德國職業教育教學領域改革的核心內容。于1999年正式頒布“要以學習領域為基本原則組織與職業相關的教學內容”的決議,它要求職業學校的教學計劃要按企業生產任務的要求組織教學,要用職業行為體系代替專業學科體系,要求職業教育的目標要全面包含“知識、技能和關鍵能力”,因此,確定了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學習領域課程方案。
我們醫學高職院校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離,課堂教學與實訓教學分離,不能較好地完成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培養的重任。引入“行動導向”理念,構建“行動導向”實踐教學體系是改進我校實踐教學環節的一條可行之路。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作用
1.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采用行動導向教學的案例分析法擴展了學生的眼界,由以前的死記硬背,變為自由的討論,這給學生潛能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討論中,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樣化的;答案不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答案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比如風寒感冒的護理,同學們都采用中藥治療護理,由于使用的中藥不同,所以采用的護理方法也不同;有的同學則沒有采用中藥治療護理,而是采用針灸治療護理的方法。課堂上同學們熱情洋溢,眾說紛紜,精彩紛呈。
2.培養了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
采用行動導向教學的項目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通過這一而再,再而三的訓練,每當碰到新的任務時,就不再會束手無策了。比如處理頭痛的病人,有的學生認真研究中醫內科護理,有的學生仔細地研究針灸護理,各自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最終卻殊途同歸,較好地解決了問題。
3.培養了學生的協調能力
采用行動導向教學的模擬教學法可提高學生的協調能力。比如風寒感冒的處理,學生有的進行臨床資料收集、有的學生在辯證、有的學生施治,有的學生選藥,有的在制定護理方案,幾個同學必須相互配合,才能處理好。
4.培養了學生的應變能力
采用行動導向教學的角色扮演法可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學生承擔不同的角色,面對不同的對象,必須在瞬間做出回答。不斷地出現新的情景,不斷地作出新的應答。比如讓幾個同學扮演不同的患者,一個同學扮演護士,護士面對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案。
5.培養了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采用行動導向教學的項目教學法可提高學生們的挫折承受能力。每次行動可能成功或者失敗,其中的酸、甜、苦、辣之味只有自己最有體會。但是一次的失敗,不等于永遠的失敗,正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之中,學生們不僅學會了總結經驗和教訓,而且提高了各自的挫折承受能力。
6.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綜合地應用以上多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注重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任務,通常一個綜合性的任務,總是要涉及到多種多樣的學科知識。比如護理系的學生,就要學習解剖學、病理生理學、診斷學、基礎護理學、臨床護理學、以及臨床各科護理等知識,通過一個一個工作任務的完成,學生不再是一門門學習單一學科的學習,而是綜合知識的獲得,是相對完整的一塊綜合的知識團。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醫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的思路是分析職業能力形成規律,將工作與學習有機結合,把工作過程融入學習過程之中。這樣,職業能力的培養才能落到實處。為此,在設計時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1.資訊階段。首先由教師布置任務,教師提供相關信息、設疑,然后由學生提出和確定項目任務;或者由老師幫助學生理解任務要求,制定項目任務。
2.計劃階段。一般以小組方式工作,尋找與任務相關的信息,由學生討論、制定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而老師只作為咨詢者。
3.實施階段。學生首先確定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以及小組成員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進行工作。學生根據計劃完成設計和模擬,并作好有關文字記錄。
4.檢查階段。由學生展示工作成果,老師指導學生自查,老師也要檢查學生完成任務的完整性、正確性、準確性。
5.評價階段。先由學生自己評價完成工作任務的質量、進度、合理性、完整性等。再由其他同學提出問題。最后老師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合理性評價,對學生不足之處給予提示和糾正,做得好的給予鼓勵。通過對比師生評價結果,從中找出造成結果差異的原因。
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動手為主,教師的作用就是一個被咨詢者和指導者,回答和指導學生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了諸多新問題,教師得到了許多反饋信息,有利于教師拓展教學思維,不斷豐富和完善知識結構。
總之,采用行動導向教學而獲取知識是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的應用,改變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精力分散,學習效率低下等不良現象,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激發了他們的創新熱情、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將來從事臨床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能力,使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團結協作意識濃厚,人際交往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增強,使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得到全面鍛煉。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推廣和完善,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它將會推動我國高職教育步入一個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