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衛國
去年的杭州地鐵塌陷事故,引起了全社會對地鐵施工安全的關注。一些專家認為,趕工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為此,北京市建委于今年3月發布了《關于加強北京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質量管理意見》,明確規定,軌道交通工程要確定合理工期,建設單位不得隨意壓縮合同工期。
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主要是指地鐵,屬于重大民生工程,禁止壓縮工期是尊重科學、尊重工程建設自身規律,是確保質量與安全的理性、明智選擇,更是對人民生命安全的負責。
如果把這一規定“放大”至禁止所有建設項目搶工期,更有現實性和針對性。就全國來看,目前有兩大熱點易刺激建設工程趕搶工期,一是建國60周年大慶;二是拉動內需的4萬億元投資。在一些城市的工地上,最近出現了很雷人的橫幅:“大干快上搶工期,向國慶60周年獻厚禮!”這些工程既有能源、橋梁等基礎設施,也有民生項目。老實說,看到這樣“激情四射”的標語,我們的心情不是激動而是擔憂。“大干快上”是需要的,但“搶工期”需要冷靜思考、科學思考,尤其為國慶60周年搶工期則大可不必。為“獻厚禮”沒日沒夜地拼命趕工期,或許到時候獻上的不是讓人民滿意的禮,而是質量堪憂的“豆腐渣”、安全隱患百出的爛工程,那就糟糕透頂了。
我們并非一味地反對建設工程壓縮工期,而是主張尊重科學與規律。因為合同約定的計劃工期是經過專家嚴格、細致的科學論證,既考慮到氣候、地質條件等因素對項目的影響,又考慮到工程建設的自有規律,還顧及到人力、物力等投入情況,沒有非常特殊的原因不宜輕率縮減工期。特別是要求為“獻禮”盲目搶工期、提前竣工的“長官意識”,無疑是不尊重科學的表現。
缺乏科學和安全保障的搶工期,往往會導致不講科學、不顧安全地蠻干。2008年杭州發生的地鐵塌陷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就是拼命趕工期惹的禍。很多血的教訓說明,“搶”出來的工程往往“先天不足”,帶有“質量病”“隱患病”。我們常說:“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質量安全是工程的“生命線”,質量安全不佳,不僅影響工程壽命和產出效益,浪費資金,而且會釀成危及生命的重大安全隱患。
當前“刺激”搶工期的問題必須引起關注。一些地方出現搶工期是為了生產或民生項目早點兒發揮作用,促進經濟發展,但也不能排除其中隱匿著的政績意識。無論出于何種動機,也無論是生產或民生工程,都應“虔誠”地尊重科學、尊重規律,特別是向國慶“獻禮”而搶工期的行為應堅決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