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軍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國土面積4.5萬km2,是云南省面積最大的州(市)級行政區。全市總人口25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59.4%。普洱市資源豐富,其中金礦、銅礦、鉛礦、鋅礦儲量位居云南省前列。但普洱市地處邊疆,交通等基礎設施滯后,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由于普洱市安全生產基礎薄弱、點多面廣,加上國土面積較大、主管部門監管力量薄弱,使得安全生產工作形勢嚴峻。
如何抓好生產中各項安全工作,是普洱市政府重點關注的問題。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普洱市采取有力措施,強化基礎工作,切實抓好各項工作重點,使安全生產總體形勢穩定趨好,安全生產主要指標呈現全面下降的態勢。2008年與2007年相比,事故起數下降6.5%,死亡人數下降3%。
明確指導思想
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2008年,市政府先后召開9次會議,專題研究和部署全市安全生產工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等12個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文件。市委書記、市長等人先后4次深入重點礦山、企業檢查并指導安全生產工作。2008年7月2日,普洱市人民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工作。當日,市委還召開常委會議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工作,作出了《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要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及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和普洱安全生產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認真研究解決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安全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強化監管,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實現省政府下達的考核指標和全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決定》從安全生產的地位、目標、機構、經費等方面解決了當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為全市安全生產工作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加強隊伍建設
針對普洱市安全生產機構不健全、安監隊伍力量不足等突出問題,市委、市政府研究并提出了加強和改進的措施,決定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改善安全生產監管條件,全面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工作。
解決安監人員編制不足的問題。市安監局人員編制由15人增至25人;各級安委會辦公室設專職副主任;鄉(鎮)人民政府成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分管安全生產的副鄉(鎮)長兼任鄉(鎮)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主要負責人,逐步形成市、縣(區)、鄉(鎮)三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網絡;向社會公開招考安全生產監管機構急需的專業人才。全市縣(區)級以上安監系統人員編制由96名增加到136名;鄉(鎮)級專兼職安監人員由117名增加到220名。
加大投入。將市安全生產工作經費納入市財政預算,并且經費在原基礎上有所增加。江城縣將罰沒收入100%返回縣安監局,用于安全生產業務經費;西盟縣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安排10萬元作為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工作經費,并納入財政預算。全市各級安全生產專項經費比往年增加近1倍。
各縣(區)還結合實際,對安全生產監管裝備等方面切實給予加強。各縣(區)都增加了車輛編制、增添了辦公設備,安監系統辦公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全市安監執法車輛編制由原來的13輛增加到25輛,為全市安全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優化人員結構。為保證安監隊伍在增編的同時將專業對口、素質較高的人才充實到安監隊伍,各級黨委、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傾斜。景東、墨江等縣明確規定,可以從事業單位中招考專業人員進入安監隊伍。
突出工作重點
2008年,國務院安全生產百日督察組在對普洱進行督察時,發現了28項隱患,并指出普洱市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這引起了市委的高度重視。市委書記親自過問并督促市政府抓好落實,普洱市政府及安監局按照市委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改進措施。
普洱市按照“排查要認真、整治要堅決、成果要鞏固、杜絕新隱患”的總體思路,立足于治大隱患、防大事故,切實加強對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活動領導小組,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文件的通知》,結合本市實際,明確了普洱市隱患排查治理的工作目標、內容和要求,確定了排查治理對象、范圍與重點。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了安監、公安、建設、教育、交通、海事、水利、農機、供電、民航等部門在隱患排查治理中的職責。市政府安委會辦公室每月統一調度各部門的隱患排查治理進展情況,推進各級各部門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的通知》,市政府印發了《普洱市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嚴格按照國務院關于市級督查不少于1/3縣區、縣級督查不少于1/3鄉鎮的要求,確保“百日督查行動”深入全市,不留死角。根據國務院安全生產百日督查組發現的28項隱患,普洱市委、市政府制定下發了《普洱市人民政府關于國務院安全生產督查組反饋意見的整改措施》和《普洱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扎實推進百日督查專項行動的通知》,進一步加大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及百日督查專項行動力度,確保整改工作落實到位。按照國務院督查組的反饋意見,對全市安全生產隱患比較突出的采石場進行了一次專項整治行動,重點對思茅區小型露天采石場進行專項整治,取得了較好成效。
自2008年以來,全市2475戶生產經營單位按要求進行了隱患排查治理,共排查出一般隱患9646項,重大隱患68項;1703個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的單位共排查出一般隱患6090項;隱患整治率達100%,進一步優化了全市安全生產環境。2008年8月,普洱市山河工貿有限公司尾礦庫、墨江賴蚌舊寨采石場以及思茅區思茅明剛路橋工程有限公司等4戶采石場被列為云南省人民政府掛牌督辦的安全生產重大隱患,市政府高度重視,立即下發通知,要求企業做到整改措施、責任、人員、資金和時限“五落實”。經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認真督促、指導,企業認真進行整改,目前,這4處重大隱患已經全部整改結束。
加大查處力度
普洱市嚴格按照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嚴肅查處安全生產的違法行為,加大打“三非”(非法建設、非法生產、非法經營)、反“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治“三超”(生產企業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運輸企業超載、超限、超負荷)的工作力度,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企業依法關閉或取消資質。新、改、擴建項目還必須按照程序,履行安全生產“三同時”手續,經驗收后方可投入生產。
為進一步規范普洱市的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市政府還成立了由市安監局、市公安局、市監察局、市檢察院等單位組成的生產安全事故調查審核小組,對2008年以來的事故查處情況進行審核復查,找出各縣(區)事故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求各縣(區)依法盡快解決。同時,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依法嚴肅查處安全生產事故,加大對事故責任人的追究力度,決不允許以經濟處罰代替刑事處罰、行政處分和其他處罰,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2008年,市安監局首次對發生死亡事故的18戶企業掛“安全警示牌”,進行為期一年的掛牌警示,并要求各縣(區)安監局對掛牌期滿后的事故企業進行核實,確認在警示期內沒有發生人員傷亡責任事故的,報經市局同意后摘除“安全警示牌”。
編輯楊 璇